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埃及國父納賽爾推翻埃及法魯克王朝上台之後,埃及很快地走上了強盛之路,在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的援助下,埃及在國内開始了大基建時代,國家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成為了中東地區舉足輕重的區域大國。1956年,在納賽爾将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之後,納賽爾本人以及埃及的國際威望到達頂峰,納賽爾成為了整個阿拉伯世界的領袖。
而面對着強硬收回蘇伊士運河的埃及和納賽爾,英、法兩國和埃及的死對頭以色列一起,發動了對于埃及的侵略戰争,意圖重新拿回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這就是第二次中東戰争,又稱蘇伊士運河戰争。第二次中東戰争,讓全世界都看到了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英法兩國是多麼的虛弱,在這之後,英法兩國的殖民地的獨立進程變得越來越快了,也标志着作為之前的世界霸主英國、法國正式跌落神壇。世界現在已經是美國、蘇聯說了算的時代了。
視頻鍊接:強硬收回蘇伊士運河,狠狠打臉英美,埃及國父揚名蘇伊士。
第二次中東戰争
納賽爾上台,埃及走上強盛之路在第一次中東戰争遭受慘敗後不久,面對着英國的傀儡,腐朽無能的埃及法魯克王朝,埃及的人民們徹底的失望了。加麥爾·阿蔔杜勒·納賽爾同許多中下層的軍官們一起組建了意圖推翻埃及法魯克王朝的埃及自由軍官組織。在1952年的7月23日,納賽爾和他的埃及自由軍官組織發動了軍事政變,這次的軍事政變十分順利,在當天便推翻了埃及法魯克王朝的統治,法魯克王朝的末代皇帝法魯克一世流亡意大利。在1953年的6月18日,埃及共和國正式成立。納賽爾當選為埃及共和國的副總理,并兼任内政部長。之後不久,他便先後成為了埃及共和國的總理、總統以及革命指導委員會的主席。在1956年最新的埃及共和國憲法頒布之後,納賽爾正式當選為埃及的總統以及總理,将埃及的軍政大權都牢牢的握在了手中。
納賽爾
加麥爾·阿蔔杜勒·納賽爾,1918年在埃及亞曆山大城出生,在開羅皇家軍事學院學習期間,他和之後的革命戰友薩達特一起,組建了以埃及中下級軍官為主的“自由軍官組織”,在1948年的第一次中東戰争中,納賽爾作戰勇敢,獲得了“法魯賈之虎”的稱号,并被迅速的提拔為少校軍官。然而也正是在這次針對以色列的戰争中,納賽爾看清了埃及這個腐朽王朝的衰弱和腐朽,下定決心要重建埃及。
在1952年的埃及軍事政變中,當時還是一位普通軍官的納賽爾一舉成為僅次于當時埃及總統納吉布的風雲人物,并在之後的不久完全架空了納吉布。在1954年正式成為了整個埃及的領袖。作為一名有能力、想做事的領袖人物,納吉爾在上任之初便開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他先是通過制定埃及憲法,提高總統和中央政府的威望和權利,在之後強力推行進行企業的公有化改革,集中主要力量發展民生公共項目和重工業産業,而且納賽爾也十分重視基礎教育,在埃及各地興辦學校,推廣基礎教育。同之前令人絕望的法魯克王朝相比,這個堪稱改頭換面的埃及迸發出了驚人的潛力。
納賽爾
阿斯旺大壩,讓埃及騰飛的巨型水壩在埃及,有一條大家都特别熟悉的河流——尼羅河。在當時的埃及(包括現在也是),絕大部分的人民都生活在尼羅河出海口附近的尼羅河平原附近。在全國絕大多數地區都被沙漠覆蓋的埃及,尼羅河的河水就是維系生活最重要的資源。然而埃及的母親河尼羅河的脾氣卻不太好,洪澇和旱災交替不斷,埃及人對她是愛恨交織,心情十分複雜。為了擺脫這種看天吃飯的日子,并且對于嚴重缺水的的埃及來說,每年放任着海量的水資源浩浩蕩蕩的注入地中海,實在是一件罪大惡極的事。在納賽爾正式就任總統後不久,尼羅河上的阿斯旺大壩項目,就正式提上議程了。
阿斯旺大壩
