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元祖忽必烈

元祖忽必烈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4 11:54:40

元祖忽必烈?元朝的創立者,元世祖忽必烈曾經下了一盤大棋,他為了“南臨中土,控禦四方”,在元朝建立後,将都城從原先偏居西北一隅的上都開平(今内蒙古正藍旗東),遷往當時的中都(今天的北京),由此,北京城作為世界大都的格局從此被永載史冊然而,今日尋覓曾經輝煌一時的元大都氣象,其實,所留曆史的遺迹十分稀少,就連僅有的元大都城垣,也幾乎是被掩蓋在後來者居上的明清文明之下……元大都從建造到消失,而其所經曆的歲月,也僅僅隻有700年,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元祖忽必烈?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元祖忽必烈(700年前元世祖忽必烈)1

元祖忽必烈

元朝的創立者,元世祖忽必烈曾經下了一盤大棋,他為了“南臨中土,控禦四方”,在元朝建立後,将都城從原先偏居西北一隅的上都開平(今内蒙古正藍旗東),遷往當時的中都(今天的北京),由此,北京城作為世界大都的格局從此被永載史冊。然而,今日尋覓曾經輝煌一時的元大都氣象,其實,所留曆史的遺迹十分稀少,就連僅有的元大都城垣,也幾乎是被掩蓋在後來者居上的明清文明之下……元大都從建造到消失,而其所經曆的歲月,也僅僅隻有700年。

元大都複原圖

忽必烈,‍‍北京城作為全國心髒地帶的奠基者!‍‍‍‍

1206年,元太祖鐵木真建立蒙古帝國,1215年,成吉思汗攻克中都(今北京),并用一把火燒掉了原先金的中都城。1206年,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繼大汗位,1267年,忽必烈正式遷都中都,并選用劉秉忠在此設計建造元大都城。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定國号為“大元”,又于第二年,即1272年下诏,将中都改為大都,正式作為元朝的首都存在。也正是從這時候開始,北京城在中國曆史上,首次作為全國的心髒地帶,以及華夏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存在。

元大都規劃和設計者劉秉忠

此後,曆經明清七百多年歲月,一直到今天,北京城這一特殊地位都不曾改變。而在此之前,北京僅是作為薊、燕地方性政權的地位存在。

當時,元大都的規劃建造規模,達到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發展水平之最,就連之後明清的首都也是在此基礎之上發展建立起來,而且要比先前元朝時候的都城規模小了不少。另外,元大都的建造風格也比較特别,相比明清更是格調大不同。

元大都地圖

為何偌大元大都樣貌,僅700年遺迹幾乎無存?

曆史上,規模宏大的元大都究竟長什麼樣?實際,随着王朝的遷移,元大都可留下的痕迹屈指可數。其中的曆史因素:

第一個,與明朝對原始元大都城牆的遷移改建有關。

當年,元順帝敗走,徐達攻入元大都,而鑒于當時元大都城北方向百姓稀少,顯得十分空曠,為了防止元軍反撲,而百姓供給戰線過遠不及時,1368年,徐達派人将城北城牆往南遷移,然後建起了一個用土堆砌起來的新城牆,而且以日字的形狀排列,這樣就不用再擔心一旦打起仗來百姓補給供不上的問題。

到了1371年,這個後建起來的城牆從此為界,然後由這段城牆往北地方的地域徹底給廢掉了。其中包括以前在北城牆上面的安貞門、健德門,以及東邊和西邊城牆上面的光熙門、肅清門,這四個城門也都給廢掉并拆除了。

然後,包括在新大都裡面的城牆雖然當時沒有被拆除,但是也給朱元璋廢掉不用,隻是當作臨時拱衛城池的備用。

接着,到了朱棣時期,永樂四年,朱棣将都城遷往北京,然後下令将北京城的南牆再往南移了二裡地,于是元朝時期留下來的南城牆也被廢掉拆除而沒有留下來。

直到元朝滅亡後,元朝的南城牆幾乎在風雨的侵蝕下隻剩幾座土堆,被人們稱作“下崗”、“上崗”兩個名字。接着,到了清朝,就連這幾座土堆也沒有了。真的是一點痕迹也沒有留下來。

第二個,元大都城垣建築的風格,尤其是城牆,注定了壽命不會太長。

如果想窺大元都城舊貌,在今日的北京,可不是那麼容易。

目前,從可獲得的曆史資料來看,元大都的面貌實際和我們今天看到的明清時期的北京城大有不同,尤其是在城牆建造的風格上。

元大都從城牆城門來看,在城的四角分别有角樓,而且每個城門上都有城樓,外面有護城河。

元大都崇天門

崇天門平面複原想象圖

再看元大都的城牆,它的形狀大概成梯形,也就是說基座寬,上面窄。而且它是用全土夯成,而非直接用磚塊或石頭壘上去。

元大都城牆建造的方法大緻是:先挖地基,再在兩邊立闆,然後填土、夯實、再填土、再夯實……這樣不斷的持續下去,而且每夯土高一層,它的當闆也會随之往上提一層。在城牆夯完後,立闆就可以拆除了。這種鑄牆方法,其實和我們農村一些院落的土牆比較象,隻不過氣場上看起來更加宏大而堅實。

正因為元大都的城牆用純土夯成,很容易受天氣等外在因素影響,因此能夠流傳到現在的并不多。

那為何元大都的城牆,當時忽必烈不選擇采用磚砌呢?是在偷工減料嗎?

其實不是,這和北方遊牧民族的個性有些關系,元蒙政權,是由“騎在馬背上打天下”的民族創立,在忽必烈時代,由于習慣四處征戰幾乎不停歇,忽必烈為了盡可能地節約民力和财力,在新造元大都的時候,城牆除了隻有西面一角略有包磚外,城牆其他地方盡為裸露的夯土所成。

如果各位對元大都時期的城牆比較感興趣,目前在北京還是可以找到些許蹤迹,您若去安定門、德勝門外的北土城,基本就可以看到了。那裡至今依然保有元大都的城垣遺址。

元大都的城垣遺址

目前,在北京北部三環到四環之間,建有一處長約9公裡的帶狀公園,它西起學院南路明光村,北經學知橋折向東,然後東到芍藥居附近,而且中間還有一條小河一直貫穿始終。這便是北京城可以覓得大元遺迹的好去處“元大都土城遺址公園”。這一地帶,如果從飛機上俯瞰,簡直稱得上北京城的“綠腰”。而且,這裡還是很少為人所知的,北京最具規模的應急避難場所。

元大都遺址地圖

不過,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我們今天在北土城看到的元大都城牆遺址,實際也幾乎不屬于原始原貌了,因為,它呈現給世人的形态,并非全部用夯土所成,而是在外圍被砌上了一層包磚。這層包磚,也是在明朝時期為了加固牆體而被砌上去的。

當然,也正是明朝所砌的這層包磚,也才成就了今日我們依稀還能感受到些許大元城垣文化遺迹的留存,否則元大都遺迹可以說,那些土胚做的,就算再結石,也是耐受不得700年的風雨飄搖而留存到今日了。


『文/淳幀通安,筆名宏羅,本文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歡迎留言、探讨,感恩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