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消費金融是哪個公司?四大行旗下唯一一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增資獲批,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中銀消費金融是哪個公司?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四大行旗下唯一一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增資獲批。
注冊資本增加,第一二大股東不變
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銀保監局官網獲悉,上海銀保監局批複了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中銀消費金融”)變更注冊資本的申請,同意中銀消費金融将注冊資本由8.89億元增至15.14億元。
增資後,中銀消費金融的股東分别為: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出資64801.42萬元,出資比例為42.8%;百聯集團有限公司出資33420.63萬元,出資比例為22.08%;上海陸家嘴金融發展有限公司出資20343.78萬元,出資比例為13.44%;中銀信用卡(國際)有限公司出資20034.17萬元,出資比例為13.23%;深圳市博德創新投資有限公司出資8800萬元,出資比例5.81%,北京紅杉盛遠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出資4000萬元,出資比例為2.64%。增資後,中國銀行和百聯集團依舊維持第一大股東、第二大股東位置。
上海銀保監局批複顯示,中銀消費金融應自批複之日起6個月内完成有關法定變更手續,并向該局報告。如未在規定期限内完成變更,該批複失效。
中銀消費金融成立于2010年6月,初始注冊資本為5億元,是全國首批四家消費金融公司之一,中國銀行旗下的綜合經營公司,上海第一家消費金融公司。官網介紹,中銀消費金融擁有擁有“抵押消費貸款”、“信用消費貸款”、“交易分期消費貸款”線上線下融合的三大産品體系。目前中銀消費金融的産品分為信用貸款、商戶專享貸、互聯網貸款三大類,覆蓋場景包括教育培訓、裝修、汽車、租房、婚慶等,也針對職場人士和大學生等提供信用貸款。
曾在四年前完成一次增資
中銀消費金融成立于2010年6月,注冊資本家5億元,原始股東為中國銀行、百聯集團、上海陸家嘴金融發展有限公司。
2015年8月,中銀消費金融引入中銀信用卡(香港)、博德創新、紅杉盛遠三家新股東,資本金增至8.89億元,完成首輪增資。根據當時上海銀監局的一份批複顯示,上述三家新股東出資額分别為1.1億元、8800萬元和4000萬元,出資比例分别為12.37%、9.9%和4.5%。
在引進新股東的同時,中銀消費金融三家發起股東也進行了增資,其中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增資1.008億元至3.558億元,持股比例變為40.02%,百聯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陸家嘴金融發展有限公司分别增資3350萬元和1670萬元至1.835億元和1.117億元,出資比例為20.64%和12.57%。由此,中銀消費金融也成為了一家混合所有制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
去年淨利潤下滑近60%,或因資本金限制導緻主動壓縮信貸業務規模
财務數據顯示,中銀消費金融2018年度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5.59億元,同比下降幅度高達59.35%。
中銀消費金融這兩年淨利潤波動幅度較大。2016年度該公司實現淨利潤5.34億元,同比增長168.50%;2017年度該公司實現淨利潤13.75億元,同比增長156.05%。2016年、2017年、2018年,中銀消費金融的營業收入逐年增加,分别為23.47億元、39.51億元、50.59億元。
截至2016年、2017年、2018年末,中銀消費金融資産總額分别為270.32億元、397.91億元、362.17億元,資本充足率為9.73%、10.43%、10.95%,不良貸款率分别為3.06%、2.82%、3.15%。
從業務收入構成來看,中銀消金營業收入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利息收入,包括向客戶定期收取的貸款利息及向商戶收取的貼息收入;二是手續費收入,主要包括貸款分期手續費和商戶貼息手續費收入。2018年,中銀消金實現利息收入67.48 億元,手續費及傭金收入1.40億元。
聯合資信今年7月30日發布的跟蹤評級報告顯示,中銀消費金融早于2018年上半年就啟動了35億元的增資計劃,但由于增資工作進程緩慢,在前期消費信貸業務快速發展對資本消耗較為明顯的背景下,中銀消費金融資本金的限制使其2018年下半年主動壓縮信貸業務規模,因此資産規模有所下降,營業收入增速随之放緩,同時信貸業務規模的壓縮使其不良貸款率和逾期貸款占比上升,較大的核銷規模也使其撥備計提力度加大,進而導緻淨利潤和盈利指标均明顯下滑;考慮到目前其增資時間具有一定不确定性,短期内仍需關注資本限制對其業務發展、盈利水平和資本充足性等方面的影響。
(責任編輯:趙金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