對于當時的埃及來說,獨立修建水壩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他們既沒有相關的技術能力,也沒有足夠的财力物力來填滿這個無底洞。更何況這是一座橫跨尼羅河的超級水壩。在這座水壩修建的時候,無論是美國還是蘇聯,這兩個超級大國都給他們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在這中間,納賽爾優秀的外交能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外交上,納賽爾始終奉行着獨立自主的外交理念,在1956年的7月,納賽爾同南斯拉夫聯邦總統約瑟普·布羅茲·鐵托、印度總理加瓦哈拉爾·尼赫魯一起在南斯拉夫發起了不結盟運動,努力保持埃及的獨立地位。
而在同當時的美國、蘇聯等世界大國的交往中,納賽爾也恪守中立原則,并不明顯的偏向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陣營。正因為他的行動,兩個陣營都将他作為可争取的對象而頻頻示好。在納賽爾剛剛準備修建阿斯旺水壩的時候,英美等國便表示可以為其提供7000萬美元的援助,由美國控制的世界銀行也提出可以為埃及提供2億美元的低息或無息貸款。在将英國驅逐出埃及之後,納賽爾又從蘇聯方面搞來了援助。
納賽爾和蘇聯領導
在之後阿斯旺大壩修建的時候,蘇聯不僅為埃及提供了大量的資金,為數衆多的專業工程師和工人,甚至連阿斯旺大壩的圖紙,也是由蘇聯提供的。在 1970年阿斯旺水壩正式竣工的時候,這座巨型水壩共花費了數十億美元,但是他卻為此後的埃及帶來了難以想象的利益:他為埃及化解了多次洪澇、幹旱災害的影響,讓擁有接近1億人的埃及基本上實現了糧食的自給自足,他在巅峰時的發電量占到了埃及國内總發電量的一半還多,甚至讓之前極度缺電的埃及有餘力向領國出售電力。
當然阿斯旺大壩的修建不是沒有其他影響的,它在之後造成了埃及農田的肥力退化以及鹽堿化,尼羅河下遊的水質也變得惡劣起來。然而,最重要的影響還是,阿斯旺大壩的修建堅定了納賽爾将蘇伊士運河收回埃及的決心。
阿斯旺大壩
納賽爾收回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在尼羅河下遊的三角洲與西奈半島的交界處,他連接着地中海和紅海,是歐洲與印度洋、太平洋最便捷的海上咽喉。在1869年的時候,蘇伊士運河被正式疏通使用。在這之後,蘇伊士運河就一直作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為它的所有者提供着源源不斷的财富,根據統計,現在世界海運貿易額的7%都需要通過蘇伊士運河,在當時作為世界中心的歐洲,這條航道帶給法國的利益,超乎人們的想象。在此之後,法國由于欠債過多被迫将蘇伊士運河賣給了英國。在1936年,由英國扶持的傀儡政權——埃及法魯克王朝與英國簽訂了《英埃條約》,明确了英國對于蘇伊士運河的所有權,極大加強了英國對于蘇伊士運河的控制。
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雖然是由法國主持修建的,但是蘇伊士運河的每一塊磚都是被埃及人民的血汗所壘成的。在法國修建蘇伊士運河時,他們在埃及當地征調了幾十萬民工為他們日以繼夜的工作,為埃及人民所提供的工資卻甚至無法滿足最基本的生活。當時的工作條件差到令人發指。身處熱帶沙漠的蘇伊士運河,在經過繁重的勞動之後,人身體内的水分會急速流失,然而當地的水資源十分短缺,僅僅因為缺水,便導緻了大量埃及人民被渴死。
此外,法國方面提供的夥食也十分簡陋,甚至不夠一個小孩子充饑,埃及民工幾乎總是在半饑餓狀态下工作。不僅如此,蘇伊士地區的衛生環境也十分的惡劣,當地的霍亂十分猖獗,各種肝炎、肺病頻發,大量的埃及民工也因此長眠在蘇伊士地區。從1859年開始修建到1869年11月蘇伊士運河正式通航,在這短短的10年時間裡,共有12萬埃及人民在此喪命,而這條運河的長度也不過170多公裡。埃及人為了運河的修建付出了那麼多人的鮮血和汗水,卻幾乎享受不到這條運河為他們帶來的好處。所有的利潤都被英法兩國帶走了。
蘇伊士運河
1956年,在埃及因為修建阿斯旺大壩而缺少大量資金的時候,納賽爾的目光望向了這個在埃及領土上,由埃及人的血和淚澆築的人工運河之上。這條由埃及人修建的蘇伊士運河,理應由埃及人來享受它帶來的利益。在之前,我們無能為力,現在,正是讓他重新屬于埃及的時候。于是在1956年7月26日,埃及總統納賽爾宣布将蘇伊士運河正式的收歸國有。結束了英法兩國對于蘇伊士運河長達近百年的管理曆史。
