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古代人說方言有多魔性

古代人說方言有多魔性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30 18:27:13

一個湖北老鄉在北方城市工作,娶了個當地女子為妻。鄉音難改,這北方老婆經常嘲笑湖北老公方言“難聽”,還說湖北人把稱謂輩份弄錯了,爺爺叫成“爹爹”,叔叔卻喊成了“爺爺”。

其實這個北方女子犯了“兩個錯”。

一是少文化,不知父親在古代本來就喊“爺”,爹爹在古代也可以指祖父。湖北方言隻是繼承傳統。

二是語言歧視。任何語言都是平等的,沒有絕對的誰優誰劣。誰強勢,誰的語言就通用。英國曾征服半個世界,所以現在世界上流行英語。如果當初是中國征服了半個世界,那流行的絕對是漢語。

目前中國通用語言以北方話為基礎,這是因為中國自宋代以來,一直是北方征服南方,且都城長期設在北京。元朝,是北方少數民族蒙古滅了宋;清朝,是滿清滅了明。明朝當初建都南京,但不久後,北邊的燕王朱棣起兵推翻了南京朝廷,并遷都北京。

其實北方方言也有不少地方令人費解。如滿清(女真)人喊父親為“阿媽”,喊皇帝老子為“皇阿媽”,是不是有點男女不分?

古代人說方言有多魔性(古人喊爸爸為爺爺)1

接下來,專門說“爺”。

專家查找古文獻、古詩詞發現,“爺”最早指“父親”。大家熟悉的《木蘭辭》,即花木蘭替父從軍故事,寫于隋唐以前南北朝時期。“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這詩中有好多“爺”,這些“爺”均指木蘭父親。“爺娘”即“父母”。代父出征,即代爺出征。

唐代杜甫的《兵車行》:“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詩中“爺”即父親。

“爺”字古代寫作“耶”“爺”。

唐代時期,人們喊父親不喊“爸爸“,喊“爺”,或“爺爺”,或”阿爺“。唐太宗李世民在給兒子李治的信中,就自稱“耶耶”(爺爺)。

明清古典小說中,也有把父親稱爺的。

《金瓶梅》文中,有4次把爺爺作為父親的稱謂。例——

西門慶為蔡京拜壽,開言便以父子稱呼道:“孩兒沒恁孝順爺爺,今日華誕,特備的幾件菲儀,聊表千裡鵝毛之意。願老爺壽比南山。”

金瓶梅第一回中,介紹武大郎與他女兒迎兒,有“爺兒兩個過活”,指“父女兩個”。

《西遊記》第42回——

孫悟空對紅孩兒說:“賢郎,你卻沒理。哪有兒子好打爺的?”

“爺”明顯指父親。

再看湖北方言的稱謂,多是把“爺”作為父輩級,少有把“爺”稱為祖父級的。

1、湖北有少數地方仍沿襲古人,把父親喊為“爺”。據了解,外省,如江西瑞昌,也有把父親喊為“爺”的。

前文跟帖中,有網友說,湖北鄂州太和有叫父親為“爺”的,隻是近些年年輕人不再這樣叫了。年輕人現在跟普通話,叫父親為“爸爸”。

2、湖北很多地方把父親的兄弟、姐妹稱爺。大伯叫伯爺,二叔叫二爺,三叔叫三爺,四叔叫四爺,幺叔叫幺爺。有的地方,把父親的姐妹也喊爺(即姑媽),姑父喊成姑爺。有的地方,把小姨叫幺爺。

3、湖北有些地方,父親雖不喊爺,但人們把“父子倆”,說成“爺兒倆”“爺夥滴”。

天門人管“父子倆”叫“爺兒夥滴”,母女倆或母子倆叫”娘兒夥滴“,管姐妹叫“姊妹夥滴”。

再看北方人,雖然把祖父喊爺爺,但生活中不自覺把“爺”當成了”爹”(父輩)。

如“爺兒倆”,并不是指祖孫,而是指父子。

老爺子,“你家老爺子還好吧?”,指對方的父親,年老的父親。

在北京話裡,“大爺”仍然屈居父輩。

趣說方言文化,今天就說到這裡。歡迎今日頭條朋友點“關注”,看下回。——“湖廣漁夫”

【趣說方言】前文目錄

①湖北人愛倒說詞語

②湖北有“過早”,還有“過中”“過夜”

③湖北常用方言,你知道幾個?

④損人的綽号

⑤讓人頭暈的稱謂

⑥有趣的湖北“小方言”

⑦湖北為何把“柳樹”稱為“楊樹”?

湖廣漁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