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10月1日訊(通訊員 黃海潮 記者 範木曉子)10月1日下午,為弘揚鹽城地域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快樂讀書的氛圍,拓寬視野,豐富書友業餘文化生活。由鹽城市社科聯指導支持,鹽都區文旅局主辦,鹽都區圖書館承辦的重陽節主題讀書活動在鹽都區圖書館三樓學術報告廳舉辦。該項目獲得鹽城市社科聯專項資金資助。
鹽城民俗學者、鹽都區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王登佐說,舊時在鹽城,重陽節這天,人們登城門樓、登寺塔或避潮墩,賞菊、吃菊花酒、插茱萸,興吃糕。坊間流傳着諺語:“吃了重陽糕,過冬不心焦。”《南齊書》卷九上說,劉裕稱帝之前,有一年在彭城過重陽。一時興起,便騎馬登上了項羽戲馬台。等他即位稱帝後,便規定每年九月初九為騎馬射箭,校閱軍隊的日子。據說,後來流行的重陽糕,就是當年發給士兵的幹糧。
為了趨吉避禍,鹽城境内則興此日吃糕,取“糕”與“高”的同音,來代表登高消災之意。也正因為給“糕”賦予了能消災避禍的内涵,所以重陽節此地不僅家家蒸糕,熟食店也專門制作“重陽糕”出售。在一些旱糧地區,因無米面來蒸糕,也要以烙餅來替代蒸糕。所以在此地也就有了重陽節吃糕和吃餅的風俗習慣。也有的稱之“重陽吃塊餅,過冬不怕冷”,意在可以安全過冬,亦合消災避禍之俗。在鹽城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文化内涵。
重陽節經過曆代的演變,已成為一個多元化的節日, 就個人而言,其登高及放風筝的活動,可強健體魄,調劑身心。之後所衍生的老人節,發揚中華傳統孝道和報本思源的美德,不但讓這個節日富有人情味,也充實了它的文化内涵。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傳統節日, 它不像春節、端午、中秋等是多民族共同節日,而是為漢族所獨有。
現在,鹽城重陽節吃糕的風俗依然存在,此時正為稻熟蟹肥之時,又值叢菊争放季節,重陽節正由傳統登高望遠,賞菊怡情,消災避禍等向持螯把盞,喜慶豐年等轉變。自國家把“老人節”定在重陽,把傳統的登高與老人的健康長壽以及孝文化的弘揚有機結合起來,更豐富了這一節日的内涵。
本次活動是鹽都區圖書館志願服務活動之一,書友圍繞重陽節的由來、演變、習俗、傳說及文創産品開發等進行研讨。書友們還參觀了民間收藏家夏天德提供的民間藏品展。
校對 李海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