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之所以如此重視教育,一部分原因是為朝廷選拔有力人才,另一方面是因為讀書确實可以為自己謀一條不錯的生路,類似于我們現在常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
一、秀才
受一些戲劇和電視節目的影響,當談到秀才,很多人覺他們得沒有才能,甚至用窮酸秀才,那麼,秀才真的這麼低等嗎?如果放在今天,秀才應該相當于什麼學曆呢?
因為秀才是每個省選拔出來的,所以有的人認為秀才大緻相當于現在的普通本科生,有的人認為是重點本科生。另一種觀點認為,有些人認為現在的博士生相當于秀才。
雖然古代的科舉考試都是選拔人才的方式,但與現在的高考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如果在考中了秀才,通常會有一些政治權利。如秀才考上秀才後,他們仍然不能當做官。
科舉的最低一級考試就是童生試,考場一般在各地縣府,由各省學政負責。考試一共三場,縣試、府試、院試,考過了前兩場就可以被稱作童生,如果又考過了第三場院試,那就是考中了秀才,有了最低級的功名。
成為了最低級的士大夫,秀才享有一些特權,比如見到官員你可以不用跪拜,犯了事也不能對你用刑,在一般鄉鎮裡秀才都是數得上的人物了。
在古代,考中秀才的人還會擁有一些政治權利。如秀才可以免役,不用交公糧,可以用奴婢等。但是考中秀才後,還不能做官。秀才雖然大家感覺一樣,但是也是需要嚴格通過考取的。
二、舉人圖源水印
舉人相當于現代的研究生,因為他們畢竟是從衆多的秀才中脫穎而出的。秀才才能參加省一級考試通過的,這場考試叫做“鄉試”;一般在秋季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闱。
童生試之上就是鄉試,鄉試可不是在鄉裡考,而是在各省的省會考試,考中秀才才有資格參加鄉試。鄉試的考官是由皇帝委派,考中鄉試就被稱為舉人,鄉試的第一名叫做解元。
圖源水印
鄉試每三年一次,全國每次錄取的舉人也就一千多人,每個省根據指标分配名額。文化落後的省份,錄取50人左右。文化發達的地區,錄取100人左右。
舉人一般可以做縣令、縣丞之類的小官,相當于現在的副處級。現在來看,古代舉人的地位是相當高的,很多人道退休才是處級幹部。
整個清朝舉人一共15萬,一個縣也難出一個舉人,中舉後省裡會派人到你家通知。在那個時代,全全族人會跟着沾光。
舉人一般都在地方任職,一般都能在縣裡混個官職像縣丞、主薄運氣好點的退休之前能升到縣令,與現在縣委書記差不多。
三、進士有人說,進士的學曆,相當于現在的博士生導師。确切地說,它是一種類似職稱的說法,應該相當于現在的教授,或者研究員。明清時候,全國進士也就是平均每年才錄取100人左右。
鄉試結束之後,全國各地的舉人,要去京城參加全國性的會試,一般在第二年的春天舉行,所以,又稱為“春闱”。考中的被稱為“貢士”,第一名成為會元。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劇照
會試結束之後,再由貢士參加殿試,由皇帝做主考官。殿試隻用來排名次,能參加的貢士通常都能成為進士,不會再有落第的情況。
進士第一、二、三名,分别稱為狀元、榜眼、探花。連續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都取得第一名,被稱為:連中三元。
圖源水印
雖然進士的第一個官位雖然不高,但由于他的出生進士身份,升官職相對容易。特别是那些被選入翰林院的人,專門為皇帝服務的,進士被稱為天子門生。所以他們有更多的晉升機會。
有些進士,經過幾十年在官場的磨練,終于做得不錯,可以加入内閣朝拜,稍微差一點的,也可以成為朝廷的官員。大多數人會留在京城獲得官職,這屬于中央政府的屬官。而外放的進士,到地方也能做縣令。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劇照
總之,如果把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來對标現在的大學生、研究生的話,那真是太小瞧古代的科舉制度了。古代考上功名是改變命運、提升階級的大事,各位看官,歡迎補充!
(圖文綜合網絡 分享為目的 侵權即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