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掩飾隐瞞犯罪所得罪數額巨大

掩飾隐瞞犯罪所得罪數額巨大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23:16:32

掩飾隐瞞犯罪所得罪數額巨大?來源:《民主與法制》周刊2021年第43期,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掩飾隐瞞犯罪所得罪數額巨大?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掩飾隐瞞犯罪所得罪數額巨大(張明楷:掩飾隐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構成要件)1

掩飾隐瞞犯罪所得罪數額巨大

來源:《民主與法制》周刊2021年第43期。

本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産生的收益,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隐瞞的行為。本罪名屬于選擇性罪名。刑法理論一般将本罪簡稱為贓物犯罪或贓物罪。

  掩飾、隐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行為主體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問題是,本犯能否成為本罪的行為主體?可以肯定的是,本犯自己實施掩飾、隐瞞行為的,不成立本罪。刑法關于“明知”“代為銷售”的規定,也能表明這一點。需要進一步讨論的是,刑法第312條是因為本犯的掩飾、隐瞞行為不具有妨害司法的違法性而将本犯排除在本罪的行為主體之外,還是因為本犯的掩飾、隐瞞行為不具有責任(缺乏期待可能性)而将本犯排除在本罪的行為主體之外?我持後一回答。亦即,本犯實施的掩飾、隐瞞行為依然具有妨害司法的違法性。這裡的本犯,包括獲取贓物的原犯罪的正犯、共同正犯、教唆犯與幫助犯。即原犯罪的正犯、共同正犯、教唆犯與幫助犯實施贓物犯罪行為的,不成立贓物罪。例如,甲教唆乙實施盜竊行為,乙盜竊财物後,甲又窩藏乙所盜竊的财物的,甲隻成立盜竊罪,而不成立贓物罪,也不宜認定為牽連犯。

  掩飾、隐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行為對象是犯罪所得及其産生的收益。隻要對犯罪所得或者犯罪所得産生的收益實施窩藏等行為即可,不必同時對犯罪所得及其産生的收益實施窩藏等行為。“犯罪所得”是指犯罪所得的贓物(狹義的贓物),即通過犯罪行為直接獲得的财物(包括财産性利益),故犯罪工具不是贓物。犯罪所得産生的收益,是指利用犯罪所得的贓物獲得的利益(廣義的贓物)。對犯罪所得進行處理後得到的孳息、租金等,應當認定為犯罪所得産生的收益。如賄賂所得存入銀行後所獲得的利息,利用走私犯罪所得投資房地産所直接獲取的利潤(以下将犯罪所得及其産生的收益合稱為贓物)。

  與德國、日本等國贓物犯罪的上遊犯罪僅限于财産犯罪不同,我國贓物犯罪的上遊犯罪既包括财産犯罪、經濟犯罪,也包括其他可能獲取财物的犯罪,如賭博罪、受賄罪所取得的财物,非法狩獵所獲得的動物,也能成為本罪的贓物;但僞造的貨币、制造的毒品、行賄所用的财物、賭資本身,都不屬于本罪的贓物。根據2015年12月30日“兩高”《關于辦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明知是盜竊文物、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等犯罪所獲取的三級以上文物,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加工、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隐瞞的,以本罪論處。依照2018年9月28日“兩高”、公安部《關于辦理盜竊油氣、破壞油氣設備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幹問題的意見》,明知是犯罪所得的油氣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加工、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式掩飾、隐瞞的,以掩飾、隐瞞犯罪所得罪追究刑事責任。依據2020年12月17日“兩高”、公安部、農業農村部《依法懲治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等違法犯罪的意見》,明知是在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非法捕撈犯罪所得的水産品而收購、販賣,價值1萬元以上的,應當以掩飾、隐瞞犯罪所得罪定罪處罰。

  由于我國刑法對上遊犯罪沒有限定,所以,本罪也能成為上遊犯罪。換言之,對于掩飾、隐瞞犯罪所得及其收益所取得的财物與财産性利益,還可以再成立掩飾、隐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例如,知情的甲收購了A、B、C等人盜竊的原油後,将原油交給知情的乙加工成柴油後再出售給他人。甲就A、B、C等人的盜竊所得(原油)成立掩飾、隐瞞犯罪所得罪;乙就甲掩飾、隐瞞犯罪所得而取得的财物(原油)成立掩飾、隐瞞犯罪所得罪。但是,甲将所盜竊的财物出賣給知情的乙之後,又從乙處購回的,由于沒有增加違法狀态的維持強度,也沒有妨礙追繳權、追求權的行使,不應認定為本罪。

  犯罪所得及其産生的收益,限于應當追繳、退賠、歸還、沒收的财物、物品與财産性利益。例如,甲收買了被拐賣的婦女、兒童後,乙為了幫助甲避免國家機關解救,而窩藏婦女、兒童的,不屬于窩藏“犯罪所得”。再如,非法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不屬于犯罪所得的贓物。但是,A為了制作标本販賣牟利而盜竊屍體後,B窩藏該屍體的,應認定為窩藏贓物;虛拟财産也能成為本罪的贓物。根據2011年8月1日“兩高”《關于辦理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第7條的規定,明知是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犯罪所獲取的數據、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所獲取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控制權,而予以轉移、收購、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隐瞞,違法所得 5000元以上的,應當以本罪論處。此外,即使是被害人在法律上沒有追求權的物品,也可以成為本罪的贓物。例如,乙入戶盜竊了丙的大量管制刀具,構成盜竊罪。甲知情後收購了乙所盜竊的管制刀具。雖然丙對管制刀具沒有追求權,但管制刀具既是乙盜竊犯罪的證據,又是公安、司法機關應當追繳和沒收的物品。所以,甲的行為依然侵犯了本罪的保護法益,因而成立本罪。

