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道子(680—759),又名道玄,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唐代第一大畫家,畫史尊稱吳生,被奉為“畫聖”和民間畫工的“祖師”。
吳道子生于唐朝開元年間。他是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年幼時喪失父母,生活貧寒,曾去洛陽追随當時擅長草書的著名書法家張旭、賀知章學書法。吳道子學書法沒有顯著的成績,乃改而學畫,未及20歲就顯露出了繪畫天才。
吳道子在洛陽出名後,被愛好藝術的皇帝唐玄宗得知,于是他下令把吳道子召入宮中。從此這位民間畫工便成了宮廷畫師。
吳道子初入宮時為供奉,後來被授為“内教博士”,官職在從九品下,任務是教官人習藝,以繪畫教學于内廷。他的官職相當于“書學博士”,本由唐中書省文學館集賢殿書院學士領導,開元末廢習藝館,屬内侍省宦官統領,可見地位卑微。
吳道子後來被晉升為“甯王友”。“友”為親王府的屬官,是個閑差事,往往由有才學的名士充當,如李白這樣的大詩人也曾是“甯王友”。這個官職在“從五品下”,有一定地位。這說明吳道子在宮廷中生活順利,得到唐玄宗的重視。
吳道子作畫與酒密切相關,《曆代名畫記》卷九講他“好酒使氣,每欲揮毫,必須酣飲”。他性格豪放,酒能助興,使其神經大為興奮,觸發他的靈感,所以養成了飲酒作畫的習慣,這在古今中外不少藝術家中,都可找到。
如張旭,有記載說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甚至以頭蘸墨而書,醒來後,自己也不知怎麼寫的,好像是神來助他了。賀知章也是杜甫名篇《飲中八仙歌》所寫的一仙,吳道子曾向張、賀學習書法,酒也使他們溝通、接近。他們性情相近,氣勢豪放、筆力雄勁是他們書畫的共同點。
開元年間(約717年),裴曼将軍正居母喪,欲請吳道子于東都天宮寺畫鬼神數壁表其孝心。裴曼為唐時有名将領,他與幽州都督孫性北伐時,為北方少數民族奚人所圍,裴舞刀立于馬上,四面射來的箭矢皆迎刀而斷,奚人大驚而去。他以龍華軍使守北平,一日得三十一隻虎。裴曼善舞劍,與李白詩歌、張旭草書世稱“三絕”。
吳道子對裴曼說:“我的畫筆久已廢棄不用,将軍若有意讓我作畫,請為我舞劍一曲,也許因為劍舞的猛厲可以激發我的畫興。”裴曼立即脫去喪服,着常時衣,走馬如飛,左旋右轉,擲劍入雲,高數十丈,佻若電光下射。又引手執鞘承接之,寶劍透空入鞘,圍觀數千人無不驚栗歡呼。觀了此舞,道子執筆畫壁,落筆飒然有風,畫出天下之壯觀。
史載道子生平作畫,此次最為得意,同時張旭亦為之書寫一壁,見到的人都很慶幸,一天之内竟然見了“三絕”!這個故事為後人所樂道,可見書、畫、舞等藝術精神氣勢相通之處。據載洛陽天宮寺三門,有吳道子所畫《除災患變》可能即是這一活動的成果。
唐朱景玄(吳郡人)在《唐朝名畫記》中說,元和初(800年以後幾年間)他應舉住龍興寺,聽八十歲的尹老說,吳道子在畫興善寺中門内神圓光(最後畫佛光圈)時,長安市肆老幼士庶紛紛來至,觀衆如牆,吳道子立筆揮掃,勢若旋風,人人都說是神在助他,他不用尺度規畫,一筆而成。記載說“縛欄施錢,帛與之齊”,隻拉一條繩攔住,衆人往内施舍錢帛,竟然多得與繩子同高了。畫師在寺院中畫壁,極為平常,唯獨吳道子作畫,百姓這樣轟動,曆史上少見。
吳道子在寺院所作壁畫中,最為著名的是《地獄變相圖》。“變相”乃是根據經文以圖畫表現演義故事。地獄變相故事是由佛說盂蘭盆經而來,指的是“目連救母”傳說,現存的敦煌變文中有五份目連救母變文,有一份還有圖說,可見這一故事在唐代流行。說的是目連僧遍曆地獄,途經刀山劍樹、油釜奈河、阿鼻地獄,受盡艱難,終于救出母親。在佛教僧侶大力宣傳下,輪回地獄思想深入民間,雖是迷信,卻也起了一些警世與催人行善的作用。
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叛變,從此大唐帝國走向分裂、動亂,政治、經濟各方面都發生劇烈的變化。當時許多文人、藝術家因之也遭遇到許多不幸與災難。當安祿山攻下長安後,大搶大殺,王孫顯貴被屠戮大半,一般百姓更難活命。文人畫家中,有的随玄宗逃往四川,有的被安祿山擄到洛陽,有的流浪于異地街頭。
至于吳道子,後人沒有明确記載,也沒有關于他活動的消息,總之為躲避搜捕,颠沛流離,隐姓埋名,對于一個晚年老人,日子也是夠艱難的了。也許他又回到老家鄉下去了,這從他故鄉至今還有其子孫,後代綿延一直不斷可以證實。
安史之亂後,吳道子也不見有所活動,《曆代名畫記》隻記載了他的一件事。那是乾元初年(758年)他已70多歲,在長安莊嚴寺見到弟子盧楞伽所畫的三門,評論道:“此子筆力,常時不及我,今及類我,是子也,精爽盡于此矣。”意思說他的畫筆力,平日趕不上我,如今畫得與我相似,可見他精力盡用于此了。果然,不久盧楞伽即力竭而亡了。
杜甫在《存殁口号》中寫道:“鄭公粉繪随長夜,曹霸丹青已白頭。”說的是鄭虔已死,他的繪畫也沒入長夜,善畫丹青的曹霸已是白頭老朽了。一代畫聖,随着大唐王朝走向内憂外患交迫的衰落期,也寂然逝去。
據曆史記載,吳道子在長安、洛陽兩地寺觀中繪制壁畫多達300餘堵,奇蹤怪狀,無有雷同。吳道子的繪畫具有獨特風格,其山水畫有變革之功,所畫人物衣褶飄舉,線條遒勁,人稱莼菜條描,具有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效果,被譽為“吳帶當風”。他還于焦墨線條中,略施淡彩,世稱“吳裝”。作畫線條簡練,“筆才一二,象已應焉”,有“疏體”之稱。
吳道子的繪畫對後世影響極大,蘇轼曾稱贊他的藝術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吳道子繪畫無真迹留傳後世,傳至今日的《送子天王圖》可能為宋代摹本,另外還流傳有《寶積賓伽羅佛像》《道子墨寶》等摹本,莫高窟第103窟的維摩經變圖,也被認為是他的畫風。
名人名言
臣無粉本,并記在心。
衆皆密于盼際,我則離披其點畫,衆皆謹于象似,我則脫落其凡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