第二次中東戰争爆發在納賽爾正式宣布将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之前,埃及人民就一直在為之努力。1952年納賽爾帶領的自由軍官組織推翻埃及法魯克王朝之後,就一同推翻了1936年與英國簽訂的《英埃條約》,并且不斷舉行要求英國軍隊退出蘇伊士運河、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的遊行鬥争活動。在1954年,英軍被迫同意在1956年6月13日以前全部撤離蘇伊士運河區域。
納賽爾和自由軍官
在納賽爾宣布将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之後,英國盡管已經撤軍,卻仍然不願意放棄蘇伊士運河帶來的巨大利益。他們先是同法國、美國一起向聯合國提議,要求對蘇伊士運河實施國際管制,在被聯合國安理會否定之後,英國又悄悄固定他們在蘇伊士運河的雇員進行罷工活動,阻礙運河的正常運行,逼迫埃及政府放棄對于蘇伊士運河的所有權。在英國的陰謀之下,埃及人展現了空前的團結,有經驗的水手和雇員源源不斷的來到蘇伊士運河,幫助蘇伊士運河正常通行。而看着埃及人收回蘇伊士運河的勢頭已經不可阻擋。英國和法國決定孤獨一擲的發起戰争,将蘇伊士運河重新收入囊中。在戰争發動之前,他們找到了埃及的死敵以色列,與英法兩國一拍即合的以色列果斷同意了這次對于埃及的入侵戰争。
第二次中東戰争
1956年10月29日,英國、法國和以色列發動了對于埃及的偷襲。以色列率先對埃及的西奈半島發動襲擊。面對着武器精良的10萬以色列軍人,西奈半島上的3萬埃及軍隊展現了極度頑強的作戰風格,在米特拉山口面對着以色列傘兵出其不意的偷襲,埃及軍隊依靠着簡單的臨時工事發動了阻擊戰,在同以色列激戰整整一天後才被占領。在阿布奧格拉,面對以色列第7旅和第10旅的夾擊,埃及軍隊依靠兩個營的部隊頑強反擊,竟然奇迹般的頂住了兩個旅的進攻,因為進攻屢屢受挫,以色列第七旅的旅長古迪爾也因此被撤職。之後的以色列又把第37機械旅派來發動進攻,結果遭到埃及方面炮火的猛烈打擊,第37機械旅的旅長戈林達當場陣亡,埃及的又一次進攻宣告失敗。
在埃及和以色列在西奈半島激烈交火的時候,英法兩國于10月30日對埃及發起最後通牒:要求埃及軍隊撤至蘇伊士運河西部,并允許英法進駐運河區,以保障各國船隻正常通行的理由要求埃及将阿德港、伊斯梅利亞、蘇伊士城給予英法兩國進行暫時占領。面對着虛僞的英法兩國,埃及總統納賽爾果斷予以拒絕,并在蘇伊士運河沿岸部署大量的防空武力,預防英法進行空中偷襲。
英法聯軍實施空襲
10月31日下午,英法聯軍的大約650多架戰機對于埃及的開羅、亞曆山大、蘇伊士城等重要城市、埃及境内的主要機場和埃及兵營等重點區域進行狂轟亂炸。面對着英法空襲,埃及僅有的250多架戰機遭遇毀滅性的打擊。然而即便如此,埃及方面由蘇聯幫忙訓練的飛行員們駕駛着僅剩的戰機在空中和英法空軍展開了不要命的死鬥,對英法兩國的軍隊産生了重大的威懾。在摧毀了埃及的防空部署後,英法聯軍在埃及的塞得港開始空投傘兵,并派遣了2萬多名海軍陸戰隊從塞得港口開始發動進攻。英法聯軍的行動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強力阻擊。盡管被摧毀了大量的軍事和防禦設施,但是埃及的人民和軍隊展現了強大的意志力,他們聯起手來,給予了這些侵略者迎頭痛擊,從始至終,英法聯軍都無法占領塞得港整座城市。
這場戰争在這個時候漸漸的陷入了拉鋸戰之中,然而這個時候的英、法、以三國正遭受着國際輿論的強烈譴責和激烈反對。最終迫于壓力,英國和法國于1956年11月6日接受了停戰協議,而以色列的軍隊也在兩天後撤出西奈半島,第二次中東戰争至此宣告結束。
第二次中東戰争
第二次中東戰争後的總結第二次中東戰争從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襲擊埃及西奈半島開始,到1956年11月8日以軍撤回以色列本土結束,整場戰争不過隻持續了10天左右的時間。而參與戰争的四個國家的傷亡都不算大,埃及軍隊陣亡約1600餘人,以色列方面陣亡200餘人,英法聯軍陣亡人數也在200餘人左右,因為戰争主要在埃及國内進行,埃及方面還遭受了嚴重的經濟損失。但總體上,我們可以講說第二次中東戰争是一場持續時間短,戰争強度較小的局部小戰争。然而,在世界上,第二次中東戰争卻産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第二次中東戰争的最大輸家,毫無疑問是英國和法國這兩個之前的世界霸主。在連續經曆了兩次世界大戰,已經變成強弩之末的兩個資本主義老牌強國英國和法國,還妄想着保持舊日的榮光。但是在這次戰争中卻被狠狠的戳穿了其外強中幹的本質。面對着總兵力僅有大概15萬人、武器裝備十分落後的埃及,即使有以色列幫助他們牽制了大量埃及主力,在埃及的空中力量被摧毀到幾近癱瘓,在對埃及主要城市和軍事設施實行過幾輪地毯式轟炸之後。
