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賜予我的恩惠?作者:劉鴻伏山和水是有滋味的,品它們的滋味可以用心,也可以用舌尖,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上天賜予我的恩惠?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作者:劉鴻伏
山和水是有滋味的,品它們的滋味可以用心,也可以用舌尖。
蘇東坡說:“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清風與明月畢竟過于浪漫。山野蒼茫,流水湯湯,自然生萬物,萬物各有用處,山和水才真正是人類用之不竭的無盡藏。山裡、水中的物産讓人在饑荒年月度過生死關口,讓人在溫飽富足時品出野的味、雅的味,這是大地的恩惠。
真正懂山的味道與水的味道的,還是那些生活在山裡和水邊的人。
山裡好吃、能吃的很多,如蕨、筍、菌之類,它們自古就是鄉村人家餐桌上的美味,普通也普及。而記憶中卻總有一些更特别的東西讓人回味。
初春,山野如桌。
春食野胡蔥,是南方鄉間不變的傳統。野胡蔥與菜園裡種的蔥應是同科同類,但野胡蔥的葉片細長如吊蘭葉,莖稈肥白。初春小雨如酥,土地像發酵的面包。當其他植物還隻是小心翼翼地冒點尖、芽,打探一下春消息,野胡蔥已經從泥土裡冒出頭來,在溫煦的春風和細如絲縷的春雨裡亭亭玉立。野胡蔥有一種特殊的清香,非家蔥可比,因香味奇異,多用來調味。野胡蔥爆炒山羊肉,佐以山椒,過去隻有貴客才可以享用。一碗苞谷燒或米酒,就着野胡蔥炒山羊肉,味覺忽淡忽烈,妙不可言。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鄉間貧寒,食物奇缺,野胡蔥通常隻能缺鹽少油地清炒當下飯菜,即便如此,這道菜也不亞于富貴人家的珍馐美馔。
刺桐樹上初生的嫩芽也是一味極妙的野菜。初春,雜花生樹,草長莺飛,那山野間遍生的老刺桐的光杆上魔術般變出一簇簇肥嫩的葉芽。一棵刺桐隻生兩三簇,一簇三四片嫩葉。采摘老刺桐嫩芽比挖野胡蔥難些,因為它遍身是刺,需小心翼翼地用彎鐮将刺桐勾成一定弧度,再用小剪刀剪下嫩芽葉。這嫩芽葉要先焯水,再清炒,口感嫩滑清香,比家裡炒的其他菜蔬都好吃。刺桐這種東西令人望而生畏,誰也不會想到它的嫩芽葉如此美味,人不可貌相,樹亦不可貌相。吃刺桐芽葉的時間極短,大約十天。春天萬物生長迅速,十天後,嫩芽便散開,變成樹葉,味道漸澀漸苦。
在春天裡,有幾種花也可以用來做菜。
一種是野栀子花。這是野外生長的一種大葉栀子,暮春之際盛開大朵潔白肥厚的花朵。此花不僅幾裡外可聞到沁人心脾的清香,更讓人快活的是可以清炒來吃。從山上摘下大朵大朵的栀子花,在泉水中沖洗後下鍋,見油便爆響連連,瞬間滿屋香氣。栀子花潔白肥嫩成朵不散,起鍋裝盤,一家人圍桌而坐,分而食之。入口肥潤而鮮嫩,清香充溢口鼻,直透腦門,有無法言說的妙味。
桃花也可食。桃花盛開時,遇春風春雨便飄落如雨,所謂滿地落紅。鄉村人家将一張細篾織的竹墊放在桃樹林中,一夜過後,便有滿竹墊的美麗桃花了。用小簍收了花,在山泉、瀑布前沖洗幹淨,然後回家在火塘裡架起柴,拿出大瓦罐,罐内放入清水、糯米、紅棗,炖煮約一個時辰後揭開罐蓋,放入小簍中的桃花,再蓋上蓋,小火慢炖約半個時辰。開罐,盛碗,香氣彌漫,讓人食指大動。桃花粥口感香滑,味覺奇異,還可以養顔生血,是抗衰老的奇方,入了古人養生食譜的。南方極少數地方保留了這種吃桃花粥的習俗,多為長壽之鄉。
