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中常用的成語?【席不暇暖】出處:《世說新語·德行》 陳(仲舉)曰:“武王式商容之間,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世說新語中常用的成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席不暇暖】
出處:《世說新語·德行》 陳(仲舉)曰:“武王式商容之間,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釋義:連席子還沒有來得及坐熱就起來了。原指東奔西走,不得安居。後形容很忙,多坐一會兒的時間都沒有。
近義詞:應接不暇、日理萬機
反義詞:無所事事
【難兄難弟】
出處:《世說新語·德行》 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争之不能決。咨之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釋義:原義形容兩兄弟都好,才能相當,難分上下,今指共過患難的人或都處于同樣困境(環境艱苦)的人,含貶意。
近義詞:一丘之貉、不相上下
反義詞:大相徑庭、判若雲泥
【身無長物】
出處:《世說新語·德行》 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因語恭:“卿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恭無言。大去後,既舉所坐者送之。既無餘席,便坐薦上。後大聞之,甚驚,曰:“ 吾本謂卿多,故求耳。” 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釋義:除自身外再沒有多餘的東西。形容貧窮。 常誤用來形容沒有特長。
近義詞:阮囊羞澀、家徒四壁
反義詞:綽有餘裕、豐衣足食
【割席斷交】
出處:《世說新語·德行》 管甯、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甯讀如故,歆廢書出看。甯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釋義:用來比喻朋友之間因為志不同道不合而絕交。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出處:《世說新語·言語》 孔文舉年十歲,随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韪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韪大踧踖。
釋義:小孩子從小便生性聰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小時雖然很聰明,一到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的。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出處:《世說新語·言語》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複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釋義:鳥巢既傾覆,其卵當皆破,用來比喻事之整體被毀滅,其個體也無以保全。
【黑白分明】
出處:《世說新語·言語》 稽中散語趙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風,恨量小狹。”
釋義: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畫面清楚。
近義詞:泾渭分明、一清二楚
反義詞:不分皂白、混淆是非
【吳牛喘月】
出處:《世說新語·言語》 滿奮畏風,在晉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奮有難色。帝笑之,奮答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
釋義: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過分懼怕,而失去了判斷的能力,也形容天氣酷熱。
近義詞:蜀犬吠日
【千裡莼羹】
出處:《世說新語·言語》 陸機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斛羊酪,指以示陸曰:“卿江東何以敵此?”陸曰:“有千裡莼羹,但未下鹽豉耳”
釋義:多作思鄉之辭。
【百感交集】
出 處:《世說新語·言語》 衛階洗馬初欲渡江,形神慘悴,語左右雲:“見此茫茫,不覺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複誰能遣此。”
釋義:各種感觸交織在一起,形容感觸很多,心情複雜。
近義詞:浮想聯翩
反義詞:心如枯槁
【楚楚可憐】
出處:《世說新語·言語》 高世遠時亦鄰居,語孫曰:“松樹子非不楚楚可憐,但永無棟梁用耳!”孫曰:“楓柳雖合抱,亦何所施?”
釋義:原指幼松叢密柔弱,後形容女子形體姿态嬌柔可愛,也形容神情凄楚或處境令人可憐。
近義詞:妩媚動人
反義詞:令人作嘔
【雲興霞蔚】
出處:《世說新語·言語》 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雲:“千岩競秀,萬壑争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
釋義:象雲霞升騰聚集起來,形容景物燦爛絢麗。
近義詞:五彩缤紛、花團錦簇
反義詞:漆黑一團、暗淡無光
【千岩萬壑】
出處:《世說新語·言語》 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雲:“千岩競秀,萬壑争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
釋義:形容峰巒、山谷極多。
近義詞:千山萬水
反義詞:一馬平川
【應接不暇】
出處:《世說新語·言語》 王子敬雲:“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
釋義:指美景繁多,來不及觀賞,後多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應付不過來。
近義詞:目不暇接
反義詞: 應付裕如
【一覽無餘】
出處:《世說新語·言語》 江左地促,不如中國,若使阡陌條暢,則一覽而盡,故纡餘委曲,若不可測。
釋義: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見了,形容建築物的結構沒有曲折變化,或詩文内容平淡,沒有回味。
近義詞:一目了然、盡收眼底
反義詞:一鱗半爪、目不暇接
【骨肉相殘】
出處:《世說新語·政事》 仲弓曰:“盜殺财主,何如骨肉相殘?”
