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張雲雷小曲小調大集錦?張雲雷和德雲社除營造了相聲生态,唱紅了京韻、鐵片、西河大鼓等曲藝曲目外,也唱紅了小曲小調,著名的如《探清水河》、《畫扇面》和《照花台》等為捧好角,唱好曲,下面我簡要介紹一下他們唱紅的小曲小調,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德雲社張雲雷小曲小調大集錦?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張雲雷和德雲社除營造了相聲生态,唱紅了京韻、鐵片、西河大鼓等曲藝曲目外,也唱紅了小曲小調,著名的如《探清水河》、《畫扇面》和《照花台》等。為捧好角,唱好曲,下面我簡要介紹一下他們唱紅的小曲小調。
一、概念 小曲與小調是一個概念,叫小曲或小調均可,抑或是稱小曲小調也行。小調由民歌發展而來,故稱其為漢民族或中華文化區人們的民間小曲。
二、分類 小調一般分為三類,即吟唱調、謠調、時調三類。吟唱調多為工具性、實用性調子,如哄孩子睡覺的《搖籃曲》、勞動時的《打夯歌》、售賣時的《叫賣聲》及一些兒歌等。謠調不同于吟唱調單純而直白,多為婉轉妩媚的調情或催淚的調子,可分為訴苦歌,情歌、生活歌、嘻鬧歌等。如,《小白菜》《孟姜女思夫》、《探清水河》、《鬧五更》、《五哥放羊》等。時調是小調裡的“貴族”,您可以将“時調”理解為“時下時興小調”的簡稱,小調的曲調和格式都比較規範,不像吟唱調和謠調哪樣,允許唱曲者進行二次創作,融進自己的風格,而時調更正規些,較适合于傳承并演繹宏大體裁,如天津時調等。
三、《照花台》調 《照花台 》調屬于小調中的謠調,由于曲調簡單其容易填詞,故流傳較廣,《探清水河》就是采用的《照花台》調,隻不過經天才歌者張雲雷演繹,《探清水河》的曲調豐富了起來,不似過去“柳着”就能唱了。而《無錫景》則是“抄襲”《探清水河》的調子,自己又填了新詞,也就是說,《探清水河》是升級版的《照花台》,而《無錫景》是換了唱詞的《探清水河》。至于《畫扇面》由于“雜拌”唱詞和嬉鬧風格的限制,上不了“大台面”,也很難統一風格,深情挖掘,因此,隻能淪落為熱場或暖場的曲子。
說明:1.關于曲調。由于小調實用性弱,表現性強以及規範性差的特點,個人演唱時,可根據自己的喜好予以補詞、補腔。2.平時交流,為避免與西方音樂的小調弄混,最好将民歌體的小調稱為小曲小調。3.關于歌詞。《探清水河》的歌詞張雲雷的版本最好。《照花台》版本也有多個,著名的版本有兩個,但分析看,郭德綱的第一版本最符合邏輯和心境,第二個版本結尾好,我錄了一下,你們自己看一下吧!
第一版本唱詞:
一呀嘛更兒裡呀,月了影兒照花台;秋香姐定下了計 ,她說晚傍晌來,牡丹亭前我們多恩愛,但願得鸾鳳早早配和諧;左等也不來呀,右等也不來,唐解元望蒼天,止不住的好傷懷,美人呐,秋香哎,勾魂的女裙钗。
二呀嘛更兒裡呀,月了影兒照花前;華相府困住了,多情的唐解元,癡心的才子,我風流的漢,我在那佛前我求了幾千年;不見那女天仙呀,不見那女婵娟,唐伯虎對明月哪顧夜風寒,美人呐,秋香哎,勾魂的女婵娟。
三呀嘛更兒裡,明月照當空;聽谯樓更鼓響檐前鐵馬聲,牡丹亭前我空埋怨,點點的相思長歎一陣風;天邊月朦胧,亭前恨無窮,月下老因何故不來拴紅繩,美人呐,秋香哎,勾了魂的女花容。
四更到四點,月影兒往西行;夢會的相公長歎五六聲,最可歎方才所做的是南柯夢,再要是相逢不喲咳喲,萬也萬不能。
五更到五點,月影兒回了宮;架上金雞哏哏報曉聲,細思量一夜無眠不喲咳喲,山林鐘鼓一齊鳴。
第二版唱詞:
一呀麼更兒裡,月了影兒東邊升;張君瑞在房中頓足又捶胸啊,細思量惱恨那老诰命啊,改變了前言,叫我們兄妹稱啊。
二呀麼更兒裡,月了影兒放光明;傳書遞簡多虧了小紅(娘)啊,細思量小姐她對我的恩情重啊,再三地叮咛,餞行十裡亭。
三呀麼更兒裡,月被雲彩蒙;張君瑞卧房中昏睡正朦胧,思想起樓台這鸾呀麼鸾戲鳳啊,好事要多磨,鐵馬響嘩楞。
四更到四點,月了影兒往西行;驚醒了大相公長歎六七聲,細思量剛才我做的南柯夢,要想着重逢萬想也不能。
五更到五點,月影兒到了宮;架上金雞哏哏報曉聲,這一宿安睡到天明,普救寺的衆僧打鼓又撞鐘。
醜末寅初,到了大天明;張君瑞披衣喚醒了小琴童,你把那琴劍書箱安排定,打點行囊快奔十裡亭。
知識:古人為适用安全等需要,将“夜”進行了功能性區分,将一夜分為五個更,并按更擊鼓報時,一更為入夜七點到九點,以此類推,五更就是淩晨三點到五點,這時天已經亮了,所以,古人有“瞎打六更”之說,意即沒必要,多餘了。因為一個更,時間長達兩個小時,還有諸多不便,于是,古人又将一更分為五個“點”,這樣120分鐘時長的一個更,劃分五個點後,一個點就是24分鐘了。
了解了這個知識,才能準确理解唱詞尾部“四更到四點、五更到五點”的内涵,“四更四點”是四更的120分鐘中24x4=96分鐘這一個時間點,意即差24分鐘就到三點了,即淩晨2:36分。五更五點好理解,就是淩晨五點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