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對于耕種的人來說,已經意味着新一年的開始,在耕種之際,春季的野菜,更是不能錯過,你要說什麼才是春天的味道,,如果我說是野菜,那你想的肯定和我想的一樣了。
每到春天就有吃春的習慣,吃春,吃的就是野菜,野菜是由自己自力更生生長而成,大部分人都覺得它是吸取了大自然的精華,富含春天的氣息,所以說這就是“吃春”。
在現在看來,它是并沒有科學依據的,不能否認的是,野菜在我國确實占着重要的地位,它們随處生長,是窮苦人家的食物來源,也是民間的救饑菜,到了現在,人們也把野菜當做了養生的蔬菜。
但是有一種野菜,以荠菜齊名,作為救濟菜,如今在市場已經6元一斤,已成了高鉀菜,營養能和菠菜相提并論,就是大家都吃過的“馬蘭頭”。
很多人吃過,但不一定了解,今天和大家說我們都吃過的馬蘭頭。
馬蘭是菊科馬蘭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地區分布比較廣,除了西北地區少有之外,别的地方均有分布,多生于路邊、田邊、山坡等。
它是植株直立,大概長到30到70厘米,花果期在5月和10月,花和菊花相似,為紫白色,非常漂亮,沒多少見過馬蘭頭開出來的花。
而人們更是喜歡馬蘭的幼苗,所以在馬蘭花還沒開放時,人們早已經将其采摘來食之,所以說大部分看不到馬蘭開花。
而在民間流傳了一句話“北荠菜,南馬蘭頭”,說的是馬蘭頭的地位和荠菜相等。沒有誇張之意,而已占有了悠久食用曆史,2,3年前就已經被食用了,在《爾雅》中就記錄着。馬蘭頭自然也不例外,同樣擁有幾千年的食用曆史。
相比于荠菜“嬌貴”,馬蘭更是為“粗狂”,所以馬蘭頭比荠菜更為常見。聽老一輩的人說過,它們的那個年代,去田邊随便看看,就能看到到處都是馬蘭頭的身影,那時候家裡沒菜的,它就是最好充饑食物,所以流傳到現在,每年都有人去采摘馬蘭頭來吃。
馬蘭頭可不是隻有浪得虛名,受大家喜愛的原因,自然是因為它的味道好,營養高,還有藥用價值。
說起它的味道和藥用價值,民間有2句關于它們的語言,分别是“馬蘭頭、馬蘭頭,吃得嬷嬷翻跟鬥”,“要吃馬蘭頭,姐姐嫁到後山溝”,說的是它能除去病痛,讓嬷嬷吃了健康的能翻跟頭,後句的意思是吃了馬蘭頭,姐姐都嫁到後山溝去了,所以它的味道非同小可了。表達的雖然有些誇張,但可以從意義中看到馬蘭頭的價值了。
以前人們不知道它的營養,不過現在,在經過研究後得知,馬蘭頭具有極高的營養。
其中馬蘭頭含有高達10種礦物質元素,并且還有多種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以蔬菜相比,都高出很多,比菠菜的營養還要高,而在其鉀元素在所有的野菜當中、在蔬菜前面,所以同時也被譽為“高鉀菜”。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對于蔬菜的要求就越高,要綠色、要健康,作為優質的野菜,問起得到青睐。每到春季時,所以就有不少人在還未耕種之前都會去野外采挖野生馬蘭頭,留夠自己吃的部分,多餘的則會拿去賣掉,價格在6元一斤,讓人有了額外收入,以及經濟來源。
吃法更為多種,我們最常用的則是涼拌馬蘭頭、馬蘭頭煮湯以及馬蘭頭包餃子、包子。除此之外,清炒馬蘭頭、馬蘭頭幹菜等做法也不錯,不管你怎麼烹制,都十分美味,所以大家可以嘗試一下。
現在正是馬蘭幼苗生長的季節,此時的馬蘭頭最為鮮嫩,有喜歡吃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了,踏青的同時,也可以采摘一些回來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