戰役結束
英法精銳盡出的塞得港登陸戰卻失敗的一塌糊塗,從頭到尾,由始至終,英國和法國甚至連第一個戰略目标都無法完成,更别提戰略整個蘇伊士運河區域。比這場軍事方面失利更令人難堪的是在國際政治舞台上。曾經在國際上一呼百應的兩國,向聯合國提交的要求對蘇伊士運河進行國際管制的提議響應寥寥,之後的相關議題更是被聯合國安理會直接搖頭否決,最終隻能不了了之。不甘心就此失敗的英法主動牽頭,繞過了聯合國和以色列一起發動了對埃及的戰争,卻遭到了國際社會上的一緻譴責。
自己以為的好盟友美國和歐洲各國也對他們強烈抗議,當時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更是直接向當時的英國首相艾登施壓,并停止了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和美國自身對于英國的援助計劃,除此以外,美國還在聯合國召開緊急會議要求英法以三國停止戰争并從埃及撤除所有外國軍隊。另一個超級大國蘇聯更是直接對英法警告,如果不停止戰争,将會對英法的本土實行核打擊。最終,迫于社會各方面的壓力和埃及的強烈抵抗,英法隻能灰頭土臉的結束了這次戰争。和這次戰争一同結束的,還有英法過去在世界各地的強大威懾力也因為兩國軍隊糟糕的戰鬥力而漸漸消退,英法兩國那遍布全世界的殖民帝國的瓦解過程被按下了加速鍵。從此,他們逐漸成為了美國的附庸。
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
以色列在這次戰争中雖然結束的并不算體面,但是總體而言,他們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再一次的對埃及進行了武力威懾。之前被埃及嚴禁通行的蒂朗海峽也可以正常通行了。雖然在這次戰争中失了面子,卻獲得了一些實際上的利益。和自己的好盟友英國、法國偷雞不成蝕把米的結果來說,以色列算得上幸運。
而埃及則在這場自己輸掉的戰争中獲得許多。他們正式将蘇伊士運河收回,隻靠這條運河,平均每年就可以為埃及提供大概50多億美元的收入,堪稱一個會下金蛋的母雞。靠着這條運河帶來的收入和蘇聯的援助,埃及成功的修建了阿斯旺大壩,為國家的穩定和發展注入了基石。而埃及這次對于英國、法國的強硬态度,也在世界上讓人側目,之前不久還是英國傀儡的埃及展示了自己作為獨立自主國家的存在。與此同時,在第二次中東戰争中埃及軍隊的表現也讓人眼前一亮。相比較第一次中東戰争中被以色列打的落花流水一樣的表現,這次的埃及軍隊在極度被動、武器、裝備和人數均處于大劣勢的情況下,給出了迥别于前幾年的表現,他們所展現的實力,已經稱得上是中東地區的區域大國了。
納賽爾
也正是藉由的這次的第二次中東戰争,埃及總統納賽爾的個人威望也到達了頂峰,不僅僅是在埃及國内,在整個阿拉伯世界都将納賽爾示為領袖。利比亞的卡紮菲、伊拉克的薩達姆,這兩位中東地區的獨裁者都将這位埃及人視作自己的偶像。在這場戰争結束後不久,埃及的鄰國叙利亞甚至主動提出要合并到埃及。在1958年2月1日,埃及和叙利亞正式合并,成立了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由納賽爾就任首屆總統。在之後,北也門也加入其中,而伊拉克與利比亞也提出過想要加入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想法,隻是因為種種原因均未能如願。盡管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在成立僅僅三年之後就解散了,但是從中可以看到當時的埃及和納賽爾在阿拉伯人心中的地位是如何的。第二次中東戰争之後的埃及,便是阿拉伯世界中當之無愧的頭号大國,直到1968年的第三次中東戰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