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漲價面臨挑戰?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0日訊 前幾天備受消費者關注的“海底撈菜品漲價”今天出現了反轉4月10日,海底撈對外發布緻歉信,稱漲價是公司管理層的錯誤決策,向顧客緻歉,并從即時起所有門店菜品恢複至疫情前标準,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海底撈漲價面臨挑戰?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0日訊 前幾天備受消費者關注的“海底撈菜品漲價”今天出現了反轉。4月10日,海底撈對外發布緻歉信,稱漲價是公司管理層的錯誤決策,向顧客緻歉,并從即時起所有門店菜品恢複至疫情前标準。
早些時候,多位網友在新浪微博上發布消息稱,海底撈恢複堂食之後菜品漲價,且菜量變少。海底撈相關負責人對媒體确認門店菜品價格調整控制在6%。并表示,各城市差異化定價,由門店按照地理位置、當地消費水平等因素對不同菜品綜合定價。綜合媒體報道來看,不僅是海底撈,包括喜茶、西貝等餐飲企業也被曝出餐品價格有上漲情況。
截止記者發稿時,“海底撈道歉”的微博已沖至微博熱搜,讨論2.2萬次。海底撈在發布的道歉信中表示,“此次漲價是公司管理層的錯誤決策,傷害了海底撈顧客的利益,對此我們深感抱歉。”因此,公司決定,自即時起,所有門店的菜品價格恢複到2020年1月26日門店停業前的标準。
同時,海底撈各地門店實行差異化定價,綜合考慮門店所在地的經營成本、消費水平、市場環境等因素,每家門店之間菜品價格會存在一些差異。針對各地門店推出的自提業務,目前提供69折或79折不等的折扣,公司将在4月25日前改良包裝材料,并持續優化成本,希望顧客能夠滿意。
雖然對于海底撈漲價反轉的“操作”原因表示看不懂,但有業内人士對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坦言,餐飲企業漲價與降價都是在特殊時期的“特殊辦法”。品牌影響力弱的小企業為了生存,會選擇降價吸引客流。而以宴請為主的正餐和大品牌餐飲企業具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和固定的消費群體,在堂食客流縮水,還要加強防疫控制的前提下,會考慮适當的提升價格。
海底撈價格反轉的背後,實際是由于疫情的影響,全國各地對餐飲活動的開展依然有諸多限制,餐飲企業營業額仍較為“慘淡”。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連鎖餐飲行業的影響調研報告》顯示,2020 年 1-2月餐飲企業的營業額和淨利潤大幅下滑。2月大部分企業銷售則直接下降80-100%。
據《紅餐網》報道,面對目前的困難,不少業内人士直言,漲價雖然是一劑猛藥,但卻不一定長久。有微博博主指出,漲價行為可能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漲價雖然是自由,但是卻不一定明智;一者是群衆情感問題,畢竟政策已經傾向于你了;二者,如果不具有稀缺性,那麼強行提高毛利隻會進一步下降周轉,錢反而會越來越難賺。”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中國社科院私營企業研究中心研究員蔣澤中對媒體表示,“在原材料等成本上漲的基礎上,企業可以适當漲價,也可以保持原價格,用以争取消費者認同,增加市場規模效應。”蔣澤中認為,随着企業複工複産,市場消費會産生反彈,且力度很大,這正是企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顧客忠誠度的好時機,漲價明顯會損害消費者的消費熱情和品牌認同度。
重慶工商大學長江上遊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莫遠明建議,餐飲業漲價,必須充分權衡自身、市場與消費者三者利益。當下更需要抱團取暖,不能粗暴地“一漲了之”,通過漲價變相讓消費者為自己的損失買單。同時,政府的政策調控與引導也應發揮作用,比如各地推出的消費券也将提振消費信心,也将幫助餐飲業渡過難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