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号: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要喝到一杯香又好(品種香凸顯,工藝香突出),水又甜,回甘迅猛的岩茶,到底哪個環節最重要。
是挑選麼?
不是。
是保存麼?
不是。
真正重要的環節,是「沖泡」。
沖泡,是讓岩茶從條索狀釋放魅力的絕佳過程,如飲紅酒懂得醒酒一樣重要。
茶香、茶味能否得以施展,沖泡功不可沒。
直接給出「沖泡」這個答案,必然會惹來争議。
不懂選購,會沖泡有什麼用,還不是泡不出好喝的茶。
不會保存,岩茶會返青,懂沖泡有什麼用?還不是喝到一杯有青味的茶。
這些,舉雙手雙腳贊同。
但,即便你懂選購,也懂保存,唯獨「沖泡功力」欠了火候,也是枉然。
身邊,就有現成的例子。
隔壁的張三,昨兒泡了一杯肉桂,喏,就是今秋以來好評不斷的正岩坑澗肉桂。
他說:“麻花,我對這茶太失望了,它沒你寫的那麼好喝。”
隔着屏幕,仿佛看到他歎了一聲老氣,雙目淚眼地打下這行字,又吐露出一種恨鐵不成鋼的無奈。
一句話,激起了麻花的求知欲,倒想知道這坑澗肉桂,到底怎麼傷害了茶友。
做過簡單溝通後,發了沖泡坑澗肉桂的沖泡視頻給茶友,直接簡單粗暴地告訴他:“請參考我的沖泡方式泡一次茶。”
果不其然,沖泡環節有了問題。
出水慢,茶器不對,注水方式錯誤……以上種種,都直接影響肉桂的表現。
要得到香、清、甘、活的喝茶體驗,難!
你若說這位朋友不懂選購吧,倒也不是,坑澗肉桂99%的好評率就是不就證明他很有眼光。
那是不懂得保存?
未必,茶友所反饋的結果,沒有隻言片語提到「返青」二字。
症結在于不懂沖泡細節。
張三并不是個案,在麻花的聊天列表頁裡,沖泡問題成了重災區,尤其是肉桂的沖泡,更顯“技術難度”。
如何快速掌握肉桂的沖泡方法,迫在眉睫。
急人所需,麻花推出了這篇「肉桂沖泡攻略」,且以坑澗肉桂為例,分享沖泡竅門。
如何沖泡正岩肉桂
【準備茶具】
沖泡肉桂,請準備“老三件”。
110毫升白瓷蓋碗、茶海、品茗杯。
這是沖泡标配。
白瓷蓋碗,不宜過大,否則泡出來的茶湯味道太淡,110毫升正正好,體态圓潤又小巧可人。
此外,我們還要準備:燒水壺(恒溫的最好)、剪刀(剪開泡袋,千萬别用手撕,易影響條索完整度)、茶巾、茶夾、茶杯墊、礦泉水等物品。
【燙壺溫杯】
泡茶,務必養成習慣:燙壺溫杯。
這樣做可去除蓋碗内的異味,确保茶香、茶味不被玷污。
燙壺溫杯後,可剪開肉桂泡袋,倒入蓋碗中,聞幹茶香。
聞香後,可進入正式沖泡環節。
第一沖
水燒至沸騰狀态,而後往蓋碗内注水。
注水講究細節,以「環壁注水」的方式注入沸水。
「環壁注水」可讓肉桂條索均勻地浸潤在沸水中,茶與水的接觸充分,方能讓風味全面呈現。以便于我們聞香、品味。
環壁注水,以逆(順)時針方向沿着蓋碗畫圈,水不要倒太猛,否則會一下子倒滿,還容易緻使條索飛濺而出,影響沖泡。
環壁注水手法,請參考麻花的五點法。
注水後,放下水壺,即刻蓋上蓋子,以「瀑布狀」出水。
如何實現瀑布狀注水?