  對于犯罪所得及其産生的收益的認定,不能僅從正犯最終被認定的罪名進行判斷。例如,一般來說,故意殺人罪、過失緻人死亡罪不可能有犯罪所得。但是,行為人盜竊窨井蓋(達到數額較大标準)的行為緻人死亡,進而按故意殺人罪、過失緻人死亡罪處罰的,其盜竊的窨井蓋仍然屬于犯罪所得。

  “犯罪所得及其産生的收益”中的“犯罪”應是已經既遂或者雖然未遂但已經終結的犯罪。行為人在本犯既遂前故意參與的,應認定為共同犯罪。例如,A為了搶劫财物而對C實施暴力并緻C昏迷,B知道真相并與A共同取得C的财物,B成立搶劫罪的共犯,而不成立贓物罪。難以區分的是委托物侵占的場合。例如,甲得知乙受委托占有丙的财物,乙與甲共謀将該财物出賣給他人的,乙與甲構成侵占罪的共犯。但是,在乙已經将丙的财物據為己有之後實施掩飾、隐瞞等行為的,則應以本罪論處。此外,如果A不法處分自己占有的他人财物時,B在明知的情況下而購買的,則不成立共犯,但可能成立贓物罪。需要說明的是,雖然本犯對财産性利益的犯罪已經既遂,但對相應的狹義财物的犯罪沒有既遂時,第三者的相關行為雖然針對财産性利益成立贓物犯罪,但完全可能就狹義财物成立财産罪。換言之,在本犯實施詐騙等取得罪後,本犯與第三者完全可能就實質上的同一财物再實施詐騙等取得罪。因為實質上的同一财産完全可能由不同法益主體分别事實上占有,對不同法益主體的事實上的占有就均應保護。例如,詐騙犯欺騙他人,使他人将款項彙入自己的儲蓄卡。第三者知道真相幫助詐騙犯從自動取款機中取出現金的,成立掩飾、隐瞞犯罪所得罪與盜竊罪的想象競合。第三者的行為相對于詐騙犯取得的存款債權而言是掩飾、隐瞞犯罪所得,但相對于銀行占有的現金而言是盜竊,因而其行為并不是僅成立掩飾、隐瞞犯罪所得罪。

  關于“犯罪所得及其産生的收益”的範圍,有許多問題需要研究。1.沒有達到法定年齡、沒有責任能力的人,實施符合構成要件的不法行為(如盜竊)所取得的财物,能否認定為“犯罪”所得?對此,原則上應持肯定回答。但是,如果行為人已确定,案件事實清楚,窩藏等行為并不妨害刑事司法活動的,則不宜認定為犯罪。2.本犯行為沒有達到司法解釋所要求的數額的,是否屬于犯罪所得?例如,公司、企業人員利用職務侵占的價值5萬元的财物(職務侵占罪成立犯罪的數額标準為6萬元),能否認定為犯罪所得?我原則上持否定回答。既然不符合構成要件,當然不能認定為犯罪。但是,如果上述行為成立值得處罰的未遂犯,則5萬元财物屬于犯罪所得。3.數人單獨實施的普通盜竊行為均未達到數額較大标準,但窩藏者總共窩藏的數額超過盜竊罪數額較大起點的,能否認定為窩藏犯罪所得?我持否定回答,贓物罪是與本犯相關聯的犯罪,如果沒有本犯,就沒有贓物罪。但是,如果本犯成立值得處罰的未遂犯,則窩藏等行為成立贓物罪。窩藏轉移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扒竊的具有一定客觀價值或者主觀價值的财物的,也可能成立贓物罪。明知是他人搶劫的财物而掩飾、隐瞞,即便數額不大,也能成立贓物罪。4.本犯取得贓物後死亡的,該贓物是否屬于犯罪所得?我持肯定回答。因為即便犯罪人死亡,也存在贓物的追繳、沒收、返還等問題。5.本犯所盜财物通過改裝等與原物喪失了同一性的,本犯贓物銷售後所得到的現金,本犯将所盜的一種貨币兌換成另一種貨币的,是否屬于犯罪“所得”可能存在争議,但無疑屬于犯罪所得“産生的收益”6.正犯通過污染環境的手段生産或者制造的物品,是否屬于犯罪所得?例如,甲非法焚燒電路機提煉出鋁錠,其行為構成污染環境罪。甲提煉的鋁錠是否屬于本罪的犯罪所得?乙知道真相并收購甲提煉的鋁錠的行為,是否成立本罪?我持否定回答。因為甲提煉鋁錠的行為本身并不是犯罪,隻是在提煉鋁錠的過程中違反國家規定污染了環境,不能将鋁錠認定為環境犯罪所得,乙的行為不成立掩飾、隐瞞犯罪所得罪。再如,造紙廠在生産過程中嚴重污染環境,構成污染環境罪,但知道真相并購買造紙廠生産的紙張的,不成立本罪。7.他人善意取得的贓物是否屬于犯罪所得?例如,乙善意取得了丙所盜竊的财物,知道全部真相的甲從乙處收購該财物的,是否成立本罪?如果承認對贓物的善意取得,則可能認為該财物不再是贓物,因而甲的行為不成立本罪。但在我看來,不管是否承認贓物的善意取得,甲所收購的是丙所盜竊的贓物這一事實難以改變,而且該贓物仍然是丙盜竊犯罪的證據,所以,我傾向于認為甲的行為能夠成立本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