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
平時在外人,或者不熟悉的人面前,保持的像個沒事兒人一樣。
但是在自己親近的人,或者可以信賴的人面前,情緒總是會随機爆發。
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
其實,也很讨厭這樣的自己,動不動就發脾氣。
發完脾氣之後,也會後悔。
但是,這種性格是怎麼養成的呢,跟你小時候的經曆有關。
通常,在父母的情緒暴力當中長大的孩子,比一般人更難控制自己的情緒。
因為他從小就不知道該如何控制這種情緒,隻知道随機爆發出來。
這也不是他自己想要的,但就是控制不了。
二,動不動就會流淚大哭
比如看到一個感人的電影,或者說遇到比較難過的事情。
可能别人不覺得怎麼樣,但是自己就忍不住崩潰了。
還有跟别人發生争執的時候,自己先不争氣的流眼淚。
這是因為,你在這種争吵當中,潛意識突然記起小時候。
無論你說什麼,父母都不相信你,也不理解你,而是冷落你,用他們自己的想法去判定。
那種自己不被相信,不被重視的感覺,再次湧上心頭,忍不住就會崩潰流淚。
三,讨好型人格
正常情況下,人如果受了傷害或者委屈,就不會選擇跟對方繼續來往。
但是受過原生家庭傷害的人,總是會委屈自己,來獲得别人的認可。
或者用自己的犧牲,來停止沖突。
因為,從小你父母對你的關心和愛,都是“有條件的”。
你從來就不覺得,自己通過“做自己”就能獲得愛。
所以你總是在付出,總是在犧牲,總是在讨好。
四,總是很悲觀,甚至有厭世傾向
經常覺得人生沒啥意思,遇到好事,也就短暫的開心一下。
遇到壞事,會覺得特别悲觀。
因為你從小就沒有自信,不相信你的人生會變好。
你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過正面溫暖的鼓勵,所以就很悲觀。
五,渴望被認可
你總是非常努力,甚至過度努力,隻為獲得父母的認可。
父母的認可和愛,對你來說太難獲取了。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父母既然生下你,就有義務撫養你,對你好,把所有的愛都給你。
你也并不是要求父母多有錢,或者給你多好的生活條件。
絕大多數小孩子,其實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的關心,理解,保護,陪伴和無條件的愛。
但是在這種匮乏愛的環境裡長大的小孩,就會拼命的去争取一些他們原本應該得到的東西。
六,覺得自己不夠好,又自卑又敏感,但同時又很要強
你總是習慣跟别人比較。
而且總是拿自己的短闆,跟别人的長處去比較。
拿自己沒有的東西,去跟别人擁有的東西去比較。
永遠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因為這個原因你一直都很自卑,很敏感,擔心别人瞧不起你。
但同時,你也不想乞求任何人的憐憫。
如果是求來的東西,你甯願不要。
七,經常壓抑自己的感受,不會表達自己
當小孩子對父母提出要求的時候,父母總有無法滿足的情況。
這很正常。
大家都是普通人,普通家庭,孩子要星星要月亮那肯定是滿足不了的。
但有些父母,他不會認真跟孩子解釋,為什麼不能要這個東西。
而是會轉移話題,指責小孩:“你太不懂事了。”
其實這是父母把壓力轉嫁給小孩。
你不能給孩子提供某個他想要的東西,這不怪你,每個人能力有限,是很正常的。
但有些父母他不想承認自己能力有限,轉而指責孩子要求的太多,這是偷換概念。
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壓抑自己的真實感受,對父母關上心門。
八,任何美好的事物都覺得自己不配
當你擁有一個好東西,或者别人送你好東西的時候,你第一想法不是開心,而是惶恐。
你會自問“我配嗎?”
當你很開心很快樂的時候,突然一個念頭就會閃過腦海:
“别太開心了,小心樂極生悲。”
這樣的你,在小時候應該是沒有受到過什麼正面的誇獎和鼓勵。
讓你對一切美好的事物,并不是抱有希望而是懷着一種惶恐不配的心态。
九,社恐,社交圈狹窄,交不到朋友
你經常把自己封閉起來。
其實你也想認識一些新朋友,但是由于你受過情感的傷害。
你怕真心的付出換來的是背叛和嘲笑。
面對朋友的邀請,隻想逃避,從而越來越孤僻。
讨論
以上9個迹象,說明你受過原生家庭的傷害。
你占了幾條?
歡迎評論區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