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蘇聯鑽透地球計劃

蘇聯鑽透地球計劃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2 03:41:46

地球直徑12756千米,看起來不算太大。人類上天入地,探索太空深海,腳步永不停歇。目前,旅行者一号探測器已經飛到了太陽系邊緣,離地球已經224億千米遠了。它在離地球46億公裡處回頭一瞥,拍下了一張地球的全景照片,有意思的是,這張照片上已經看不到地球,隻有放大後才能發現一個亮點,那就是地球。至于地球的衛星——月球,在幾十年前人類的足迹就踏上了它。水星、金星、火星以及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等太陽系内的行星,人類的探測器都造訪過,有的還登陸了上去。深達11034米的馬裡亞納海溝,也早已被深海探測器光顧過。然而,我們唯獨對自己腳下的地球内部,還很陌生。至于地殼、地幔、地核等地球的内部結構,也都是科學家推測的。地球内部到底有什麼?是什麼物質構成的?誰也不知道。因為沒有人或儀器到達過地球内部。也沒有從地球内部挖出來過什麼東西,因此所有的定論都是猜測,無法驗證。

蘇聯鑽透地球計劃(蘇聯人曾想鑽透地球)1

地表距離地心約6371千米,這是地球的半徑,這個距離看起來不算太遠。但是,人類對地球内部卻知之甚少,盡管我們都觀測到了銀河系之外,發現了宇宙中的衆多奧秘,但對于我們腳下地球的内部,卻仍然是一片茫然,滿頭霧水。至于地表上的各種礦井,大多都是幾百米深,最深的也不過千米,還遠沒有穿透地殼(地殼平均厚度17千米),更别提地幔和地核了。

蘇聯鑽透地球計劃(蘇聯人曾想鑽透地球)2

那麼,人類為什麼不挖開地球内部看看呢?或者向地下打個深洞看看,即便是足迹到不了地心,那取出一點東西出來證明一下總可以吧?您還别說,還真有一個國家在50年前就啟動了這個項目:鑽一個深井,看看地球内部到底有什麼!這個國家就是前蘇聯。想想看,也隻有蘇聯才能幹出如此“瘋狂”的事來。

蘇聯鑽透地球計劃(蘇聯人曾想鑽透地球)3

這個鑽井就是著名的“科拉鑽井”。因鑽井位于靠近挪威的科拉半島而得名。當時啟動這項工程,是出于跟美國搞科技競賽的目的,實際上也是冷戰的産物。當然,蘇聯對外的口徑,說是科考,不帶有任何軍事和政治目的。實際上,二戰結束後,美蘇為了各自的利益,瘋狂地進行各種“競賽”。在太空競争中,蘇聯人雖然最先踏入太空,但美國後來居上,登上了月球。蘇聯在空中失去優勢,比不過美國,就反過來想往地下去探索,以便在地下取得優勢。于是,“科拉超級鑽井”計劃便應運而生。

蘇聯鑽透地球計劃(蘇聯人曾想鑽透地球)4

該工程于1970年5月24日動工,所有參與這項工程的科研、工程人員都被要求嚴格保密。蘇聯大批科學家、專家、工程技術人員雲集科拉半島。為此蘇聯政府對參加該項工程的所有人員都分了一套房子,每月薪水是普通科學家一年的薪水,待遇豐厚。為了這項“雄偉”的計劃,蘇聯彙集了科研方面的精英,從1965年就開始了準備工作,包括選址、科技人員的調配、設備研發采購,還在荒涼的科拉半島上建了一座小城,用于工程技術人員的生活區。

