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人高濂在《遵生八箋》中寫道:“文房器具,非玩物等也。古人雲:筆精墨良,人生一樂。”事實上,書齋生活對中國古代文人而言,不但是生活中的一樂事,更是心靈的栖居地。
而今,随着當下書畫與收藏熱的興起,文房中的紙、墨、硯、印章等用具,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越來越多的拍賣行推出文房專場,越來越多的新藏家加入宣紙收藏這一領域,文房收藏正在以“小而雅、小而精”的魅力博得人們的關注。
先說一段由佳紙引發的佳話
大書法家啟功藏有一卷宋代的藏經白麻宣紙,流傳千年,質地堅韌。20世70年代時,他将此紙送給好友陳英。陳英看到如此佳紙,遂以紙之名,邀請海内書畫家齊筆揮毫。據悉,此作由吳作人起筆,黃胄繼寫新疆舞步與飼雞兩段,王雪濤、李苦禅等名家皆以平素擅長之題材應命,啟功細寫朱竹坡石收關。李可染書“墨林集錦”四字引首,始稱完璧。此幅作品在2010年的拍賣市場中,估價120萬至200萬元,最後以1232萬元成交。
我國流傳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書畫,用的都是名貴宣紙。一直以來,以好紙為載體的名畫拍得高價,使人們忽視了宣紙本身的價值。其實,真正的宣紙本身就很珍貴。不是所有的宣紙都叫宣。業内對“宣”下了一個定義:“利用産自安徽泾縣及周邊地區的沙田稻草和青檀皮,在泾縣範圍内,用泾縣特有的山泉水以及傳統工藝精制而成”。宣紙因産于安徽宣州而得名,現主要産于安徽泾縣。2002年,政府對此地采取了原産地保護,也在一定程度上驅動了宣紙收藏熱。
2012年春拍,北京都市聯盟拍賣公司首次推出“中國陳年老宣紙專場”,不僅所有标的百分之百成交,還創下多項紀錄。其中,150餘刀以“紅星牌”為代表的陳年老宣共拍得265.7萬元;被認為現僅有一刀存世的“紅星牌”公私合營時期四尺黃料夾宣,以落槌價38萬元奪魁。這個結果令很多人震驚不已。
書畫愛好者陳一凡說:“自2010年上半年以來,宣紙就一路爬坡,以知名品牌紅星宣紙為例,淨皮從一刀350元先後漲到380元、416元、696元,今年八九月漲到每刀850元左右。”他介紹,原産地保護、原材料青檀皮與人工成本上漲,共同促進了宣紙的“供不應求”現狀。宣紙屬于人工造紙,其加工過程要經過100多道工序,每天工資200元都招不到熟練的工人。
中國宣紙集團公司董事長胡文軍強調,宣紙是天然的收藏投資品。其一,它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造紙工藝從唐朝至今延續1000多年;其二,宣紙紙壽千年,利于保存。實驗證明,在所有紙張的壽命中,有的是30年、50年,有的是60年、100年,唯獨宣紙能保存1000年,是不折不扣的“千年壽紙”。
據了解,宣紙分類方法很多,按加工方法可分生宣、熟宣和半熟宣等三大類;按宣紙制作用料配比不同,又可分為棉料、皮料、淨料等類别。規格上有四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四、丈八等。品牌有“紅星”、“汪六吉”、“汪同和”、“白鹿”、“雞球”、“金星”等,其中又以紅星牌最受認可。
專家把脈:宣紙收藏三要點
第一,宣紙收藏品牌正宗。宣紙收藏雖然不能完全排除收藏其他地區所産的紙張精品,但根本意義上還是要收藏得到原産地保護的,才最具有收藏價值和意義。
第二,宣紙收藏整刀收藏。宣紙一般是按刀生産、包裝的,每一刀都是封好的,配有合格證、印章等可證明其産地及生産年份的标志。如果是作為收藏或投資的宣紙,最好是整刀未拆封的,這樣來源、年份等信息都比較清楚明了,不會産生歧義。
第三,宣紙收藏注重特色。目前宣紙每年的産量僅有600多噸,由于受特殊的原材料和工藝限制,大幅度增産幾乎沒有可能。收藏者在收藏普通宣紙的同時,應該把重點放在批量有主題的特種紙上,尤其是為重大題材生産的各種紀念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