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文明最大的區别?由本次俄烏沖突想到的曾有艱澀的大部頭學科巨制将人類的活動按生産力與生産關系來進行研究,甚為歎服由各自的曆史延伸出來的東西方文明在現實世界裡明顯的存在着差異,甚至産生碰撞和沖突,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東西方文明最大的區别?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由本次俄烏沖突想到的
曾有艱澀的大部頭學科巨制将人類的活動按生産力與生産關系來進行研究,甚為歎服。由各自的曆史延伸出來的東西方文明在現實世界裡明顯的存在着差異,甚至産生碰撞和沖突。
東西方文明都是在講述生産力和生産關系的演化。起源于陸地上的農耕文化,東方文明注重生産關系(具體表象為人際關系),古往今來的官僚和階級制度鞏固從家到國的各級團體(或者西化觀念裡的團隊概念),公/共有制占主導地位,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強調團結就是力量,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傾向于靠上一級權力來協調,法律地位和作用降低。這一套文明是以儒家思想來強化,後來引入的佛家思想輔助了個人修養,雖然從洋務運動開始到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使我們堅信引進西方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的觀念,但相比而言共産主義思想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深入千家萬戶而顯示出更加茁壯地成長,如今已四處漫然滋長并走緩步向世界。而人數有限的美西方文明,來源于商業和海洋文明(或者(海/強盜)曆史),更加側重的是生産力發展,着重解決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以資本主義為驅動,更加強調個人作用和收益(從而弱化集體概念和等級體制)以及私有制,保護和激發為解決自然界現實現象和問題從而進行發明創造的專利制度更加深入人心,逐漸形成了強大的科學技術和先進的武器裝備,并且人與人之間的利益分配更傾向于商業化而非權力。進而發生在西方的多次工業革命昭示了生産力的極速發展與叠代,同時在生産關系上發展出以法律為準繩的契約精神來約束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現如今這兩種文明的優劣點和沖突都在現實世界中有具體的體現,沒有一種是絕對理想的,并且二者的意識形态之間又非是絕緣狀态的非黑即白,更多地呈現為你中有我我中也有你。前者更容易形成集權和權力概念而滋生腐敗,後者形成精緻的利己主義,也容易走進唯利是圖的走火入魔而萬劫不複的境地。
在一定地理區域上生活着的人們本來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尤其是同一個民族内部更應團結,不同的民族間起碼要相互尊重、求同存異。但由于東西方文明主導的人們的意識形态不同容易産生對立,當兩種意識形态碰撞卻維持表面上和諧的情況下,團結還是主流意識,反之激烈而尖銳的對立導緻民族分裂,國土分崩離析,人們遭受流血犧牲流離失所之苦。
我認為隻有基于全民意志的法律文明才能柔和二者,并各取所長兼容并蓄,形成社會主義,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走向全球,惠及普羅大衆共同發展。
過去兩個月的俄烏沖突牽動着全球幾十億人的心,各國民衆自覺或不自覺地形成了兩派對立,隐性地發展成了另一個戰場。俄烏本來就都是共産主義發源地的蘇聯的成員,主體民族被稱為斯拉夫兄弟,地理位置鄰近。且不論烏克蘭有多少比例的歐洲人,多少的家庭在兩個國家間代代血緣繁衍,如今刀兵相向令人扼腕歎息。
雖然在現如今的俄羅斯已不盛興蘇聯時期的共産主義,但意識形态并沒有完全褪去,仍然呈現東方文明的表象(集權),公/共有體制還是占主導地位或者大部分比例,尤其是在采用快速私有化的休克療法失敗後,國家政治強權迅速掰回到這種體制上來,雖然與蘇聯時期的體制相比,私有制占據相當大的比例,但公/共有體制仍是主導。這是與西方文明絕然不同的。
反觀烏克蘭,東部地區民衆親俄,蘇聯時期的思想印迹頗深,烏西由于更靠近歐洲(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民間交往與歐洲更甚,使民衆思想意識親歐(西)更明顯。當經濟發展不如人民意願的時候,推倒作為共産主義标志的列甯塑像洩憤,矛盾和沖突如此之深令人唏噓。不可調和時,國家内部嚴重對立到了分裂的邊緣,主權獨立完整危在旦夕。國家名義上必然強力鎮壓并導緻流血犧牲,各為保命各自抱上大腿,事态升級,戰争一發不可收拾,生靈塗炭。
然而想靠近西方文明發展經濟的初衷是好的,但想通過加入一個軍事組織來加深對抗隻會招緻不可預測的後果。
總之,西方不是烏托邦式的極樂世界,東方也不是魔窟。
後記:作者非專業哲學或思想領域工作者,隻是發表随想,不當之處請讀者大人多包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