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淄博6月8日訊(記者 徐子喻) 今年6月9日,是我國第二個“文化和自然遺産日”。6月8日,山東省文物局聯合淄博市政府主辦的“推進齊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文物保護利用項目暨齊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山東主場活動在臨淄區齊國故城大城西牆排水道口遺址舉辦。
山東省文物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周曉波,省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世勤、董立新,淄博市副市長張慶盈,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原副所長白雲翔,臨淄區委書記宋振波,淄博市文廣新局黨委書記、局長周茂松,淄博市文廣新局黨委委員、市文物局局長宓傳慶出席活動。淄博市、濰坊市及各縣(市、區)文廣新局、文物局負責人,國家和省級考古遺址公園所在市、縣(市、區)文物局負責人參加活動。
齊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于2013年12月由國家文物局批複立項,規劃投資10億元,規劃占地4000畝。
作為山東省文化遺産保護“十三五”規劃确定的重點突破臨淄片區的重點項目,國家、省、市、區各級都對齊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國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已撥付專項補助資金1.2億元,臨淄區配套資金1.5億元。2015年10月齊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列入《淄博市文化名城建設20條》重點項目,2016年11月國家文物局《大遺址保護十三五專項規劃》将齊國故城列入“具有帶動和示範效應的十大保護展示工程”并将田齊王陵、臨淄墓群列入其中,2017年2月“齊國故都”列入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十大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
按照規劃,齊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選取10處不同類型的遺址,作為近期重點開放的展示點。包括遊客服務展示中心(原齊國曆史博物館)、齊景公墓殉馬坑、大城西牆排水道口、桓公台宮殿遺址、小城城牆遺址、阚家寨冶鑄遺址、大城東牆及淄河曆史環境、晏嬰冢、三士冢、孔子聞韶處等。
在主場活動上正式開園的齊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大城西牆排水道口園區,是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最新成果,充分體現了大遺址保護“服務社會,惠及民生”的理念。
齊國故城大城西牆排水道口位于齊國故城大城西牆北端,結構嚴謹,構築堅固,巧奪天工,把天然河流、人工護城壕溝與城内排水系統有機結合,既可洩水,又可禦敵,顯示了齊國人的非凡智慧和高超的建築技術水平,被譽為同期城郭排水設施建築史上國内僅有、世界罕見的傑作。
大城西牆排水道口與齊景公殉馬坑保護展示項目,都于2016年5月正式開工建設。其中,排水道口保護展示區由3.6畝擴大到38畝,恢複了排水道口及城内水系、城外系水的曆史環境,對城牆進行了夯築複原、綠化标識、遺址剖面展示,布置了“齊人智慧傑作、世界城建奇觀”展覽,積極探索文物“活化”利用,采用數字技術制作了三維電影,開發了全國首款曆史文化遺址VR遊戲和戶外VR展示平台,整個排水道口展示項目,做到了古文化遺址展示于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文物保護與文化旅遊相結合,真正實現文物“活化”利用。
齊景公殉馬坑保護展示項目位于齊國故城東北河崖頭村,在原占地的基礎上,向東、西、被三個方向擴大展示範圍至80畝,主要展示春秋時期齊國國君齊景公的主墓及殉馬坑的陵寝規制,包括文物本體保護、周邊環境整治、園區綠化和園路鋪裝、墓葬形制标識展示等,同時規劃了室外殉馬坑模拟展示、模拟考古等參與項目,計劃于2018年12月基本完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