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廣州有多少無人島

廣州有多少無人島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9 22:58:19

“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

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

晉代“第一良吏”吳隐之

上任廣州刺史途中,

寫下的這首《酌貪泉》流傳千古。

他一生清廉,兩袖清風,

留下諸多典故傳誦,

除了世人耳熟能詳的

“飲貪泉而不貪”典故,

在廣州市區,

有一座沙洲島的由來,

也與吳隐之緊密相關。

本期“羊城清風”欄目帶領大家

一起走進位于白雲區的沉香島,

探尋這座沙洲島背後鮮為人知的清廉典故。

沉香島前留廉名:

嚴持操節 管好身邊人

在廣州市西北部,

白雲區石門附近,

一座四面環水的小島

傲然屹立在江中央,

俯眺就像橫卧在珠江上的一葉扁舟……

它就是沉香島,

江水在這裡一分為二,

靜靜地往南流淌。

廣州有多少無人島(廣州市區這座島的由來)1

初夏時節,搭乘渡船登島,陣陣涼風吹拂臉頰,放眼望去,隻見島上古木參天、綠樹成蔭,滿眼盡是蔥綠蒼翠,與江兩岸的林立高樓交相輝映,讓人心曠神怡。

下船來到岸邊,一塊巨石映入眼簾,石中央雕刻的“沉香島”三個大紅草體字蒼勁有力,石側還刻有“沉香島典故”全文,無聲訴說着這座沙洲島背後的清廉故事。

廣州有多少無人島(廣州市區這座島的由來)2

“說起沉香島的由來,離不開吳隐之投沉香這個典故。”

白雲區文化館館長馮耀波介紹,相傳,吳隐之任職期滿離開廣州,當船行至石門時,忽然狂風大浪,難以前行。

吳隐之暗覺蹊跷,心想莫非是船上有人做了虧心事?于是,他嚴厲審問家人及随從,最終得知是夫人收了一塊沉香木。

吳隐之大怒,呵斥道:“扔了!扔了!别讓一塊沉香木誤我一生清白!”當即,他便将沉香木扔進了江中,江面霎時風平浪靜,雨霁雲散,船得以揚帆順行。

而這塊沉香木落水之處,緩緩升起一座沙洲。當地百姓追慕吳隐之的清廉品質,便将這座沙洲稱之為“沉香沙”,也就是如今的“沉香島”。

這個典故可謂是吳隐之

一生清廉的點睛之筆,

即便是離任廣州,

他也沒有違背當初在

石門貪泉許下的“終當不易心”誓言。

廣州有多少無人島(廣州市區這座島的由來)3

“晉代良吏,吳隐之為第一。”當時,兩晉的官風十分腐敗,貪腐奢華之風盛行,而吳隐之出淤泥而不染,始終保持不貪不占的廉潔操行,使得嶺南的貪風奢俗大為改觀。

《晉書》有雲“隐之清操不渝,屢被褒飾,緻事及于身沒,常蒙優錫顯贈,廉士以為榮”。

在吳隐之的熏陶下,子孫後代都繼承了他的遺風。兒子吳延之任鄱陽太守,克己奉公、氣節高尚,吳隐之的弟弟和兒子都曾擔任郡縣長官,都以廉潔謹慎作為家門傳統。

崇廉尚潔感世人:

廉潔楷模 汲取奮進力量

先賢豐碑在,後繼有來人。

千百年來,

後世有關吳隐之的清廉故事傳承不絕,

他飲貪泉水不易清廉心、

賣狗湊錢嫁女、

棄來路不明的沉香于江河中……

古代文人墨客歌頌

吳隐之的詩句更是不勝枚舉。

其中,

飲貪泉的典故就被

白居易、王勃、蘇轼、李群玉、尹鳳岐

等人的詩文廣泛引用。

廣州有多少無人島(廣州市區這座島的由來)4

“吳隐之是廉潔修身、廉潔齊家的典範,值得我們每一位黨員幹部學習借鑒。”

白雲區松洲街黨政辦工作人員陳新慧回憶道,自己是在街道舉辦的廉潔教育會上首次“走進”吳隐之。

“當時我就深受感動,吳隐之不僅修身正己、兩袖清風,還嚴格教育、管好家人。這讓我想起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我的言傳身教,也讓我明白家風對一代又一代人的影響。特别是身為一名公職人員,同時身為一名公職人員的妻子時,吳隐之的故事對我以及我的家庭更具榜樣意義,始終提醒着我們自身要正,要引導營造崇廉尚潔的家庭氛圍,将以德治家、以儉持家、以廉保家的好作風、好家風繼承弘揚在新時代。”

廣州有多少無人島(廣州市區這座島的由來)5

精義入神,以緻用也。

而今,

由沉香島往北數裡,

一座廉政文化主題公園臨江而建,

因地處石門,取名“石門公園”。

該園聚焦千古不變的“廉潔”初心,設有隐之亭、貪泉碑、清泉廊以及“廉傳千古”廣場等多個景點,融合了吳隐之恪盡職守、沉香棄海、賣狗嫁女等廉潔典故,以及曆代官宦人士、文人墨客筆下關于貪泉的名篇佳作,令遊人在飽覽美景、欣賞詩詞的同時,切身感受吳隐之清廉自律、剛正不阿等精神品質,汲取奮進能量。

廣州有多少無人島(廣州市區這座島的由來)6

究竟如何才能做到流芳百世,

被世人所銘記?

吳隐之用自己的一生清廉

給出了答案。

人物介紹

吳隐之(?—413 年),字處默,濮陽鄄城(今山東鄄城北)人,東晉名士。

善于談論,博涉文史,以儒雅顯名,因得吏部尚書韓康伯賞識,被推薦出仕,曆任散騎常侍、著作郎。

元興元年(402年),出任龍骧将軍、廣州刺史,領平越中郎将。

吳隐之在廣州任職時清廉愈厲,力矯貪渎時弊,後官至光祿大夫。

他為官以清廉著稱,史書稱其“美姿容,有清操”。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章程

視頻腳本/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章程

視頻/廣州市紀委監委宣傳部出品,廣州日報、白雲區紀委監委聯合制作

來源: 廣州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