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千字文第八講完整版

千字文第八講完整版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5 06:27:51

千字文第八講完整版(子張篇19.8子夏曰)1

19.8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

【注釋】

▲文:掩飾,文過飾非的文,用漂亮的言辭掩飾自己犯下的過失和錯誤。

【譯文】

子夏說:“普通人有了過失一定會加以掩飾。”

【學而思】

有了過失而掩蓋錯誤,是過而不改,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衛靈公篇》15.30 )

參讀《學而篇》1.8 “過則勿憚改”;《述而篇》7.31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子張篇》19.21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知識擴展】

《論語疏證》引《孟子·公孫醜下·第九節》:且古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

【譯文】況且古時候的君子,有了過錯就會改正;如今的君子,有了過錯則任其發展,将錯就錯。古時候的君子,他的錯誤,就像日食月食一樣,百姓都看得見,等到他改正了錯誤,百姓就會很敬仰。如今的君子,何止是将錯就錯,而且還會編一套言辭來為自己辯解。注:這裡的“君子”指統治者。

《資治通鑒·唐紀十三·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初,上謂監修國史房玄齡曰:“前世史官所記,皆不令人主見之,何也?”對曰:“史不虛美,不隐惡,若人主見之必怒,故不敢獻也。”上曰:“朕之為心,異于前世。帝王欲自觀國史,知前日之惡,為後來之戒,公可撰次以聞。”谏議大夫朱子奢上言:“陛下聖德在躬,舉無過事,史官所述,義歸盡善。陛下獨覽《起居》,于事無失,若以此法傳示子孫,竊恐曾、玄之後或非上智,飾非護短,史官必不免刑誅。如此,則莫不希風順旨,全身遠害,悠悠千載,何所信乎!所以前代不觀,蓋為此也。”上不從。玄齡乃與給事中許敬宗等删為《高祖》《今上實錄》;癸巳,書成,上之。上見書六月四日事,語多微隐,謂玄齡曰:“周公誅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以存魯,朕之所為,亦類是耳,史官何諱焉!”即命削去浮詞,直書其事

【譯文】起初,太宗曾對以宰相身份監修國史的房玄齡說:“前代史官所記的史事,都不讓君主看見,這是為什麼?”答道:“史官不虛飾美化,也不隐匿罪過,如果讓皇上看見必然會動怒,所以不敢進呈。”太宗說:“朕的志向不同于前代君主。朕想親自翻閱當朝國史,知道先前的過失,以作為以後的借鑒,希望你撰寫完成後上呈給朕看看。”谏議大夫朱子奢上書言道:“陛下身懷聖德,行動沒有過失,史官所記述的,按理都是盡善盡美的事。陛下惟獨要翻閱《起居注》,這對史官記事當然無所損失,假如将此規定傳示給子孫後代,恐怕到了曾孫,玄孫之後偶有并非最明智的君主,掩飾過錯袒護短處,史官必然難以避免身遭刑罰誅戮。如此下去,則史官們都順從旨意行事,遠避危害,那麼悠悠千載的曆史,有什麼可相信的呢?所以說前代君主不觀看國史,正是為了這個緣故。”太宗不聽其谏言。房玄齡便與給事中許敬宗等删改成《高祖實錄》和《今上實錄》;癸巳(十六日),書寫成,呈上太宗。太宗見書中記載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門之變,用辭多隐諱曲折,便對房玄齡說:“曆史上周公誅滅管叔、蔡叔以定周朝,季友毒死叔牙以保存魯國,朕當年的所作所為,正與此類似,史官有什麼可隐諱的!”立即命令删削浮華之詞,秉筆直書殺李建成、李元吉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