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六國論情景式背誦及答案

六國論情景式背誦及答案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11 01:54:42

秦,齊,韓,魏,楚,燕,趙,本是七國争霸,為何後來秦王能橫掃六國,取得天下大一統?六國滅亡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關于六國滅亡的原因,曆史上許多文人志士都曾發表過看法。蘇東坡寫過文,他老爹蘇洵也曾借六國破亡之故事來提醒當權者,切勿重蹈六國的覆轍。

這篇著名的文章就是《六國論》。

《六國論》是一篇論說文,句與句,段與段之間邏輯缜密。我們要是能找到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系,背起來就能事半功倍。

本文不長,一共五段,共648字。我們逐段擊破。

第一段第一句作者就抛出了觀點,六國破滅,不是因為兵器不夠鋒利,仗打得不好,而是因為六國以割地賄賂秦國。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戰不善,弊在賂秦

割地就等于揮刀自殘,自我削弱,一個國家連賴以生存的土地都沒有了,被滅國是自然而然的事。

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也許有人會說“六國相繼滅亡,難道都是因為割地賄賂秦國嗎?”

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雖然并不是六國都有割地賂秦,但不割地的國家是因為割地國家而亡的,因為不割地者勢單力薄,他們失去了強有力的支援,僅憑自身難以保全。

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所以說,六國破滅的原因主要出在割地賂秦上。

故曰:弊在賂秦也

發現沒有,作者第一段第一句提出了總論點弊在賂秦之後,接着提出賂秦和不賂秦這兩種情況,為接下來的兩段做了鋪墊。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六國論情景式背誦及答案(高中必背文言文六國論怎麼背)1

接下來第二段先講了賂秦的情況,用了大量對比(注意看紅字)。你要是能記住其中一句,就能聯想起另外半句。比如第一句中: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秦國除了打戰侵略得來的土地之外,更多的是秦國收受賄賂得來的土地,要麼是獲得小的城鎮,要麼取得大都市。當你看到或背到“小則獲邑”時,你就能脫口而出“大則得城”。

第二句是對第一句的進一步說明。把秦國收受得來的土地和戰勝而得的土地相比,前者是後者的一百倍,把諸侯割地賂秦的土地與戰敗而失去的土地相比,相差也有百倍(突出了諸侯國割地賂秦力度之大)。

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

不戰都能得到土地,而且比打仗得到的還多,那麼秦國最大的欲望,諸侯國最大的禍患,當然就不在于戰争了。這句是對上兩句的總結

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

好了,第一層的三句話就背完了,結構類似于總分總。你隻要記着對比,和總分總這個結構,一定能流利背出來!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

接下來看下第二層。第一層講了諸侯争割地而賂秦,然而這土地是祖輩們辛辛苦苦一寸一寸打拼下來的。後代子孫倒好,拱手讓人,如棄草芥。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怎麼個如棄草芥法呢?接下來第三句緊接着就對如棄草芥做了進一步說明。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寝。

其實這個“一夕”揭示了第四句,

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睡了一覺醒來一看,可惡的秦兵又來了!

怎麼辦呢?諸侯國的土地是有限的,暴秦是貪得無厭的,誰送給他土地越多,他侵犯誰就越急。

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所以不用打戰,誰強誰弱,誰勝誰敗就已分得清清楚楚了。六國落到破滅的地步,理應如此。

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在這裡大家可能會記漏後半句“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你可以這樣想,強弱勝負已判,那最終的結果是什麼呢?是不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對,所以輸了戰争的那一方,肯定是會被颠覆政權的。由強弱勝負已判→颠覆政權

這樣就不會漏了。

最後作者對這一段諸侯賂秦進行了總結,賂秦就像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古人雲:“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寝。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雲:“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第一段提出總論點,弊在賂秦,并且提到賂秦和不賂秦的對比。第二段講的是賂秦的情況,那麼不賂秦的情況如何呢?第三段說了不賂秦的兩種情況,一是齊國依附于秦;二是燕趙國奮力抗秦。

對于齊國,作者隻是輕輕帶過。開頭借由設問,齊國不曾割地賄賂秦國,可最終也被秦國所滅,為什麼呢?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

點出齊國被滅的原因,因為它與秦國交好而不去幫助五國啊,五國滅亡之後,齊國自然不能幸免。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

而對于燕趙這兩國,作者用了較多筆墨去描寫,這裡用的也是總分總結構(大家一定要學會給段落分層,分層可以幫助你快速理清内部邏輯,明白作者的寫作思路。有了這根邏輯線,就可以按圖索骥,背起來絲滑不卡殼)。

在說完齊國之後,作者馬上說了燕趙的情況,燕趙總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

接下來分說燕趙被滅國的原因,先是說了燕國的情況,肯定燕國用兵之效,後來太子丹派荊轲刺秦王,才招緻滅亡的禍患。

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接着馬上說了趙國的情況,趙國武力值還可以,與秦打了5仗,二敗而三勝。後來秦國又兩次攻打趙國,都被大将李牧擊退了。可惜啊,趙王聽信讒言把李牧給殺了,沒有了良将護國,都城邯鄲就變成了秦國的一個郡,可惜奮力抵抗了卻沒能堅持到底啊。

趙嘗五戰于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好了,到這裡分說也結束了。接下來是總結燕趙被滅國的客觀原因(分說處側重的是燕趙自身的主觀原因導緻的滅亡),當時燕趙正處于其他國家被消滅了的時候,可謂是智謀已盡,力量單薄,戰敗而亡國,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啊。

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

最後一句是對第二段和第三段的總結反思,假使當初韓、魏、楚三國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不賂秦),齊國不依附秦國,燕國的刺客不去秦國(荊轲刺秦王這件事沒有發生),趙國的良将李牧還活着(趙王沒有聽信讒言殺害李牧),那麼勝敗存亡的命運,如果與秦國較量,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六國論情景式背誦及答案(高中必背文言文六國論怎麼背)2

最後兩段比較短小,沒什麼可說的。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苟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