春天山野間能吃的東西太多了,更多的是随摘随采随吃。
南方鄉村喜栽油茶樹。油茶樹的花朵似大栀子,一眼望去,滿山野的白色茶花,在煙雨中呈現一種極悅目的美。奇妙的是,油茶花之間夾生着一種叫“山茶泡”“山茶耳”的美味。它們是山茶嫩葉在生長過程中發育而來,嫩葉極肥厚,水分充足,有些形似泡泡,有些形似人的耳朵。“山茶泡”“山茶耳”吃起來很甜,用牙咬住,有一股自然的清香,是苦日子裡極其珍貴的關于“甜”的味覺體驗。
還有一種形似小草莓的“刺泡”,是更易獲得的山野美味。它們遍生山野、溪澗邊以及田頭地角,早春開小白花,暮春即結“刺泡”。“刺泡”遠比草莓小,形狀似小紐扣,色澤豔紅,多汁,甜中夾雜一絲酸味,極解饞也解渴,取之不盡,是大自然賜予孩子的禮物。
春天的南方,煙雨迷蒙,天上鳥飛,水裡魚遊。
春水在雨絲風片中悄然漲了,山澗、小溪,都漂着花瓣。桃花流水,如落霞,如彩霧,美了流水,也香了流水。桃花水一漲,鄉村孩子就忙開了。
發桃花水的季節約在暮春。此時水裡的魚叫桃花魚,肥壯生猛,半斤左右。山溪的水是冷水,長不出大魚。溪裡的魚由山泉水養大,肉質緊而嫩,鮮而甜,非河魚、塘魚可比。
孩子們從家裡的閣樓上找出漁具,二三人一夥。那是一種叫“魚喇叭”的家夥什,竹質,細篾織成,形狀像一個大喇叭。孩子們将溪水裡的大石頭攏在一起,在缺口處将“魚喇叭”固定好,隻等第二天早晨去取魚。
吃桃花魚,也是有講究的。春上山野間生有一種野生的紫蘇,極清香,是上佳的調味品。将魚蝦清洗剖殺後,炸、煎、烹、焖,再撒點紅辣椒、紫蘇。紫蘇紫、辣椒紅,魚蝦炸得金黃,湯色潔白,色香味俱佳,是鄉村的春天最奢侈的美味。
“春水發,有魚呷(吃)”,“桃花落,泥鳅多”。
“桃花落”,是指暮春時節。水田與田溝裡的泥鳅、鳝魚、田螺,經過長時間休養生息,生長快速,已養得膘肥體壯。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稻田裡隻打點石灰,積的是有機肥,所以生長着好多泥鳅、鳝魚和田螺。鄉間春夜,蛙鼓響,火把明。泥鳅從泥裡出來透氣,遇了亮光,便一動不動地待在水裡。孩子們分工合作,隻需一兩個小時,就能抓到滿簍子泥鳅、鳝魚。
泥鳅、鳝魚和田螺,吃起來有一點泥腥味,為了去掉那泥腥味,母親們各有絕招。有一些作料可以去味,如姜、蔥、紫蘇、水芹菜,還可以用柴火熏制,制成臘味的泥鳅、鳝魚,冬天用山椒爆炒,算得上佳肴。
姜絲焖泥鳅是一道美味的農家菜。先将泥鳅養三五天,吐淨泥沙後剖殺,下鍋油炸或油爆,之後放入生姜絲、花椒,再爆炒,然後加入清水,蓋鍋蓋,文火焖,香氣四溢時,起鍋上桌。
泥鳅鑽豆腐更是鄉間至味。大火生起,鍋中倒入茶油,待油半沸,将自家磨制的大塊豆腐輕放入鍋,不翻動。一分鐘後,以極快的速度将泥鳅放入鍋内,同時捂上鍋蓋。此時,烈火烹油,泥鳅迅速鑽入豆腐中。待豆腐全熟,泥鳅也就熟了。這道泥鳅鑽豆腐是鄉間的農婦發明,後來成為一道名菜。
而田螺,多同姜、蔥、辣椒爆炒,鮮、香、辣。至于黃鳝,制作又别于泥鳅,以爆炒或和黃瓜炖煮為佳,營養豐富,多食強身。
山裡、水中,都生長着春天的味道,這味道充滿情趣與野趣,也是童年的味道。生機勃勃的大地,永遠以無盡的饋贈,養育每一個生命。我們都是春天和大地養大的孩子。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25日1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