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區北郊,原名昭亭山,晉初為避帝諱,改名敬亭山,屬黃山支脈,東西綿亘十餘裡。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先後有300多名文人墨客、數以千計的詩文記畫涉及此山,“遂使聲名齊五嶽”。詩仙李白七次登臨,寫下《獨坐敬亭山》中“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千古絕唱。原詩如下:
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
這是一首五絕,是詩人表現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詩表面是寫獨遊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則是詩人生命曆程中曠世的孤獨感。在大自然中尋求安慰和寄托。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獨坐許久,觸景生情,十分傷感,孤獨凄涼襲上心頭,情不自禁的吟下了這首千古絕唱。
那麼李白為什麼這麼喜歡宣城,喜歡敬亭山?這首詩的背後到底有怎樣的隐情呢?這就需要唐朝一位著名的公主出場了。
玉真公主李持盈,字玄玄(692年-762年),唐睿宗李旦第九女,母窦德妃。公主自幼喪母,深受父兄寵愛。是武則天的孫女。李白跟美麗的玉真公主先是一見鐘情,然後一輩子藕斷絲連。玉真公主向哥哥唐玄宗推薦了李白,使李白有機會進入宮廷,但玄宗最終沒有重用李白,玉真因此跟皇帝哥哥鬧翻,連财産和公主的身份都放棄了。玉真公主晚年為了李白而隐居在安徽宣城的敬亭山修煉。
公元762年,玉真公主死于敬亭山,終年71歲。同年,李白病發,在敬亭山下的安徽當塗縣去世,終年62歲。李白終其一生,都對玉真公主充滿愛慕之情。如果不了解這首詩的背景,還真以為李白真對着那座山發愣哪。其實正是由于玉真公主後來來到敬亭山上修煉,所以李白才會對着敬亭山,終日心馳神往,“相看兩不厭”。他曾有詩道:“常誇雲月好,邀我敬亭山。五落洞庭葉,三江遊未還。相思不可見,歎息損朱顔”。這其中的相思之情,不可謂不深。但李白對自己的妻子卻是有愧疚的,他在《贈内詩》中曾說:“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雖為李白婦,何異太常妻(所謂太常妻,是說東漢有個叫周澤的官封太常,估計性功能不行,經常借口要潔身敬祖睡在齋宮裡。天天這樣,他老婆可受不了啦,就自已跑去看望他。他大怒,說妻子冒犯齋禁,竟把妻子送到牢裡監禁起來。時人譏曰:“生世不諧,為太常妻”)。”
然而太白之性情太過狂放,似乎也不是可以終身相托的人。同樣,玉真公主既然出家做女道士,想必也是個不喜歡受拘束的人。所以他們終究還是沒能在一起。
另外李白最崇拜的前輩詩人是謝朓。謝朓(464—499)字玄晖,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南朝齊詩人,建武二年(495年)出為宣城太守。謝朓在宣城,特别是敬亭山留下了大量詩文,也留下了很多遺迹。李白這一輩子,在詩人裡就喜歡他,也最崇拜他。《秋登宣城謝朓北樓》:“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宣州謝朓樓餞别校書叔雲》: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晚年的李白,沒有了憤怒,隻有超脫和淡泊。這也許是李白七臨敬亭山的另一個原因吧。誰知道呢?又不能去問他。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