蘇聯鑽透地球計劃(蘇聯人曾想鑽透地球)5

工程開始後,起初,進展順利,500米、1000米、1500米,捷報頻傳。鑽到8000米處時,發現了蘊含大量黃金、鑽石的礦石,含量高達每噸80克!要知道地面上的金礦,含量達每噸4克就有商業開采價值了。但越往深處鑽,難度越大,問題也頻發,進度越慢。從理論上來說,鑽井并不複雜,就是在鑽杆上安裝好鑽頭,靠電力或機械驅動,然後往地下鑽就是了。但實際上,工程遠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随着深度的增加,會出現很多問題,最主要的就是因高溫而使鑽頭高度磨損的問題。我們知道,往地下深層,每增加100米,溫度就增加3攝氏度,到一萬米的深度,溫度就高達近400℃,在如此高溫下,即便是硬度、熔點非常高的鎢,也很難耐受,況且地下布滿堅硬的花崗岩和這種硬岩石、金屬礦石等,鑽頭在高速旋轉狀态下,磨損嚴重。因此,鑽探工作的進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越來越慢。

蘇聯鑽透地球計劃(蘇聯人曾想鑽透地球)6

到了1983年的時候,科拉超深鑽孔已經鑽探到地下12000米!這是個前所未有的深度,已經超過了美國,成為了世界鑽探的新紀錄。至此,蘇聯的這項超級工程已經進行了13年,花費的人力物力财力巨大。期間,光是用壞的機械設備就堆滿了很大一個倉庫,鑽頭也更換了無數次。當然,新的技術難題也出現過多次,蘇聯科學家也解決了不少麻煩。最大的一次故障是鑽探到7000米時,鑽杆突然斷裂,工程技術人員想盡一切辦法都無法取出鑽杆和鑽頭,無奈之際,隻好再換個位置重新鑽。因此,科拉超級鑽孔曆時13年,鑽孔深度達到史無前例的12000米,已經超過了地表最深處——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的深度(11034米),成為當時世界上最深的鑽孔。

蘇聯鑽透地球計劃(蘇聯人曾想鑽透地球)7

其後的工程進度,則更加的困難,也更加緩慢!直到1992年,這項工程宣告停止時,整整10年時間,才增加了262米!平均每年的鑽孔速度還不到30米。1992年,蘇聯政府宣布,該工程徹底停工!理由是:缺少經費!說白了就是沒錢了。随後,科拉鑽孔區域被一塊12噸重的鋼門封閉,整個施工區都被戒嚴,周圍20公裡内嚴禁任何人、車輛、飛行物進入。其實,這項工程并不是鑽一個孔,而是幾十個孔,隻有一個孔——SG-3井達到了最深——12262米。

蘇聯鑽透地球計劃(蘇聯人曾想鑽透地球)8

那麼,科拉超級鑽井停工真的是因為經費不足嗎?其實不然!經費隻是其中一個原因而已,且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有二:1.技術難題無法解決。地球深部的高溫高壓遠非地面可比。堅硬的岩石、成分複雜的礦石、各種金屬礦物等複雜的地質狀況,令鑽探工作困難重重。且越往深處,困難成倍增加。到一萬米以下,即便是熔點非常高的金屬鑽頭,也用不了幾天就得更換。解決不了鑽頭鑽杆的降溫問題,工程就無法繼續下去。

蘇聯鑽透地球計劃(蘇聯人曾想鑽透地球)9

2.鑽探到萬米深度後,地下傳來了科學無法解釋的超自然現象!包括異響、莫名其妙的慘叫聲、類似于人類哭泣的呻吟聲等,還有不定時出現的令科學家也無法解釋的一種聲音。反對此項工程的人說是鑽探打開了“地獄之門”,那是魔鬼在嚎叫。科技人員用超聲探測儀進行分析測試,但無法确定是什麼發出的聲音,因為與地表上的所有聲音都不相同。

