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甄嬛粉,滿心期待的《芈月傳》時那種激動的心情簡直無與倫比,似乎終于可以重現當初追《甄嬛傳》時那麼瘋狂的情景,但是全局下來,不免有些失望,我相信跟我一起失望的讀者不在少數,借此機會,簡單點評下當年思考的一個問題,《芈月傳》口碑為什麼比不上《甄嬛傳》。
這裡暫時抛開上映時間問題,我個人覺得即使《芈月傳》先播出的他的口碑也是照樣比不過《甄嬛傳》的。
芈月傳為什麼讓人失望,作為一個普通觀衆,直觀感受服裝化妝道具就是難看,跟同出一家的甄嬛傳對比,明顯察覺出前者的敷衍了事、粗制濫造,這裡筆者不在吐槽了,相信大家都有此感覺。
然而最關鍵的是整部劇的内核,本是一個名士名将縱橫捭阖的時代,一個尊賢重能海闊魚躍的時代,一個各國此消彼長求存求強的時代,硬生生被編成隔着屏幕都能聞到一股子清宮奴才味兒的宮鬥劇。
作為當時最先進的封建制度,被編出了封建制末期的禁锢和壓抑,就像明明該要展示的是新生小兒的青春朝氣,結果全是行将就木的沉積老氣。芈月傳就是披着劣質戰國外衣的清宮劇,導演編劇拍清宮後宮劇拍得好,但戰國時代還沒有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欲、沒有君主一人專制臣工皆為奴仆,不要把拿這種被閹割的思想去框照其他時代,侮辱女性、侮辱先賢。
除了價值觀的糟粕拿出來當正能量外,還有劇本設定前後矛盾。一個故事有自己設定的世界觀并能邏輯自洽,我們也說它也算有理有據令人信服。比如甄嬛傳,你設定男權君權當道,女人為附庸為工具。在這個大前提下,她們在後宮為了春恩雨露家族利益,耍盡心機手段你死我活,有了寵幸就高高在上,沒了寵幸就樹倒猢狲散——這樣在觀衆心裡是能理解她們的行為模式的,也能理解在這樣環境下女人的無奈和凄苦。
反觀芈月傳,就算它是編劇架空的戰國好了。但是編劇在宣傳也好、人物台詞也好,塑造的世界觀是:女主生活在一個戰亂時代若肉強食,列國邦交伐謀幾乎均是締結姻親的時代(為戰國名嘴們一哭),女方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甚至秦王立儲都要考慮各位兒子母親國家的勢力。
那麼人物的行為活動是不是應該在這個大前提下進行展開。而劇中一會兒是争大王春恩,有春恩的衆人跪舔,沒春恩的任人欺辱,吃穿用度都要被克扣——她們不是代表母國勢力嗎,就不怕國家反目。一會兒是嫁做人婦就要以夫君國家利益為重,一會兒又要嫁去别國做間諜——她們不是國家合作的工具嗎,那麼大前提就是大家心知肚明的女方幾乎都是母國的間諜和工具,為什麼要教人家以夫家為重,況且夫家垮了還可以回母國——如劇中赢夫人的設定。還有後宮女子不得幹政的設定,一會兒說不得幹政因為她們代表母國勢力嘛,結果一會兒這個太後也跟着上朝,那個太後也能把相國找來訓話,還能把女眷弄來看奏章。邏輯不能自洽,人設和故事情節必定前後矛盾崩潰,給人的感覺就是劇中人物全部自說自話,行為沒有動機。因此沒有說服力,沒有代入感。
除了之前提到的内核失敗和設定崩潰,還有該劇雙生花(非粉非黑)對人物的演繹方式。有網友說導演現場指導過某主演情緒不夠外放。那麼經過導演斧正後現在呈現出來的,我們看到的芈太後所謂霸氣外露,所謂惠文後窮途末路——我端着碗都感受到了滿滿的尴尬,因為我完全沒感受到導演想要表達的人物狀态,全是歇斯底裡,或是扯着嗓子、或是面部扭曲,把這些流于表面的情緒拿來給指定的人物,感覺她們全是提線木偶,寫着好人的木偶應該怎樣怎樣,寫着壞人的木偶應該怎樣怎樣——整個表現形式非常單一,看不到如同甄嬛傳裡人物内心的細膩和情感轉折。尤其是惠文後,如今這個形象越來越單薄,馬上就要像紙片兒人輕飄飄的飛走了。就算她的故事要講完了,但是也不該在結尾階段虎頭蛇尾,否則前幾十集立起來的人物形象就塌了、不可理喻了、甚至突然覺得在整部戲裡無足輕重了。
文末,再加上一條,就是這部劇裡孫俪,李濤等演員的演出還是很精彩的,當然,很多時候,劇本不給力,演員是不可能靠個人能力去挽救的。
那麼你是不是也跟筆者一樣,覺得《芈月傳》比不上《甄嬛傳》呢,歡迎在評論區指出,如果覺得本文不錯,歡迎關注曼珠沙華的頭條号,每天都會有精彩影評奉獻給大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