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國學經典200句(收藏版)

國學經典200句(收藏版)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1-25 12:21:24

《學記》是《禮記》四十九篇中的一篇,全文共20節,1229個字,其篇幅短小精悍,論述相當豐富、精辟、深刻。《學記》首次從理論上對教育教學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被認為是中國和世界的第一部教育專著。

國學經典200句(收藏版) 國學課堂學記最經典的13句話1

一、原文選讀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大意】玉石不經雕琢,就不能成為完美的玉器;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會明白道理。

2.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大意】雖然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經過品嘗就領會不到它的美味;雖然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經過學習鑽研就領會不到它的奧妙。所以,通過學習才能知道自己知識水平的不足,通過教學實踐,才會感到疑難困惑。知道自己學業的不足,便能督促自己努力學習;感到疑難困惑,才能不倦的鑽研。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

3.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

【大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先觀察而不要事先告訴他們什麼,以便讓他們獨立思考;年紀小的學生隻許旁聽,卻不許發問,為的是考慮他們的接受能力,以求循序漸進。

4.故君子之于學也,藏焉修焉,息焉遊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

【大意】所以凡是善于學習的人,務使做到:在掌握了已學的東西以後,進而預習未學的東西;在完成了一個單元的學習以後,進而把學習内容融會貫通。這樣才能鞏固學習,親近教師,交好朋友,恪守信念,将來即使離開了師友,學業和政治上也不會發生倒退。

5.大學之法,禁于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淩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豫:預防。 時:及時。 孫:循序。 摩:觀摩。

【大意】大學教育的方法是:在學生不良行為發生前就注意防止,叫做預防;在适當的時機進行教育,叫做及時;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齡特征而進行教育,叫做順序;同學間互相取長補短,叫做觀摩。這四點,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因素。

6.發然後禁,則扡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大意】如果到了不良行為發生了才去制止,就不容易矯正過來;如果錯過了求學時機,學習就不容易取得成就;如果教材雜亂無章,不注意循序漸進,教學就不容易收到效果;如果獨自學習,沒有朋友,就會見解狹隘,學識偏淺,見聞不廣;如果不交益友,就會違反師長的教導;如果朋友相聚不談正經的事,就會荒廢學業。

7.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

【大意】教師既要知道教育成功的原因,又要知道教育失敗的原因,這樣才能勝任教師的工作。所以,優秀的教師總是善于用誘導的方法,那就是:引導學生,但不是牽着他們走;勉勵他們,但不施加壓力;開個端倪,但不把道理和盤托出。引導而不牽着走,就能處理好教與學之間的矛盾;勉勵而不施加壓力,學生就不視學習為畏途;開個端倪而不合盤托出,就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處理好教與學的矛盾關系,學生不視學習為畏途,又能進行獨立思考,這樣才算是善于誘導。

8.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大意】學生在學習方面,往往有四個方面的缺點,當教師的必須了解,做到因勢利導。他們在學習當中有些人的缺點是貪多務得,不求甚解;有些人的缺點是知識面窄,孤陋寡聞;有些人的缺點是把學習看得過于容易,而淺嘗辄止,不肯刻苦鑽研;有些人的缺點是把學習看得過于困難,而畏難不前。這四個方面的缺點反映了學生對待學習的不同心理狀态。教師隻有了解學生的心理,才能矯正學生的缺點。良好的教學方法就在于:它既善于發揚學生的優點,又善于克服學生的缺點。

9.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

【大意】優秀的教師,能使學生自覺自願地跟着他指引的路子去努力學習。優秀教師的講述,語言簡練而透徹,說理微妙而精善,舉例不多卻能說明問題。這樣就能使學生跟着他指引的路子去努力學習,堅定志趣,收到教學的預期效果。

10.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後能博喻;能博喻然後能為師;

【注釋】博喻:多方誘導。

【大意】教師懂得了入道有難易,學生的資質有美惡,就能多方面誘導學生;隻有善于多方誘導學生的人,才能當教師。

11.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

【大意】善于發問的教師,就如同砍伐堅硬的木頭一樣,先砍那容易砍的部分,後砍那關節的部分,經過相當時間,關節自會迎刃而解。不善于發問的恰恰相反。善于對待學生發問的教師,如同撞鐘一樣,敲得輕些音響就小,敲得重些音響就大,利用其悠揚不絕的聲波,反複吟味以盡其緒。不善于對待學生發問的恰恰相反。這些都是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良好方法。

