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故事,頗受觸動。
一個中年人,半年前還是企業高管,年薪三十多萬,買了房,有了車,本想今年大幹一場,好早點還清房貸、車貸。
結果今年他所在的行業重新洗牌,公司直接倒閉了。
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不敢和家裡人說,隻能在出租車上大哭一場。
人到中年,連崩潰都要挑好時間和地點。
到了這個年紀,上有老人要贍養,下有孩子要教育,再加上房貸、車貸,每一個都是沉甸甸的責任,隻有讓自己的内心變得足夠強大,才能抵禦生活突如其來的意外,戰勝困難。
01
擁有共情力
有人創造了一個公式:人生高度=20%智商 80%情商。
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是有共情能力的人,都是懂得換位思考的人。
在《非誠勿擾》中,有一期曾經讨論過戀愛中的“共情溝通”。女嘉賓們一緻認為,有共情能力的男生最受歡迎。
而有些人卻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完全不顧及别人。
黃曉明在《中餐廳》中有一句名言:“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圖片來源:《中餐廳》
當時廚師為了每道菜都做出國宴水準,因此出菜很慢。
黃曉明作為店長,擔心出菜慢影響客戶用餐,于是屢屢指責廚師。
大廚考慮的是菜品質量,而黃曉明考慮的是出菜速度。
兩人各執己見,鬧得很不愉快。
這樣的溝通會讓雙方産生矛盾,甚至會陷入不可調和的狀态,很難說服對方按照你的想法去改變。
如果是共情式溝通,效果會完全不一樣。
共情式溝通,就是在了解對方的基礎上,讓對方感到你不是站在他的對立面,而是站在他的身邊,你們是朝着同一個方向前進的人。
早年間,蔡康永在一檔節目中采訪成龍,當時成龍剛拍完一部電影。
蔡康永問成龍的第一個問題不是電影的票房,而是問:“拍電影累不累呀?”
就是這麼簡簡單單一句話,讓成龍在節目中哭了整整15分鐘。
圖片來源:《真情指教》
一向以硬漢形象示人的成龍,因為一個直擊心靈的問題,竟然情緒失控。
這,就是共情的力量。所謂的感同身受其實就是共情能力的一種,給對方的感覺是站在對方角度,設身處地地為别人着想,用心讓人感受到溫暖和關懷。
當我們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懂得尊重對方,覺察他人的感受,往往也能赢得對方的尊重。
共情有助于處理、解決各種沖突,能擴大人的感知能力,在人際交往中會讓别人覺得很舒服。
02
學會拒絕
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裡說:“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别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愈合的裂痕。”
由此可見,有時拒絕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
我國著名繪畫大師齊白石也曾面臨過不懂拒絕而身心受累的情況。
在他成名後,前來上門求畫的朋友絡繹不絕,他們覺得齊白石好說話,就提出一個個奇葩的要求。
有的人拿着剛畫完的畫出門,又回頭讓他補個花鳥蟲魚,或者再題個字。
圖片來源:unsplash
時間久了,齊白石不僅不能安心創作,還因此身心疲憊。
但即使這樣,因為愛面子,他也不忍拒絕别人的無理要求。
結果因為長時間的勞累,齊白石大病了一場。
在休養期間,他頓悟了自己生病的原因:對别人太好,就會消耗自己。
老話說:“升米恩,鬥米仇。”
于是他自定了《賣畫例》,張貼于門前,任何前來買畫的人都要按照這上面的規矩來。
圖片來源:unsplash
上面寫着:“無論何人,不賒欠,不退回,少一文錢不賣。招飲不畫,送禮物不畫,介紹不酬謝。刻印亦然。”
貼出去以後,齊白石本來還擔心會讓人看了不舒服,沒想到前來求畫的人反而更多,因為他們欣賞齊白石做人的真實,也再沒出現以前亂提要求的情況。
學會拒絕,守住底線,别人反而高看你一眼。
拒絕,是為了給自己建立原則。
拒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不要過分善良,活成了老好人的模樣。
凡是讓你覺得為難的事情,一定不要勉強自己,選擇拒絕,讓自己活得更舒坦一些。
03
擁有鈍感力
蘇東坡有雲:“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看起來有些笨拙,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裝傻”。
有的人處事非常敏感,一不小心被打擊了,就一蹶不振,不知所措。
而有的人,打擊和挫折仿佛對他不起作用。
看了渡邊淳一的書後,我發現了這樣的人是擁有一種能力:鈍感力。
鈍感力是一種處世智慧,一種獲得幸福的技巧。
圖片來源:unsplash
它強調的是面對困境保持耐性,這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态度。
鈍感力強的人,會過濾世界的陰暗面,留下美好的一面。
林語堂曾經說過:“最有智慧的人,常常裝作傻瓜。”
電視劇《知否》中,有一段有意思的劇情。
女主盛明蘭剛嫁到顧家時,面對一個大家庭,遭受了很多長輩的刁難。
他們搬家後,顧家長輩派了很多下人服侍她,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些下人其實都是眼線。
圖片來源:《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盛明蘭當然也心知肚明,但她沒有立刻拆穿,反而對此充滿感激。
因為她知道那時候不是自己發飙的時機,隻有裝傻示弱才能讓自己慢慢立足。
而正因為她懂得裝傻,懂得暫時的退讓,才給自己以後的有力反擊取得了喘息的機會。
所謂的裝傻,與所謂的聰明相比,往往體現出更大的智慧。
真正聰明的人,不會輕易顯露他的才華,而愚鈍的人卻總是自認為聰慧。
04
學會堅持
曾經聽一位學者說過一句話:“在堅持面前,任何聰明都不值一提。”
有些時候,别人的腳步總是比你更快,很多人選擇了放棄認命,但有一個人,用他的經曆告訴我們,慢沒有關系,隻要堅持。
薛其坤大學畢業後,看到有些同學保送研究生,他很羨慕,于是他也去考研。
第一次考研,他的數學隻考了39分,結果可想而知。
他不甘心,又考了一次,第二次物理考了39分。
連續兩次失敗,對他的心理打擊特别大,别人都勸他說:“算了吧,别考了。”
但薛其坤咬咬牙,鼓起勇氣考了第三次,終于考上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圖片來源:CCTV-1《開講啦》
當他考上研究生時,他的不少同學已經研究生畢業了,相比那些同學,他顯然大大落後了。
後來他到了日本留學,每天就做3件事:吃飯、睡覺、搞科研。
一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6個小時,在這種高壓艱苦的環境下,很多同學都“逃”回國了,但他堅持了下來。
因為他的堅持和努力,最終他在科研上取得重要突破,35歲晉升為教授,41歲成了當時中科院最年輕的院士之一。
圖片來源:微博@齊魯電視台
從此薛其坤人生像坐火箭一樣開挂,他的成長速度和成就讓所有同學都相形見绌。
其實學習的意義不在于學習知識的多少,而是在學習過程中磨煉的堅持不懈的意志。
一件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堅持到底,不輕言放棄,最終,你總會見到勝利的曙光。
05
其實不管是人生的哪個階段,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人很早就學會了如何面對,而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學不會。
我們終其一生都想遇見更好、更強大的自己。
失意和受挫不過是人生的插曲,十年後回頭看時,或許已經成為我們的寶貴财富。
能打敗自己的從來不是别的人或别的事,而是下一秒的自己。
沒有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每個人都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