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麥十大神曲排行榜?來源:交彙點新聞客戶端随着網絡直播讓任意現場的實時互動成為可能,人際交流的頻率和範圍正在急速擴大,不同人的觀點、思想不斷發生碰撞、交鋒近日,在職業歌手楊坤的一次直播中,有粉絲讓他唱一首近來爆紅的喊麥歌曲《驚雷》,被楊坤當場diss:“惡心,俗氣,這就不是一首歌太難聽” ,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喊麥十大神曲排行榜?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來源:交彙點新聞客戶端
随着網絡直播讓任意現場的實時互動成為可能,人際交流的頻率和範圍正在急速擴大,不同人的觀點、思想不斷發生碰撞、交鋒。近日,在職業歌手楊坤的一次直播中,有粉絲讓他唱一首近來爆紅的喊麥歌曲《驚雷》,被楊坤當場diss:“惡心,俗氣,這就不是一首歌。太難聽。”
該歌曲原唱“MC六道”很快回擊,稱音樂沒有高低之分,“你看《驚雷》現在多火,比你任何一首歌都火。”一番争論,不僅讓“喊麥神曲”《驚雷》更加“出圈”,也讓“土嗨”喊麥文化在時隔兩年多後再次回到公衆視野。
顧名思義,“喊麥”的主要形式是在網上下載重低音強烈的伴奏,套用一些詞句,然後對着麥克風大聲“說”出來。對比說唱藝術,“喊麥”僅以流行音樂作為背景編曲,語言雖然押韻但本身沒有曲調,更像是傳統快闆或者二人轉說口的現代形式。《驚雷》走紅,與此前火爆的各大網絡神曲一樣,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人們拍完小視頻後配上背景樂發抖音、快手的需要。它“魔性洗腦”的旋律節奏,也帶動了很多網紅、明星跟風翻唱、拍段子傳播,形成了話題的跨圈層效應。國風版、戲腔版、二胡版、唢呐版……萬物皆可“驚雷”,花樣叠出的二次演繹混合了反差感與新奇感,帶來源源不斷的新奇體驗,更加助推人氣。
不過,即使有“全民玩梗”加持,擁有高居不下的播放量和熱度,《驚雷》仍然存在本質上的弊病:從受衆的接受心理和審美期待來看,它幾乎不被認為是真正的“音樂”,更像是一個因受社交媒體推動而不斷擴大影響力的“土味”文化符号。而空洞的内容,讓《驚雷》更加為人诟病。“驚雷/這通天修為天塌地陷紫金錘,紫電/說玄真火焰九天玄劍驚天變……”這些不知所雲的詞句,融入了武俠、奇幻元素,隐約指向在網絡小說、遊戲中流行的“修真”故事,雖然零星地喚起一些相關的感覺和記憶,但并沒有表達完整的意象或明确的意義。
從藝術特質來說,音樂往往蘊含着複雜的叙事和情感,通過旋律、歌詞和唱腔加以展現,呼喚聽衆的共鳴。缺乏變化的旋律、支離破碎“硬湊字數”的内容表達,導緻“喊麥”難以自然地講述故事或傳遞情感,無意義的字句在情緒高漲但生硬機械的呼喊中變成了純粹的宣洩。
精神小夥社會搖,大金鍊子小金表。這幾年,“喊麥”文化一直有其存在的土壤,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大衆化的藝術音樂存在嚴重的粗制濫造問題,它所擁有的一套規則和标識愈發趨于僵化。從《女人你們聽好了》到《一人我飲酒醉》再到《驚雷》,這些“喊麥神曲”的内容和風格大同小異:創作者的藝術語言難以和社會生活的不同方面有聯系,大多用俚俗語彙展現某些仍在延續的落後價值觀和愚昧的社會習俗,從而導緻作品淪為引發感官刺激的刻闆符号。
其實,比起争論“喊麥”到底算不算音樂,我們更應關注這些争議所蘊含和體現的社會文化。争論中,不少網友表示楊坤的“猛怼”仍嫌太過委婉,但也有網友表示“就愛聽這種歌,舒服”“‘喊麥’簡單純粹,樸實無華”,認為其對主流文化的挑戰為更多人提供了參與音樂制作的機會。這場風波所折射的,正是喊麥文化造成的社會認知沖突。必須承認和重視的是,部分社會大衆、草根群體所接受的音樂教育和所處的環境,決定了他們缺乏接觸審美的途徑,因此“喊麥”成為他們釋放壓力、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 如果站在審美和道德的制高點,對“喊麥”進行狹隘的嘲諷和批判,不免隻是抱着自上而下的傲慢俯視。
文化發展需要理解和建設。我們也應看到,近年來許多“土味視頻”異軍突起,成為一股重要的網絡文化風潮。這些文化産品以誠意滿滿的制作,表達出清新的日常、溫暖的鄉情和鄉鎮青年對美好生活的讴歌、向往,真摯深刻的情感頻頻引起受衆共鳴,得到了更多的欣賞和尊重。
4月12日,楊坤發布視頻二度回應《驚雷》,引用了著名音樂制作人、華語樂壇領軍人物李宗盛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各位的審美,決定了這個時代音樂的面貌。”為觀衆帶來快樂和歡笑固然是藝術作品的重要評斷标準,但理性、銳利的創作同樣不可缺少。作為創作者,如何觸摸平凡生活的真實肌理,專注于人的境遇和心靈,創作内容豐富、情感豐沛的作品;作為受衆,如何拒絕迎合本能宣洩,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讓源于底層的“土味”喊麥文化摒棄世俗和浮誇,保留那份甘苦自知的生活本色,真正牢牢紮根于泥濘大地,是新時代對大衆文化建設提出的現代性要求。 交彙點記者 吳雨陽 配圖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