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微納光子傳感器技術

微納光子傳感器技術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08:07:45

澎湃新聞記者 馮茵倫

近日,多家韓媒報道,高麗大學醫學院骨科系、安岩醫院整形外科教授張佑榮(音)等專家開發了一種可以實時數值化監測傷口治愈過程的mRNA納米傳感器,适用于診斷一般傷口及糖尿病傷口。

相關研究論文已發表于國際期刊《Advanced Science》。

微納光子傳感器技術(跨國研究團隊開發出mRNA納米傳感器)1

該研究論文發表于《Advanced Science》

澎湃新聞查詢到,這篇研究論文于2022年4月22日首次發表于《Advanced Science》,題為“Monitoring Wound Healing with Topically Applied Optical NanoFlare mRNA Nanosensors(局部應用mRNA納米傳感器監測傷口愈合)”。研究團隊還包括來自韓國高麗大學醫學院皮膚科系、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等機構的專家及科研人員。

傷口愈合涉及多個階段,包括内穩态/凝固、炎症、增殖/再上皮化和重塑,具有獨特的生物标記物。不過,傷口愈合受到多種局部和全身因素影響,任何因素導緻傷口愈合某一期發生問題,均會導緻異常傷口愈合的發生。同時,糖尿病和慢性感染也是造成傷口愈合不良的常見原因。

該論文中指出,除了肉眼觀察外,目前雖然可以采用檢查特定代謝物或分子生物标志物(包括蛋白質、DNA和RNA)等方式判斷傷口愈合處于哪一階段,但采用定量聚合酶鍊反應(qPCR)等量化生物标志物的方法通常耗時、具有破壞性,無法及時準确反饋傷口狀态,以緻難以做出有效的臨床決策。而納米材料、納米傳感器已在癌症診斷和預後、血糖監測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在傷口評估方面尚未得到廣泛探索。

為此,該研究團隊開發并采用了一種基于球形核酸(SNAs)的mRNA納米傳感器(即NanoFlare),可以局部應用于皮膚傷口,通過對皮膚細胞中mRNA生物标志物進行有針對性的半定量檢查來追蹤傷口的愈合狀态。

研究團隊在二維和三維體外模型中進一步驗證了該mRNA納米傳感器的有效性。在小鼠實驗中,還識别了一般傷口及糖尿病傷口的傷口愈合過程,并以數值化的方式直接展現傷口處細胞基因的實時變化。張佑榮向韓媒表示,“通過計算傷口愈合各階段靶基因的發現率,可以更客觀、更快地診斷傷口,做出正确的傷口恢複評價。”

該研究團隊認為,使用這一納米傳感器的診斷方法可以更準确、及時且無創地實時監測組織狀态和傷口愈合的生理變化。接下來,該研究團隊還計劃使用手持式熒光顯微鏡重複這一研究方法,以便未來将該技術應用于臨床治療。除了外科傷口,燒傷性傷口也将被納入研究範疇。

責任編輯:崔烜 圖片編輯:樂浴峰

校對:劉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