釋義:比喻自相殘殺。
近義詞:同室操戈、兄弟阋牆
反義詞:情同手足、輔車相依
【牖中窺日】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 北人看書,如顯處視月,南人學問,如牖中窺日。
釋義:比喻見識不廣。
近義詞:管中窺豹、坐井觀天、以蠡測海
反義詞:高瞻遠矚、見多識廣、深謀遠慮
【拾人牙慧】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 殷中軍雲:“康伯未得我牙後慧。”
釋義:原指言談中所流露漂亮言辭,後比喻拾取他人一言半語為己用,或抄襲他人的語言或文字。
近義詞:人雲亦雲
反義詞:标新立異
【标新立異】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 支道林在白馬寺中,将馮太常共語,因及逍遙。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異義于衆賢之外,皆是諸名賢尋味之所不得。
釋義:原指獨創新意,立論與衆不同。後來多指提出新奇的主張,創造新奇的式樣;有時帶貶義,指另搞一套。
近義詞:别出心裁、獨樹一幟
反義詞:故步自封、墨守成規
【登峰造極】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 簡文雲:“不知便可登峰造極不?然陶練之功,尚不可誣。”
釋義:比喻學問、技藝等已達到最高的境界。也比喻幹壞事猖狂到了極點。
近義詞:歎為觀止、空前絕後
反義詞:平淡無奇、屢見不鮮
【相煎何急】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 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釋義:比喻兄弟或朋友之間自相殘殺或迫害。
近義詞: 同室操戈、相煎太急
反義詞: 情同手足、親密無間
【擲地有聲】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 孫興公作《天台賦》成,以示範榮期,雲:“卿試擲地,要作金石聲。”
釋義:形容語句言詞巧妙華美、語言铿锵有緻。
近義詞:字字珠矶
反義詞:诘屈聱牙
【倚馬可待】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 桓宣武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倚馬前令作,手不掇筆,俄得七紙,殊可觀。
釋義:倚在即将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寫得快。
【義形于色】
出處:《世說新語·方正》 魏文帝受禅,陳群有戚容。帝問曰:“朕應天受命,卿何以不樂?”群曰:“臣與華歆,服膺先朝,今雖欣聖化,猶義形于色,”
釋義:伸張正義的神态在臉上流露出來,形容非常義憤。
近義詞:義正詞嚴、義憤填膺
反義詞:理屈詞窮、無理取鬧
【知難而退】
出處:《世說新語·方正》 或謂鐘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古之道也。”
釋義:見到困難就後退。
近義詞:望而卻步
反義詞:勇往無前
【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出處:《世說新語·方正》 王子敬數歲時,嘗看諸門生摴蒲,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競。”門生輩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釋義:從竹管的小孔中看豹,隻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隻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有時可以作“管中窺豹,略見一斑”,比喻從觀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測全貌。
近義詞:坐井觀天
反義詞:縱覽全局
【拂袖而去】
出處:《世說新語·方正》 子敬瞋目曰:“遠慚荀奉倩,近愧劉真長。’遂拂袖而去。”
釋義:形容生了氣,一甩袖子就走了。
近義詞:揚長而去
反義詞:不期而遇
【布衣之交】
出處:《世說新語·方正》 王爽與司馬太傅飲酒,太傅醉,呼王為小子。王曰:“亡祖長史,與簡文皇帝為布衣之交;亡姑、亡姊伉俪二宮,何小子之有?”
釋義:形容平民之間的友誼或貧寒時的友誼。
近義詞:莫逆之交
反義詞:酒肉朋友
【舉止自若】
出處:《世說新語·雅量》 裴叔則被收,神氣無變,舉止自若
釋義:形容臨事鎮定,舉動不失常态。
近義詞:鎮定自若
反義詞:驚荒失措
【入幕之賓】
出處:《世說新語·雅量》 謝含笑曰:“郗生可謂入幕之賓也。”
釋義:比喻關系親近的人或參與機密的人。譏諷婦女私姘的男人,亦用此語。
【神色自若】
出處:《世說新語·雅量》 初見謝失儀,而神色自若,坐上賓客相貶笑。
釋義:神情臉色毫無異樣。形容在異常情況下态度鎮定,神情不變。
近義詞:從容不迫、不慌不忙
反義詞:驚慌失措、手足無措
【怅然若失】
出處:《世說新語·雅量》 王讀,殷笑之不自勝,王看竟,亦不言好惡,但以如意帖之而已,殷怅然自失。
釋義:心情恍惚,沒了主意,像失去什麼似的煩惱不痛快。
近義詞:若有所失、六神無主
反義詞:泰然自若、若無其事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出處:《世說新語·雅量》 後有人向庾道此,庾曰:“可謂以小人之慮,度君子之心。”
釋義:指用卑劣的想法去推測正人君子的心思。
近義詞:以升量石
反義詞:将心比心
【志大才疏】
出處:《世說新語·識鑒》 伯仁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識暗,好乘人之弊,此非自全之道。
