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覺時,常常會出現“一驚一乍”的現象:
明明看起來睡得很好,突然小手就向上舉起,很快又縮回去,有時胳膊腿還會抽動。
這是怎麼了?
家裡人可能會說,是不是缺鈣了,是不是“吓着”了。
其實啊,跟這些還真沒什麼關系,這是“驚跳反射”。
驚跳反射
和吸吮反射、踏步反射一樣,驚跳反射也是生理反射的一種。
這種全身動作,在寶寶仰卧着的時候看得最清楚。
當出現突如其來的刺激,比如較響聲音的突然出現,或者把寶寶放進小床裡的一瞬間,都可以引起驚跳 反射。
另外,由于嬰兒大腦發育尚不完善,睡眠時大腦中控制肌肉運動的部分仍然局部活躍,從而産生間歇性的抽動。
最初的3~6個月可采用襁褓、摟壓等方式緩解抽動對睡眠的影響,一般這個現象會随着成長自愈。
此外,有研究認為,缺乏維生素D,導緻血鈣水平低的寶寶,也容易出現入睡後抽動。
寶寶是否缺乏維生素D可以通過抽血檢測血液中維生素D3的含量來判斷。
建議1歲以下寶寶保證每天總攝入維生素D 400IU,1歲以上每天總攝入600IU。
驚跳反射往往在寶寶出生後3-5個月内消失。如果長期沒有消失,家長應引起警惕,帶寶寶看一下兒科醫生。
入睡抽動
成年人也會有睡覺的時候,突然抽搐着踹了一下腿的情況。
在學術上,這通常被稱為"入睡抽動"。
入睡抽動,指人在即将入睡時全身肌肉突然不自主地抽動,往往還伴有自由墜落感甚至模糊的夢境,并很可能導緻驚醒。一般的入睡抽動不影響睡眠,但如果過于頻繁則可能導緻周期性肢體抽動障礙,且造成失眠。
關于這種現象的原因衆說紛纭。
有一種更有趣的解釋則認為,人腦是基于爬行動物的大腦進化而來的,因此仍保留了一部分應激反應模式。肌肉徹底放松時,會出現自由墜落的錯覺,出于保護自身的需要,大腦會指揮全身肌肉行動起來。于是,本已放松的肌肉會突然收緊,從而引發入睡抽動。
不管是何種原因引起的抽搐,一般對人體健康都沒有什麼威脅,不用太擔心。
參考文獻:
趙穎琪著. 很冷很冷的冷門知識大合集[M]. 2015
小土大橙子. 嬰幼兒睡眠全書:小土教你守護安睡寶貝[M]. 201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