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聽過“液力變矩器”,一般出現在AT或者CVT變速箱中,而手動擋或者雙離合變速箱,一般采用離合器模塊
它們的目的都是為了讓發動機和變速箱産生連接或者斷開,因為在變速箱換擋過程中必須要和發動機斷開,完成換擋後又要再次連接
随着變速器不斷地進行升檔、降擋,發動機飛輪與變速器的轉速不同,會産生轉速差,變速箱想要和發動機進行平穩地斷開和連接,就必須要盡可能消除這個轉速差,這樣換擋才會更加平順
離合器和液力變矩器就是起到這個作用。其中離合器是利用動、靜摩擦片之間的滑磨,來消除轉速差,而液力變矩器則是通過液壓油
液力變矩器的原理
液力變矩器擁有泵輪、渦輪、導輪3個工作輪。其中泵輪與發動機輸出軸的飛輪相連,渦輪與變速器的輸入軸連接,導輪在泵輪和渦輪之間
發動機運轉帶動泵輪轉動,攪動液力變矩器内的液壓油,受到液壓油的作用渦輪随之轉動,并将動力傳遞到變速器,導輪的作用主要是為了增強渦輪的輸出扭矩。當轉速差距不大的時候,又可以通過鎖止功能減少能力損失
雙離合和手動擋采用摩擦耦合的方式,雖然換擋速度更快,但是頓挫、闖動的現象也會比較明顯
而液體本身的緩沖能力更強,所以液力變矩器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更好的平順性
為什麼雙離合不用實際上,無論是AT、CVT還是DCT都是很早以前的技術,想要實現自動變速,就必須解決轉速差的問題,以前的技術和零部件材質都太弱,不足以消除轉速差
後來AT變速箱最先趨于成熟,主要的原因就是液力變矩器,強大的消除轉速差能力,再配合行星齒輪,即便是在沒有ECU控制單元和電控技術的時代,憑借機械控制和液壓控制,也能實現自動變速箱的穩定運行
當時的CVT由于鋼帶技術和承受扭矩的原因,雙離合由于耐用性的原因,都沒有得到大規模應用,直到近代,汽車技術突飛猛進,才有了三足鼎立的盛況
其實手動擋和雙離合,也可以用液力變矩器,隻不過這樣做的意義不大,反而會增加成本、拉低效率,比如本田的8速雙離合,為了避開競争對手用上了液力變矩器
但是這款體型碩大的雙離合,扭矩容量隻有260Nm,還不如普通的幹式雙離合,僅僅是為了更加耐用,而失去了雙離合高效率的精髓
小結
液力變矩器雖然擁有良好的自适應性和穩定性,還沒有機械磨損,但是并不能算是最完美的解決方案
如果數據計算精準、電控水平足夠,就不需要液力變矩器,甚至不需要離合器,直接通過齒輪碰撞直連,才是最高效的解決方案
但是這種理想的機械結構,恐怕很難真的實現,也沒有車企願意為此花費巨大的研發成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