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應該打好語文基礎。語文的學習内容由淺入深,是個知識不斷疊加的過程。
那麼作為一年級的小學生,應該怎樣打好字詞的基礎呢?
下面資深教師杜du透露一下教學的心得。
一年級語文下冊的課文内容有識字單元和課文單元兩部分組成。
首先明确一點,一篇課文的學習,一般來說是由兩課時組成,也就是語文課表上的語文課,兩節課才能學完一課的内容。
由于部編版教材的内容比較多,有時候兩節語文課也不能完整地完成教學任務,通常還會利用下午的自習課補上一點内容。
一、關于識字
一年級的上冊課本需要孩子們認識200個字,下冊的語文書,孩子們需認識漢字400個。
這些生字需要孩子們會讀、認識、能夠口頭組詞。
這些400個字,在語文書每課的課文後面兩條線中間的字就是了。要求孩子們會認,又叫二類字。
另外,語文書書後有識字表。
下面說說識字的方法,識字的方法靈活多樣,要根據這個生字的特點。
通常的識字方法有這樣幾種。
1.看圖識字
看圖來識字,也就是說孩子們看到了老虎的圖片,就來對應認識漢字“老虎”。
在我們語文書中呢也有許多美麗的圖,看圖識字比較常見,在孩子的幼兒時期就可以開展了。
2.熟字組詞識字
更多的時候,我們都會把會認字組上一個詞語去理解和消化。
什麼意思呢?就是比如我們要學“方”這個字,上學期我們學會了“四”,我們就可以把它組成詞“四方”去記。
“國”組詞:中國、國王、國土……
在我們複習這些生字的時候,就可以多進行組詞練習,這樣掌握起來更牢固。
3.根據漢字種類識字
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學習過象形字和會意字,象形字就是我們學的《日月水火》那一課,會意字就是《日月明》這一課的内容。
例如:日月明、田力男、小土塵、小大尖……
一年級下冊的語文課,主要學習形聲字。
我們從識字單元開始,就要去接觸形聲字了,比如:第三課《小青蛙》和《猜字謎》這兩課。
形聲字都是合體字,就是上下結構的,或者是左右結構字……形聲字分形旁和聲旁。
形聲字的形旁是表意的,聲旁是表音的。比如“晴”字,日字旁就是表義的,“日”就是太陽,太陽出來很晴朗,萬裡無雲。
“晴”的聲旁是“青”,這兩個字的音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它們的韻母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說形聲字的特點有字音的韻母相同,聲母和音調有可能不同。
當然也有的形聲字,字音是完全相同的。比如“清”和“青”。
無論用哪種識字方法,都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在具體的語境中去認識漢字是一件有趣的事,并不是枯燥讀詞、死記硬背。
我們的語文課文,每課的二類字都是運用不同的識字方法,這是常态教學。
好了,關于識字方面,同學們有哪些問題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老師幫你答疑解惑。
覺得上面的内容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歡迎大家積極地點贊、評論和轉發,謝謝你對老師的大力支持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