少年超重肥胖?新華社北京5月20日電 題:近兩成超重肥胖青少年不能承受之“重”,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少年超重肥胖?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新華社北京5月20日電 題:近兩成超重肥胖!青少年不能承受之“重”
新華社記者
6至17歲兒童青少年,仍有近兩成超重肥胖——5月20日,又一個學生營養日到來之際,仍居高不下的青少年肥胖率,讓出席2022食育中國高峰論壇的專家學者們憂心忡忡。
專家呼籲,當務之急要切實加強食育教育,加強學校、幼兒園、托育機構的營養健康教育和膳食指導,引導廣大青少年科學均衡飲食、吃動平衡,将《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制定的“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進一步落到實處。
“吃出來的問題越來越多”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數據顯示,6至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達19.0%,意味着每五個兒童青少年中約有一個超重肥胖,2015年這一比例為18%。
專家表示,近年來,青少年生長發育過程中,存在“身高跑不過體重”的現象。2002年至2017年的15年間,以我國城市16歲男性為例,其平均身高增長3.9厘米的同時,體重增長了14.8斤。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指出:“目前我國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量約30g,其中兒童、青少年攝入量問題值得高度關注。”
“進入新時代,我國食物種類和數量得到極大豐富,食物消費水平顯著提升,城鄉居民營養健康狀況顯著改善,與此同時,老百姓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認識不足、知識不足,吃出來的問題越來越多。如膳食結構不合理,隐形饑餓嚴重,超重肥胖快速增長的勢頭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營養相關慢性病低齡化發展,居民尤其是學生體質提升任務依然艱巨。”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主任陳萌山在2022食育中國高峰論壇視頻緻辭中說。
小胖墩,大問題
“中小學生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階段。”《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指出,“中小學生肥胖、近視等健康問題突出。”
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帶來諸多問題:
——表面上看是營養過剩,其實是隐性營養不良。
長期從事學生營養研究的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朱文麗說,肥胖本身就是營養不良的一種表現形式。調查表明,多數小胖墩在能量過剩的同時,依然存在微量營養素缺乏。
“肥胖表面上看是營養過剩,其實很容易存在隐性營養不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教授米傑說,由于體内脂肪太多,肥胖的孩子很容易缺乏維生素D,從而影響鈣的吸收和骨骼發育、身高發育,還容易發生骨質疏松等問題。
——慢病風險增加。
研究表明,兒童變身“小糖人”,多是肥胖惹的禍。“肥胖是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原發性高血壓、2型糖尿病及代謝綜合征等成年期高發疾病的危險因素。”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所長馬軍說,有長期随訪研究發現,兒童時期肥胖者在成年期發生糖尿病的風險是體重正常者的約24倍。
——傷身,更傷心。
超重肥胖将引發社交和心理問題。馬軍說,除危及身體健康外,有研究發現,超重肥胖會降低兒童青少年的自尊感和自信心,帶來更高的被欺淩風險和低成績表現。肥胖兒童還容易給同伴帶來不勤快、身材差、活動不靈活、不愛運動、反應遲鈍和易生病等負面刻闆印象,導緻孩子出現不合群、抑郁等問題。
健康,從加強“食育”起步
兒童、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2021年9月,國務院印發《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提出了“兒童超重、肥胖上升趨勢得到有效控制”的目标。
科學減重,要從調整膳食結構入手。“油鹽肉攝入過多、蔬菜攝入顯著不足,青少年的膳食結構必須調整。”中國糧油學會糧油營養分會秘書長賈健斌說。
為“保持健康體重”,《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開出“藥方”,倡導中小學生“學會選擇食物和合理搭配食物的生活技能。每天吃早餐,合理選擇零食”“足量飲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飲料”“自我監測身高、體重等生長發育指标”“避免高糖、高鹽、高油等食品的攝入”。
《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提出,要“強化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是兒童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專家呼籲,家長對孩子最好的愛不是盲目滿足其口腹之欲,而是幫孩子從小建立健康生活理念,養成良好飲食運動習慣,管住嘴、邁開腿。
“中國的營養教育還缺乏科學系統的、适合中國國情的有效策略,缺乏政策尤其法規支持,學校、家庭、社區未建立良好的互動。”朱文麗認為,政府應積極主導,以法律形式确保營養教育順利開展,逐漸豐富教育内容,發展、完善教育體系。
“從當前實際看,相對于德智體美勞,食育更凸顯其基礎性和緊迫性。應從提高認知着手,從加強食育起步,全面推進國民營養健康素養的提升。”陳萌山說。(記者李斌、王君璐、張漫子、林苗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