12.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後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大意】單憑記誦書本知識得來的一點學問,是不能當好教師的,必須善于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講解才行。當學生自己不能解決提出的問題時,才講給他聽。如果講了還不懂,就暫時不講也是可以的。

13.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學矣。

【大意】有經驗的冶鐵工人給兒子傳授冶鐵手藝,總是先教他學會用皮革制成皮衣;有經驗的造弓工人給兒子傳授造弓手藝,總是先教他學會用柳條編成箭袋子;訓練小馬駕車,總是先用大馬來帶,小馬跟着車的後頭跑。教師搞清楚了這三條道理也就懂得了教育人的途徑了。

國學經典200句(收藏版) 國學課堂學記最經典的13句話2

一、《學記》是我國先秦時期教育思想的概括和總結

《學記》總結了先秦以來教育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教訓,指出當時教育、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今之教者,呻其占畢,多其訊言,及其數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雖終其業,其去之必速。”這段話,很生動地指出了當時教學的五大弊端及其不良後果。一曰“呻其占畢”。教師隻顧朗讀課文,不求學生理解其意義。二曰“多其訊言”。教師一味注入灌輸,不考慮學生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三曰“及其數進而不顧其安”。就是教學隻顧趕進度,不管學生能不能接受和消化理解。四曰“使人不由其誠”。教學不從學生的志趣出發,沒有激發學生内在的學習動機。五曰“教人不盡其材”。教師沒有因材施教,就不能發展學生各人的才能,埋沒人才。由于這五大弊端,所以教學的效果與人的願望相反,造成了不良的後果。使學生厭惡學習;怨恨教師;苦于學習的困難,“苦其難”;不了解學習的目的和作用,“不知其益”。這樣學生即使畢了業,很快就會忘得一幹二淨,學了等于沒有學,“雖終其業,其去之必速。”

為了糾正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學記》論述了''教之所由興''和''教之所由廢''的道理,提出了幾條重要的教育思想:

1、豫時孫摩原則:這是《學記》總結了長期教育、教學中的經驗教訓後概括出的規律,包含四條原則:“豫”是預防,“禁于未發之謂豫”,要在不良傾向尚未發作時就采取預防措施;否則,待到不良行為發生後再去糾正,則“扡格而不勝”,即遭遇抵觸而難有成效。“時”是及時,“當其可之謂時”,要把握教學的最佳時機,适時進行;否則,“時過而後學,則勤苦而難成”。“孫”是指循序,“不淩節而施之謂孫”,教學要遵循一定的順序進行;否則,“雜施而不孫”,學生将苦不堪言。“摩”指觀摩,“相觀而善之謂摩”,學習中要相互觀摩,取長補短;否則,“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但觀摩一定要是正面示範,否則效果恰得其反。《學記》從正反兩方面對照分析了豫時孫摩的含義,大大加強了論證的力度。

2、長善救失原則:《學記》說:“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這四個方面的缺點或失誤,或貪多嚼不爛;或知識面太窄,片面專精;或避重就輕;或淺嘗辄止,畏難而退。該原則的可貴之處不隻是在于概括地指出了學生學習上普遍存在的這四種缺點,更主要的是它進一步揭示了産生四種缺點的原因,提出了積極的辯證的教學方法。《學記》說:“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這段話說明兩層意思:一方面,由于學生個性的差異,學習的情況也不相同。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知其心”,“盡其材”,然後才能“救其失”。另一面,對學生的缺點要全面分析,既要看到壞的方面,也要看到好的因素。這就要求教師善于因勢利導,利用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将缺點轉化為優點。

3、藏息相輔原則:《學記》認為正課學習與課外練習必須兼顧,相互補充。課外練習是正課學習的繼續和補充,可以深化課内學習的内容,又可使學習有張有弛,讓學生既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又感受到教師、同學的可親可愛,最後達到雖離開師友而信仰不移的目的。這一經驗也是很可貴的。

