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兒童邏輯思維訓練?中國的傳統思想和現行教育體系缺乏對邏輯的教育而邏輯學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确定的7門基礎學科中僅次于數學的第二門,《大英百科全書》把它列為五門基礎學科之一邏輯是思維的工具,是知識獲取和運用的框架,掌握邏輯思維方式,人生便打開了理性之門,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特殊兒童邏輯思維訓練?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的傳統思想和現行教育體系缺乏對邏輯的教育。而邏輯學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确定的7門基礎學科中僅次于數學的第二門,《大英百科全書》把它列為五門基礎學科之一。邏輯是思維的工具,是知識獲取和運用的框架,掌握邏輯思維方式,人生便打開了理性之門。
本文對“錯誤歸因謬誤”展開說明,幫助孩子家長了解這一邏輯概念,在生活中避免這一謬誤的影響,走上理性的人生之路。
錯誤歸因的謬誤(attribution error)是推理錯誤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當兩個事物出現的時候,你認為兩者存在因果關系,但實際上兩者同時出現可能是巧合,兩者可能有共同的起因,它們之間未必存在因果關系。兩個事物之間無法确定是否存在因果關系,那麼用一個事物推論其是另一個事物的起因就犯了錯誤歸因。
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錯誤歸因場景。
1、基本錯誤歸因:是我們傾向于以不同于我們自己的方式來判斷他人,這是相信人們所做的事情反映了他們是誰的傾向。
舉個例子:小孩子不顧場合撒歡胡鬧,因此,我們判斷這個孩子是個“熊孩子”,将來很有可能學習不好,甚至犯罪。這樣的判斷忽略了這個孩子所處的年齡階段和當時所處的環境,某些階段的孩子就喜歡撒歡,有時候新奇的環境也會讓孩子很興奮。
再舉個例子:自己的小孩出去和小朋友玩發燒了,有些家長就會怪罪是不是其他小朋友傳染的?因為這次玩耍回來後就發燒了,因此就把其他一起玩的小朋友作為發燒的原因,而可能忽略天氣變化、飲食不當等原因。
上面的例子,以孩子主體對原因進行判斷,而忽略或弱化環境因素,就會導緻基本歸因錯誤。如果因為歸因偏差而不讓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玩兒,着就會導緻我們對孩子的教育走上錯誤的道路。
2、活動者/觀察者效應:行動者對自身歸因不同于他人對此行為的歸因。雖然,雙方認知到的是同一個行為 ,但是行動者傾向于把成功原因歸為個人,把失敗原因歸于情境;而觀察者則會更多把成功原因歸于情境,把失敗歸因于個人特質。
舉個例子:爸爸在家經常用iPad教孩子學英語,當孩子偶爾說英語的時候,爸爸會覺得這是自己花時間教孩子的結果,而媽媽可能會認為這是我的孩子聰明,一學就會。如果媽媽對爸爸的努力不認可,可能就會引發矛盾,導緻爸爸幹勁下降。
同樣的,孩子自己取得的一些成績,即使是玩耍的成果,家長也要給予真誠的贊許。即使是别人幫忙的結果,孩子也會認為自己是最大的貢獻者,如果對孩子潑冷水,孩子的自我認知就會産生偏差,容易失去興趣。
3、自我服務偏差:人趨向于把别人的成功和自己的失敗歸因于外部因素,而把别人的失敗和自己的成功歸因于内部因素 。
比如,孩子喜歡将自己受到的獎勵歸因于自己的努力,而将受到處罰歸因于别人對自己的偏見,甚至社會的不公平。
所以當家長獎勵孩子的時候,要把情景條件描述清楚,如“今天獎勵你一顆糖果是因為媽媽覺得你xx事表現很好”;在批評孩子的時候要把問題指向孩子自身,可以這樣說“你剛才欺負小朋友媽媽都看見了,是你的錯,媽媽要批評你。”
對自己做的事情,要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原因,學會換位思考,站在不同的角度和高度分析問題,就會避免一些歸因錯誤。在跟孩子的交流中注意這一問題,就會潛移默化地改善孩子的思維方式,減少錯誤歸因心理的影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