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将時針倒轉十年前。那時,我暫住京裡的天橋附近的賓館。離德雲社和天壇公園非常的近,但我從未想去。後來,我先生到京裡陪我小住。休息的時候,他想去天壇看看,于是我就這樣走進了天壇。
天壇公園是很有名氣的。我略微知道它是清代皇帝祭天的地方。北京的曆史古迹及園林太多所以我刻意的忽略了天壇。而當我無意的那刻步入天壇公園後,我為自己的孤陋寡聞而羞愧。天壇公園不愧被選為北京必去的五大景點。尤其是我走在丹陛橋上再到祈年殿,我被這嚴謹的建築布局、奇特的建築構造和瑰麗的建築裝飾而震撼折服!當走在丹陛橋上感覺自己好似是在通往天庭的路上。
而外壇的古柏蒼郁給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當我漫步在古柏叢林中的那刻“一種屬天的安甯與快樂就油然而生,這種安甯與快樂是這個紅塵世界給不了的,也是這個紅塵世界奪不去的。”
遊天壇公園令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與京中其它的皇家園林有所不同。這裡或許因為是祭天的地方,盡管遊客歡聲笑語一旦步入到主建築群的時候,(比如内壇)會讓人不油然感覺莊嚴、肅穆、宏偉、神秘、清淨。
下面我簡單的介紹下我在這裡參觀遊玩的景點。
一、齋宮 這裡非常的清幽,是我進入天壇首先步入的景點。因為我不知道東西南北,且是從齋宮這個方向的門進入的,所以它是第一個映入我眼簾的建築。
齋宮旁邊草地上飛來飛去的漂亮鳥兒
第二看點: 回音壁 九龍柏
傳說當年乾隆皇帝到此祭祀在裡面坐着休息,聽到有人在竊竊私語命人查看,因為這是祭祀神靈的地方不能外人進入更何況說話。後來太監禀告就是這九龍柏下兩條蛇在“嗤嗤”吐舌的聲音,而九龍柏是在回音壁外面,距離乾隆在回音壁裡的位置很遠。所以發現回音壁能傳聲的第一個人是乾隆皇帝。現在我們已經不容易聽見傳聲,因為遊客在回音壁上刻字留念破壞了裡面的構造。
第三看點 圜丘壇 圜丘壇是舉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場所,主要建築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廚、三庫及宰牲亭,附屬建築有具服台、望燈等。圜丘明朝時為三層藍色琉璃圓壇,清乾隆十四年(1749)擴建,并改藍色琉璃為艾葉青石台面,漢白玉柱、欄。圜丘形圓象天,三層壇制,高5.17米,下層直徑54.92米,上層直徑23.65米,每層四面出台階各九級。上層中心為一塊圓石,外鋪扇面形石塊九圈,内圈九塊,以九的倍數依次向外延展,欄闆、望柱也都用九或九的倍數,象征“天”數。
第四看點 皇穹宇皇穹宇院落位于圜丘壇外壝北側,坐北朝南,圓形圍牆,南面設三座琉璃門,主要建築有皇穹宇和東西配殿,是供奉圜丘壇祭祀神位的場所。皇穹宇由環轉16根柱子支撐,外層八根檐柱,中間八根金柱,兩層柱子上設共同的溜金鬥拱,以支撐拱上的天花和藻井,殿内滿是龍鳳和玺彩畫,天花圖案為貼金二龍戲珠,藻井為金龍藻井。
皇穹宇殿前甬路從北面數,前三塊石闆即為“三音石”。當站在第一塊石闆上擊一下掌,隻能聽見一聲回音;當站在第二塊石闆上擊一下掌就可以聽見兩聲回音;當站在第三塊石闆上擊一下掌便聽到連續不斷的三聲回音。這就是為什麼把這三塊石闆稱為三音石的原因,也有人專門把第三塊石闆稱為“三音石”。
第五看點 祈年殿由28根金絲楠木大柱支撐,柱子環轉排列,中間4根“龍井柱”,高19.2米,直徑1.2米,支撐上層屋檐;中間12根金柱支撐第二層屋檐,在朱紅色底漆上以瀝粉貼金的方法繪有精緻的圖案;外圍12根檐柱支撐第三層屋檐;相應設置三層天花,中間設置龍鳳藻井;殿内梁枋施龍鳳和玺彩畫。
祈年殿中間4根“龍井柱”,象征着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中層十二根大柱比龍井柱略細,名為金柱,象征一年的12個月;外層12根柱子叫檐柱,象征一天的12個時辰。中外兩層柱子共24根,象征24節氣。
第七看點 丹陛橋是連接祈谷壇南磚門及其南天門(成貞門)的甬道,也是連接祈壇和圜丘壇的軸線,長360米,寬30米。丹陛橋上有三條石道,中為神道,東禦道,西王道,北高南低,北端高4米,南端1米,北行令人步步登高,如臨天庭。
至此,天壇公園的主要看點介紹完畢。接下來就是在園子裡快活的遊玩……直到夕陽西下與太陽同行回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