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兩年,通過考證來減緩就業壓力情緒的做法,不僅在大學裡越來越普遍,在社會上也越來越普遍了。
比如,近些年教師資格證考試變得越來越火熱了。有些人考教師資格證,是因為明确了想當老師。而更多的人則是因為對現狀感到迷茫,所以想考。
畢竟在很多人看來,老師是一個工作内容很明确,又顯得安穩的職業。
而被教師資格證帶火的還有另一個證——普通話等級證書。
許多人考普通話等級證書,是因為要考取教師資格證。但其實,普通話等級證書的用處不僅僅在于此。
一、當老師必備
作為一名老師,在給學生上課的過程中,要準确無誤地傳達知識,普通話發音也是一種講究。
以往能當老師的人比較少,對普通話發音沒有太嚴苛的要求,導緻有些省份的老師,普通話發音非常糟糕。學生在上課時,往往聽着聽着就不曉得老師在說什麼了。
這對于教學質量有極大影響。所以,現在對老師的普通話發音要求也越來越高了。教師和師範院校畢業生應達到二級或一級水平,而語文科教師應略高于其他學科教師的水平。
二、 社會公共服務行業從業人員也有相關要求
社會公共服務行業從業人員,比如社工、醫護人員、導遊員、講解員等等,也會對普通話語音的水平測試有所要求。
不過,這個倒沒有像當老師那麼嚴格要求,一定要達到什麼等級之類的。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各有特點和要求,也主要是由省級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來确定。
當然,有普通話等級證書的人,去應聘公共服務行業的職位時,也會比較受歡迎,畢竟是從業的優勢技能之一。
三、等級要求最高的是廣播電視和影視從業人員
像從事電影、電視劇、話劇表演和影視配音的專業人員,廣播電台、電視台的播音員、節目主持人等,對普通話等級證書的要求最高。
而高等級也意味着,證書的含金量比較高。普通話等級證書分為三級六等,即一、二、三級,每一級都分甲等和乙等。
考得到一級甲等和一級乙等的人,可以說是鳳毛麟角,相當于國家蓋章公認你擁有一份“金嗓子”,像很多優秀的主持人,年薪都是百萬起步的。
但也有些人覺得,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證書有點雞肋。在他們看來,普通話标不标準一聽就知道,其實沒必要通過測試。
其實并不是這樣的,任何職業證書,都像是這個行業的守門神一樣,當人們總是抱怨各種不公平時,其實應該想想,自己在一些硬性條件上,是否就是輸給别人了。
這些在多年的行業從業者看來都是必須的東西,自然有它的存在之理。沒有需要的,也早已經慢慢被國家廢除掉,不用考試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