簡單。
蓋子的開口大、深,就能輕而易舉實現。
瀑布狀出水,茶湯可在五秒内倒幹淨。若是蓋子開口小,細水長流型地出湯,茶湯傾倒速度太慢,會導緻茶與水接觸的時間太長,釋放内容物過多,湯水苦澀。
沖泡要點:第一沖,是所有沖泡環節的關鍵,第一沖出水快了,不容易影響之後的風味呈現,要是第一沖出湯慢,就泡壞了沖泡的黃金節點,破壞葉片物質釋放的通道,即便之後的每一沖出水速度都比第一沖快,早已于事無補。
演示什麼叫開口大
演示什麼叫開口大
第二沖
經過第一沖的鋪墊,附着在茶葉表面的物質被洗刷完畢。
第二沖開始,内層物質梯隊将要跟上。
這一沖,沖泡有兩點要點。
1.100℃沸水沖泡
2.快出水
香不過肉桂,有了沸水的加持助力,高沸點香氣物質能充分發揮作用。在這一沖裡,感受到了坑澗肉桂的清甜花果香,還有悠長的桂皮香。
快出水,仍舊是這沖的主旋律。
第二沖的快出水,能讓茶湯淺表層的物質釋放,正岩肉桂的内質充足,這一沖快出水所釋放的物質,足夠支撐起茶湯風味。
啜一口茶湯,花果香是前鋒,在前頭哨探情況。接踵而至的,是辛銳感的桂皮香。茶湯清甜,快速吸引你的注意力,咽下後,生津感牢占口腔。
沖泡要點:快出水是主旋律。快出水,能讓茶葉中的物質一層一層地釋放,似庖丁解牛,由外到内,又不會導緻湯水過于苦澀。
第三沖
第一沖與第二沖,岩茶的物質釋放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
第三沖,到了岩茶内質釋放的第一個頂峰時期。此時,肉桂條索的葉片通道被打開,内在的物質蠢蠢欲動,伺機行動。
環壁注水注入蓋碗中,透明的水即刻變為橙黃色。
一瞧這湯色便知道這茶湯裡的内質十分充足。
注水完畢,可千萬别猶豫,甚至于你都别着急放下水壺,先蓋上蓋子出水。
仍舊使用瀑布狀的快出水方式。
茶水湯(shang)湯(shang),瀑布狀出水不會緻使葉片和沸水有太長時間的接觸,而物質的釋放又正正好。
一切恰到好處。
沖泡要點:瀑布狀出水,是這一沖的訣竅。若是出湯慢了,那您感受到的肉桂滋味容易過于濃郁,甚至于您還會嫌棄它太濃。
第四沖
第四沖,沖泡方式與第三沖大同小異。
第四沖,是岩茶品質的重要風水嶺。茶的品質好與否,在第四沖可以初步檢驗出來。
前三沖采用快出水的方式,第四沖若是香氣淡了、湯水滋味薄了,則意味着肉桂的品質一般,并沒有驚豔之處。
若是前三沖快出水,第四沖仍舊擁有明晰的香氣,層次豐富的湯感體驗,說明茶的品質不差,算得上是内質豐富一族。
沖泡要點:第四沖快出水,無需刻意坐杯。
第五沖
根據以往的沖泡經驗,或者是第四沖的湯水表現,可以開始「坐杯」。
沖泡根正苗紅的正岩肉桂,第五沖坐杯時間不必過長,5秒即可。
5秒計時,簡單。在心裡默數五個數,蓋上蓋子,倒出茶湯即可。
在這5秒的時間内,肉桂的葉片和沸水接觸時間長了,内層物質釋放多了,茶的香氣和滋味與第四沖相差不大。
沖泡要點:第五沖适當坐杯,能延續正岩肉桂的品種香顯,湯水醇厚的風味。
第六沖
第六沖的沖泡,重心仍舊落在「坐杯時間」的控制上。
坐杯時間如何把握?
一看經驗。
比如最為保險的坐杯方式,是遞增式。
第五沖坐杯5秒,那麼第六沖坐杯20秒,第七沖坐杯35秒……等比例遞增。
二看湯色。
用白瓷蓋碗沖泡後,坐杯一段時間後,将蓋子摁入水中,看顯示在蓋子上的湯色。
若是顔色和前一沖類似,則可以倒出茶湯。倘若顔色比前一沖淡,那再繼續坐杯,等到茶湯顔色和前一沖差不多後,倒出茶湯。
之後的每一沖,坐杯方式可參考此做法,在此就不重複表述。
結語
沖泡不得其法,才是最讓人心痛。
沒有正确的沖泡方式,正岩、半岩仿佛也失去了意義。
沖泡時使用的蓋碗容量過大、從第一沖開始坐杯、出水動作太慢……這些錯誤的沖泡方式下,足以讓夏迎春的姿色成了鐘無豔,好茶也成了泛泛之輩。
每每看到正岩茶被“虐待”,心裡總有說不出的痛。
好茶,應該被善待。
不,應該說好茶值得我們認真對待。
如正岩坑澗肉桂,按照1-4沖快出水,6沖之後有規律坐杯。這些沖泡方式,沖泡到十沖仍舊擁有滋味。
好用的沖泡方式,屢試不爽。
得到一杯香、清、甘、活的正岩肉桂,您差的隻有這篇沖泡攻略。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