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申明,本文的論點受劉嘉老師很出名的陰線磨削量論啟發,但本人觀點并不代表他的觀點。
言歸正傳,我們重點談論古玉加工中最普遍的加工方法,打磨。比如一件高古玉器,我們如何從分析打磨是否是古工特征,先上圖。
從以上2個圖,我們可以得出2個主要觀點,第1點古代局部打磨的精度很好(當然不是所有古玉都會精打磨),第2點古玉表面宏觀上并不平,目視是非常複雜的曲面狀态。
然後我們思維現代機器最難做的是什麼,其實正好是非常複雜而不規則的高精度曲面,最精密的數控設備也做不好這件任務。
局部打磨很精,但基本整器為曲面
依然是曲面特征表面
那麼我們又思維古人為什麼不将面做很平,那麼牽涉一個問題,因為打磨是純手工,動力很弱,其實古人沒有能力去大面積的磨掉一層,而隻能單次用力對局部小面積完成打磨。這種加工特性,導緻上手目視及微觀視角古玉表面均呈現複雜的起伏。意思是古玉受加工特點影響,疊加老化及包漿影響之後,會呈現極其豐富的類自然地形特征。
細看的話,這複雜的表面及精度可不簡單。
我們再思維一個事,類似上圖這麼精細的做工,可不是私人作坊的農民工幾天搞得出,國家級玉雕大師幾個月也弄不出這麼精細及精美的工來。這是從局部手工打磨的難度來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