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婪的多巴胺》一書比較有趣兒的創造思路很難不叫人拍案叫絕,但事實上,這種以絕對唯物風格分析創作的的模式又很難不讓讀者半路抓狂。作為一名接觸編程十幾年的AI工程師,我很清楚除了我那些同事以外,實際上幾乎沒有人真心願意把人腦看成計算機。盡管此書給人一種客觀到極限、客觀到不真實的程度,但并不妨礙真心閱賞過的讀者将多巴胺等神經遞質與自己的生活來一次徹頭徹尾的鍊接。
從愛情到超強的事業心,再到對自由的向往,多巴胺分泌旺盛的人群一方面在事業、學業中擁有更大的潛力,但另一方面,如果無法更好地對多巴胺進行調配,這些更容易進化為社會精英的人類的感情生活可能就不會像事業中那樣一番風順了。關于‘愛’和愛情的定義其實是存在一定分歧的,因為愛既包括短期的也包括長期的愛,而愛情卻往往特指由多巴胺驅動的短期愛情。一旦我們的探秘曆程從心靈過渡到肉體,那麼往往,由多巴胺驅動的短期興奮就已經結束。而一旦我們體内那些驅動我們珍惜當下的神經遞質不足以抵禦多巴胺對更美好事物的盲求,那麼我們幾乎會毫不猶豫地投身到下一次曆險之中。從這個角度講,尤其在婚姻層面,兩個人彼此探秘的時間越久,那麼就越有可能締結為長久的夫妻關系。
多巴胺分泌接收系統的差異同樣是造就天才和瘋子的重要緣由,且二者相似度極其誇張。從某種角度講,如果瘋子們能稍稍多接觸一點兒現實世界的信息,或者‘瘋’的點是基于理性認知的基礎之上的,那麼他們就會變成天才。天才們比起普通人往往更容易養成長期的良性習慣,為什麼,因為他們可能更需要類似跑步、拉小提琴這些看似簡單的習慣調節大腦中躁動的多巴胺。
沒有那種良性的文化不趨向平衡,天才需要慢下腳步,政客需要同理的心,企業家需要看到家庭,普通人需要多點兒勇氣。多巴胺,用好了讓人入天堂,用不好,地獄都住不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