蘇聯鑽透地球計劃(蘇聯人曾想鑽透地球)10

于是,蘇聯政府決定停止鑽探,永久封閉科拉鑽孔。科拉超級鑽孔的深度也定格在了12262米!那麼,蘇聯花費了如此之大的代價,取得了什麼科研成果呢?其實,科拉超級鑽井的政治意義遠大于實際意義!它就是美蘇兩國在冷戰時期,相互較勁的産物。美蘇兩國在各個領域都想占據世界第一,誰也不讓誰。美國在太空有優勢,已經載人登月成功,那麼蘇聯人就逆向思維,往地下打孔,試圖穿透地球。不過,穿透地球那是不可能的,蘇聯人忙活了22年,鑽探的深度還不到地球半徑的0.2%,連地殼都沒有穿透,離地心遠着呢,更不可能穿透地球了。

蘇聯鑽透地球計劃(蘇聯人曾想鑽透地球)11

不過,科拉鑽井工程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對于地殼中的礦藏、地層分界、地殼元素的構成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科技人員在地下3000米處取得的岩石樣本,跟月球土壤成分一模一樣。這有力地證明了地球與月球原來就是一體的,月球是從地球分離出去的。在科拉鑽井取出的各個岩石層的岩芯标本中,地表上稀有的金屬在标本中的含量卻很大,例如黃金、鉑金和鑽石等。地殼與地幔之間的連接處叫莫霍洛維奇面,科拉鑽井費了那麼大的勁也沒有到達這裡。地殼平均厚度17千米,最厚的地方是我國的青藏高原,厚達70千米,最薄的地方就是深海海底——馬裡亞納海溝,隻有7千米。那麼有人會質疑了,既然海底最薄,為什麼不從海底鑽探呢?呵呵……科學家不會想不到這麼簡單的問題,問題是從深海鑽探,難度更大。實際上,美國和蘇聯都從深海鑽探過,但成果不大,僅僅鑽了幾百米就進行不下去了。

蘇聯鑽透地球計劃(蘇聯人曾想鑽透地球)12

2002年,一支由俄羅斯、美國、加拿大等國的科學家組成的隊伍,再次進入科拉半島,試圖對封閉的鑽孔再研究一番。結果,恐怖的事情發生了:封閉區12噸重的鋼制大門已經被移開,井口的封閉鋼蓋也被打開,整個鑽井區的設備都被翻動過,有的還扔得亂七八糟。衆人都面面相觑,無法解釋。而等到大家下到地下500米的平台處時,奇怪的現象發生了:深井裡冒出藍煙,地下傳來令人毛骨悚然的“嗷嗷”叫聲,并且有火光一閃一閃的。此時,有五個科考人員突然暈倒,其餘人員見狀趕緊升井返回。返回地面後,幾個莫名其妙生病的人員被緊急送往莫斯科的醫院治療,俄羅斯政府嚴令大家保密,不要對外亂說。

蘇聯鑽透地球計劃(蘇聯人曾想鑽透地球)13

接着,俄羅斯政府決定永久封閉科拉鑽井,任何人都嚴禁靠近鑽井周圍50公裡處。一直到現在,科拉鑽井還是被神秘地封閉着,沒人能靠近,也沒人敢靠近。對于科拉鑽井所發生的奇怪的事情,沒人給出合理解釋,包括政府部門。

蘇聯鑽透地球計劃(蘇聯人曾想鑽透地球)14

科拉鑽井,是迄今為止人類鑽探地球垂直距離的最深的井!2008年卡塔爾的阿肖辛油井和2011年俄羅斯庫頁島的油井,深度分别為12289米和12345米,它們在數值上超越了科拉鑽井,但它們不是垂直深度,從這點上來說,科拉鑽井還是世界上最深的鑽井。不過,近年來我國的海洋鑽井平台——藍鲸1号,最大鑽探能力達到了15250米,超過了科拉鑽井2988米。但我國的鑽井平台,是鑽探石油天然氣的,不是用來科考的。因此,從科考這個角度來說,科拉鑽井目前依然是全球最深的鑽井。

蘇聯鑽透地球計劃(蘇聯人曾想鑽透地球)15

最後說一句,科拉鑽井其實叫科拉鑽孔更确切!因為它直徑不大,上部92厘米,下部才21.5厘米,更像是一個“”而不是“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