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一年一度的清明即将來臨,人們難掩内心的激動。因為這是2021年的第一個小長假,旅行計劃也被提上了日程。但在激動之餘,我們不能忘了這一天是全年最隆重和盛大的祭祖日。外出務工的人一般都會提前回到家鄉,給老祖宗送去祭品,固守心裡那份所謂的“孝心”。
如此莊重的一個日子,流傳的說法和講究也是頗多。上墳這件事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去,有的人是不适宜進行這一活動的。老百姓為此還流傳的有一句俗語:“女兒莫上娘家墳,否則斷了娘家門”,什麼意思?在如今還有沒有道理?
女兒莫上娘家墳,否則斷了娘家門字面意思理解:女兒一定不要回娘家上墳,否則就是斷絕娘家的後代。
在過去那個生産力低下的年代,女性很大程度上都是男性的“附屬品”。整天忙裡忙外的,也都是男人們。女性需要做的,就是在相夫教子,遵守三從四德。上墳這件事就沒有希望,更别說回娘家上墳了,想啥呢?你以為你是大戶人家?大戶人家也不行。
正是因為生産力的原因,導緻了“男尊女卑”的社會風氣。從出生的那一刻起,隻要是女生就被認為是“賠錢貨”;等你嫁出去之後,那就被認為是“潑出去的髒水”,那也就是别人家的了。上墳這件事在過去被稱為“家祭”,那怎麼可以有外人參與呢?自然也不能回娘家上墳。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在過去有一種情況可以由姑娘回來上墳,那就是沒有兒子。但隻要你讓女兒上墳,那就間接承認了自己生不出兒子的事實,那不就是絕後了嗎?必定也會引來鄰裡街坊們的嘲笑。這大家大業的,你跟誰兩呢?是誰都忍受不了這樣的屈辱。
不過這都是過去的說法,現在随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觀念也已經發生了變化,傳統節日面前,作為子女的一般都會為逝者獻上心底的敬意。再加上如今男女也已經實現了平等,上墳自然也沒有了這樣的忌諱。
品史君說
對于這些傳統文化,品史君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成為“參與者”,當然這包括多方面,規避不吉利的因素也算之一。可能有人會反對,但我們有沒有想過,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曆史中,有過無數次外族入侵,為什麼還能重新屹立在世界東方?難道是特有的語言?特有的服裝?
如果是漢語的話,那為什麼英語現在成了必考科目?如果是漢服的話,那為什麼隻有少數人在穿?能夠有今天的強大,也正是得益于傳統文化的魅力。猶太人面對其他民族的迫害,流亡了上千年,但他們在上個世紀完成了“複國”,隻因他們所有人對上帝的信仰是不變的。
中華民族亦是如此,千百年來無論遭遇什麼,中華民族的血液、中華民族的精神、中華民族的脊梁等等,這種根子裡的東西它永遠都不會改變。過去是,現在是,将來也一定是,這就是傳統文化的魅力,這就是華夏兒女的魅力,這就是中華民族的魅力。
最後品史君想表明一個觀點:我不反對過洋節,但傳統文化這個“根”我們不能丢了,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當然并不是說所有傳統文化都要繼承,這就需要我們保持一個态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做到真正的去粗求精、去僞存真,你認為呢?
我是品史君,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也對文化感興趣,不妨為我留個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