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我們都很熟悉的成語吧,它告訴我們:對自己的錯誤有所悔恨,自己要改正。現在則理解為,自己悔恨而沒有改正。
我以為後者的理解不大好,還是前者的理解更到位。
我們先來看看它的出處。自怨自艾,出自巜孟子》:"太甲悔過,自怨自艾。"
那從語法的角度看,它有什麼特點呢?一是句式特征,二是通假字。
先看句式,自怨自艾,是典型的賓語前置句,無條件提賓。
調整完結構之後是。怨自艾自。
再來看它的通假字現象。艾,yi,四聲,通"刈(音yi,四聲),治理。因此,艾應該理解為治理,引申為糾正更好。
怨,是多義詞,在這兒,怨,理解為怨恨即可。
這樣一來,自怨自艾,就可以從語法的角度理解為,怨恨自己,糾正自己。語法義與字面義就高度吻合了!
知識點:一,賓語前置句。二, 通假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