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安,經常有老年人擺魯班和趙巧的故事:
魯班是一位了不起的師傅,他收了一個聰明的徒弟趙巧。
趙巧愛耍聰明,老愛與師傅作對。師傅名氣特别大,趙巧凡事都想超過師傅。師傅發明雨傘,他就發明鬥笠。因為幹活時,打着雨傘就沒有辦法做活路,發明了鬥笠,幹活就方便多了。師傅發明碾子,他就發明碓窩。以前窮人多,糧食很少,碾子一次需要許多糧食,發明了碓,一升可以鐳,二升也可以,方便了許多窮人。
趙巧有一根彎木,想把它推刨平整,卻老推刨不平,束手無策,便丢到一邊。魯班回家,看見趙巧的那截彎木,知道是趙巧做的活,沒有做上路。便對家裡的妻子說:“等哈趙巧回來,就說我到‘牛皮二灣’去了”。趙巧回來,師娘便說:“你師傅到‘牛皮二灣’去了,一時半會不回來。”
“留皮二彎”,一根彎木要刨平,彎的内側肯定不能刨得過多,要留皮,師傅說“牛皮二灣”,不是要我留皮嗎?趙巧拾起彎木一刨,沒費多少功夫就刨平整了。
一日,趙巧在家裡學習打犁。打犁,就是制作铧犁。要安裝一個手把,老裝不牢實,就想到師傅家中偷偷讨點學問。魯班知道徒弟在學打犁,假裝着外出,留着妻子在家。
趙巧到了師傅家裡,師傅不在,隻有師娘在家。趙巧便問:“師娘,師娘,師傅到哪裡去了?”師娘回答趙巧:“師傅剛剛出去不久,如果有人來找他的話,就說他到灣的去了。”
“到灣的去了。”趙巧頓悟,選了一顆彎的木頭做泥墩,就不用安裝手把了,拐彎的地方,直接推削成手把就牢固了。犁果然做成功了。
魯班為了方便老百姓灌溉,發明了龍骨車,龍骨車由許多小的木條做成,人用腳踩,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将水從低處舀到高處。看了師傅的龍骨車,趙巧心裡不服氣,就發明水車。隻要用水一沖,水車就轉,很省力。可是,趙巧把水車做好了,卻舀不起水來。趙巧估計師傅會來看稀奇,算好時間,便躲在河邊等師傅。魯班聽說趙巧在造水車,便去看他做得怎麼樣。魯班來到河邊,果然看見水車在轉,但就是舀不起水來。原來,趙巧隻做了水沖的木闆,當然舀不起水啦。“這個趙巧,砍竹筒就可以舀水噻。”魯班搖了搖頭,走了!
聽到師傅一說,趙巧高興得不得了,待師傅走後,趙巧馬上在水車上裝上竹筒,并一頭削尖,果然就可以舀水了。有了水車,老百姓幹活就更輕松了。魯班聽說趙巧把水車做成功了,魯班也不在外面說什麼樣,隻在師娘面前唠叨:“那個趙巧,可能在哪裡聽到我說了,真把水車裝上竹筒,就做成了。”
趙巧向魯班學師,發明了不少東西,名聲就大了起來。
魯班手藝高超,東海的龍王也知道了。龍王帶信,要魯班給他造個送燈台過去。龍王要送燈台,魯班不敢大意,連忙和徒弟商量,為龍王制作燈台。師徒倆連夜連晚,各自開始制作燈台。幾天之後,兩師徒把各自造出來的燈台一比。卻是兩個樣子,魯班用犀牛角雕的燈台,又黑,又粗糙;趙巧制作的燈台,是黃木梨木雕,特别精緻,比起師傅犀牛角雕的燈台,好看極了。
燈台做好了,要給龍王送去。趙巧搶着要去,這個難壞了魯班。因為魯班做的燈台,是犀牛角做的,可以避水,拿到水裡,水即讓道兩邊。要到龍王那裡去,回得來,那肯定得把犀牛角做的燈台一直放在身上才行。平時趙巧老不聽師傅的話,你說東,他做西,老和師傅反着幹。魯班想了很久,要讓趙巧把犀牛角燈台一直放在身邊,隻有正話反說。魯班把徒弟喊在屋裡,要他把兩隻燈台都帶去,反複叮囑趙巧,送龍王的時候,一定要送老師做的燈台。
這次出行,趙巧在路上想,平時我老和師傅唱反調,讓師傅不操心,這次一定要按師傅反複叮囑,如果再不聽師傅的話,那就再也對不起師傅了。一定要把師傅做的燈台送給龍王。
趙巧去了東海,沒有能回來。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