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除了柑橘和蘋果這些常見水果以外,最受歡迎的當屬柚子了。雖然早在前幾個月份,柚子就已經采收完畢,但是這種水果耐儲存,在冷庫能存放幾個月的時間,能夠賣到過完年。雖然柚子是南方水果,但是在北方依然受歡迎,不過北方人對柚子的品種并不了解。香橼經常被誤認成柚子,很多南方人都分不清,就更别提北方人了,它曾經在南方很常見,如今竟然成為了稀罕貨,想買都很難買到。
香橼的果皮是黃色的,而且果形球形,外形和柚子很像,外行人一眼看去,經常會将它錯認成柚子。其實以前香橼這種植物在南方很常見,野生的數量也很多,它的産量豐富,每年的挂果量多,衆多黃燦燦的果子挂在樹上,一眼望去很漂亮,而且人們容易誤将它認成柚子,看到滿樹的香橼,總會忍不住流口水。
不過和柚子不同,香橼的味道有些一言難盡,雖然它看起來漂亮,聞起來很香,但是并不美味,吃起來也沒有味道。香橼的果皮不如柚子光滑,比較粗糙,摸起來的手感類似醜桔,果皮很難剝離。當你費了好大力氣終于撥開之後,會發現其中的果肉呈透明色或淡黃色,但即使果子個頭再大,果肉也非常少,而且不酸也不甜,偶爾運氣好,碰到有味道的,也不好吃。
野生的香橼多長在密林裡,有時也長在農民的房前屋後,因為不能直接當水果吃,人們都認為這種果子沒什麼用,後來土地被開墾,香橼就直接被砍掉了,以至于後來野生的香橼數量越來越少,如今成為了稀罕貨。以前人們都沒把香橼當回事,認為它當水果吃并不美味,看起來沒啥用,不過現在不一樣了,人們開始重視起香橼的價值。現在僅在雲南地區有零星種植香橼,其它地方大多都是野生的,數量并不多。在當地,新鮮香橼的吃法主要是切片或切塊,然後蘸蜂蜜吃。
江浙滬一帶喜歡稱香橼為香泡,因為它可以用來泡水,削成片曬幹後泡水,有祛痰的作用。民間一直都有用鹽腌制香橼的做法,據說能夠助消化,有開胃的作用,在醫書中曾經記載,很多南方的少數民族一直保留了這些偏方,到現在仍然在沿用,很多農村人家都有備用。香橼的皮還可以用來做菜,和陳皮的效果差不多,去腥增香。前一陣網上很流行用柚子皮做柚子糖,其實香橼也可以這樣做,而且方法更簡單,用蜜糖煮就可以做成蜜餞,放在密封的容器裡保存,能夠存放一兩年。
人們發現了香橼更多的用途和價值,所以它在市場上也有了不小的需求,不過很多消費者表示,雖然有心想買也難買到。香橼在雲南的價格并不貴,一斤隻賣5、6元,但是個頭卻很大,常見的有4、5斤,也有十幾斤的,除當地人以外,其它地區郵寄不劃算,所以很少有人在網上賣,大部分消費者雖然真的有些想買,但是也買不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