國學經典200句(收藏版) 國學課堂學記最經典的13句話3

二、《學記》中閃爍着教學藝術的光輝

1、啟發誘導(善喻的藝術):《學記》繼承孔子啟發誘導的教學思想,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雙邊共同活動的過程。如何啟發誘導?《學記》提出了三條要求:一是“道而弗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而不要牽着學生走。二是“強而弗抑。”激勵學生而不要壓抑學生。三是“開而弗達。”指點學生而不要代替學生作出結論。這三條就是對啟發誘導原則的具體要求。就是說,教學的關鍵是要使學生明了。要注重引導,但又不牽着學生鼻子走;要督促勉勵,又不強制壓抑;要打開學生思路,但又不提供現成答案,隻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和發展。這些要求說明,教師在教學中起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就要善于指引,善于鼓舞,善于啟發學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去走,不應拖着學生,壓抑學生,更不要代替學生走路。這就是“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學記》還論述了貫徹這個原則的好處:“道而弗牽則和,”引導學生而不牽着學生走,師生關系才會融洽;“強而弗抑則易,”策勵學生而不推着學生走,學生就有勇氣克服學習上的困難,順利地進行教學。“開而弗達則思”,啟發學生而不代替學生作出結論,學生才能獨立思考,發展智力。總之,隻有做了“道”、“強”、“開”的工作,才能達到“和”、“易”、“思”的要求。《學記》在啟發教學上不僅發揮了孔子“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思想,而且還提出,不是等待而是要促進學生思考的主張。這些寶貴的見解,很有現實意義。

2、問答的藝術。首先,如何提問。《學記》認為提問應由易到難,從容易的問題入手,易的決解了,難的也就容易解決。它認為一個善問的人應當像匠人攻伐堅木那樣,“先其易者,後其節目”。當然,也不排斥在某種情況下,有時是需要單刀直入,提問難點的。但一般來說,應按“先易後難,先簡後繁”的順序為宜。其次,如何回答問題。《學記》指出要注意兩點:一是教師回答學生提的問題,要大小得當。如果學生問的問題小而淺,教師就不要小題大作,旁征博引。如果學生提的問題大而深,教師就要深入地進行分析,作出正确的回答。學生回答老師的提問也是一樣,大小适宜。做到“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二是要求從容問答。提問題要從容,回答問題也要從容,這樣才能把道理說透。好象撞鐘一樣,隻有從容地撞,才能“盡其聲”。“待兒從容,然後盡其聲”。這個生動形象而貼切的例子,對教學工作有深刻的意義。

國學經典200句(收藏版) 國學課堂學記最經典的13句話4

三、《學記》論述了教師的重要作用以及教師素質的提升

《學記》繼承了先秦儒家,尤其是孔子和荀子重視教師問題的光榮傳統,認為教學成敗的關鍵在教師。有了好的教師,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可以得到斧正,不科學的内容體系可以獲得調整,不明确的教育目标可以被明确,被突出出來。所以教師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

關于教師的作用。《學記》用''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來形象地說明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主導作用。由于人才的成長離不開教師,社會的進步亦離不開教師,所以《學記》提出了尊師的主張。

關于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一是具有很高的政治素質和道德覺悟,因為''師也者,所以學為君也''。二是要有廣博的知識。''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隻靠事先備好的課,然後照本宣科,背誦現成的答案,是當不好老師的,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有廣博的知識基礎,且精通自己所教授的專業知識,做到博大精深,能夠随時回答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 。三是要懂得教育規律。知道''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的道理,''然後可以為人師 也'';要靈活地運用教育原則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做到''博喻'',即善于啟發教學。四是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意思是說,教師在講解問題的時候,應該做到語言簡明而透徹、精微而穩妥,舉例不多但卻具有典型性,能夠充分地說明問題。

關于教師如何進行自我提高的問題,《學記》在世界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學相長''的命題。《學記》說:“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 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教學相長''的本意是指教師自身的學習是一種學習,他教導别人的教育實踐也是一種學習 。由于這兩種學習活動的相互推動,才使得教師不斷進步,因此,《學記》提倡教師一方面必須向書本學習,隻有學習才能發現自己在知識積累上的缺陷和不足,使自己不斷進步,這是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就是要在教學實踐中學習,在教學實踐中發現自己還有給學生講不明白的問題,即''知困'',才能促使自己自強不息,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教學相長 ''本意是指教師自身要不斷地向書本學習和向教育實踐學習,但後來也将其引申為師生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彼此激勵的辯證統一關系。無論是本義,還是引申義,提出''教學相長'' 的光輝命題都是《學記》對世界教育史的重大貢獻。

《學記》是教育科學寶庫中的一件珍品,它不僅對中國古代教育史的發展産生過深遠影響,而且至今仍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我們應該珍視這份教育遺産,認真研究,汲取其精華,用以指導我們的教育實踐,從而構建我們民族自己的教育理論體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