釋義:指人志向大而才能不足
近義詞:眼高手低
反義詞:雄才大略
【棟梁之材】
出處:《世說新語·賞譽》 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雖磊砢有節目,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
釋義: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擔當國家重任的人才。
同義詞:出類拔萃
反義詞:庸碌之輩
【撥雲見日】
出處:《世說新語·賞譽》 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鏡也,見之若撥雲霧睹青天。”
釋義:撥開烏雲見到青天。比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疑團消除,心裡頓時明白。
近義詞:豁然開朗、水落石出
【皮裡陽秋】
出處:《世說新語·賞譽》 桓茂倫雲:“褚季野皮裡陽秋。”謂其裁中也。
釋義:指表面不露好惡、不表态度,但内心實際上是有褒貶的。
近義詞:指桑罵槐、委婉曲折
反義詞: 心直口快、開門見山
【金玉滿堂】
出處:《世說新語·賞譽》 王長史謂林公:“真長可謂金玉滿堂。”
釋義:金玉财寶滿堂,形容财富極多。也用來形容學識豐富。
近義詞:堆金積玉
反義詞:家徒四壁
【堕雲霧中】
出處:《世說新語·賞譽》 王仲祖劉真長造殷中軍談,談竟俱載去,劉謂王曰:“卿故堕其雲霧中。”
釋義:落入迷茫的雲霧中間。比喻迷惑不解。
反義詞:豁然開朗
【後起之秀】
出處:《世說新語·賞譽》 範豫章謂王荊州:“卿風流逸望,真後來之秀。”
釋義:指後來出現的或新成長起來的優秀人物。
近義詞:青出于藍
【以天下為己任】
出處:《世說新語·品藻》 陔曰:“通雅博暢,能以天下聲教為己任者,不如也。明練簡至,立功立事,過之。”
釋義:把國家的興衰治亂作為自己的責任。
【一丘一壑】
出處:《世說新語·品藻》 明帝問謝鲲:“君自謂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廟堂,使百僚準則,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
釋義:用來比喻歸隐山野、縱情山水、放縱曠達的情懷。
【老生常談】
出處:《世說新語·規箴》 何晏、鄧揚令管辂作卦,雲:“不知位至三公不?”卦成,辂稱引古義,深以戒之。揚曰:“此老生之常談。”
釋義:老書生經常說的話。比喻人們聽慣了的沒有新鮮意思的話。
近義詞:陳詞濫調、老調重彈
反義詞:标新立異、真知灼見
【肅然起敬】
出處:《世說新語·規箴》 弟子中或有惰者,遠公曰:“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原朝陽之晖,與時并明耳。”執經登坐,諷誦朗暢,詞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肅然增敬。
釋義: 肅穆地産生恭敬欽佩的态度或心情。
近義詞:畢恭畢竟
反義詞:嗤之以鼻
【旁若無人】
出處:《世說新語·豪爽》 帝令取鼓與之,(王敦)于坐振袖而起,揚槌奮擊,音節諧捷,神氣豪上,傍若無人,舉坐歎其雄爽。
《世說新語·簡傲》 康揚槌不辍,旁若無人,移時不交一言。
釋義:身旁好像沒有人。形容态度傲慢,自高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裡,也形容态度自然、鎮靜自如的樣子。
近義詞:目中無人
反義詞:衆目睽睽
【面如傅粉】
出處:《世說新語·容止》 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脤。既啖,大汗出,以硃衣自拭,色轉皎然。
釋義:形容男子美貌。
【鶴立雞群】
出處:《世說新語·容止》 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釋義:像鶴站在雞群中一樣。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裡顯得很突出。
近義詞:出類拔萃、超群絕倫
反義詞:相形見绌、濫竽充數
【自慚形穢】
出處:《世說新語·容止》 骠騎王武子是衛玠之舅,隽爽有風姿,見玠歎曰:“珠玉在側,覺我形穢。”
釋義:自己為自己形象不體面或自覺不如别人而羞愧。
近義詞:自愧不如
反義詞:自命不凡
【珠玉在側】
出處:《世說新語·容止》 骠騎王武子是衛玠之舅,隽爽有風姿,見玠歎曰:“珠玉在側,覺我形穢。”
釋義:比喻德才等各方面都超過自己的人就在自己身邊。
【觀者如堵】
出處:《世說新語·容止》 衛玠從豫章至下都,人久聞其名,觀者如堵牆。
釋義:觀看的人像堵牆一樣,形容觀看的人很多。
近義詞:座無虛席、水洩不通
反義詞:冷冷清清
【琳琅滿目】
出處:《世說新語·容止》 今日之行,觸目見琳琅珠玉
釋義:比喻随處可見珍異的物品、出色的文章或傑出的人才。
近義詞:美不勝收
反義詞:滿目瘡痍
【國破家亡】
出處:《世說新語·賢媛》 徐曰:“國破家亡,無心至此。今日若能見殺,乃是本懷。”
釋義:國家覆滅、家庭毀滅。
反義詞:國泰民安
【獨木難支】
出處:《世說新語·任誕》 元裒如北夏門,拉捋自欲壞,非一木所能支。
釋義:一根木頭難以支撐要倒塌的東西,比如單薄的力量無法維持全局。
近義詞:力不從心、孤掌難鳴
反義詞:力挽狂瀾、衆志成城
【引人入勝】
出處:《世說新語·任誕》 王衛軍雲,“酒正自引人着勝地。”
釋義:引人進入佳境,現多用來指風景或文藝作品。
近義詞:令人神往
反義詞:味同嚼蠟
【一往情深】
出處:《世說新語·任誕》 桓子野每聞清歌,辄喚奈何。謝公聞之曰:“子野可謂一往有深情。”
釋義:指對人或對事物傾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
近義詞:深情厚意、情深意重
反義詞:朝三暮四、朝秦暮楚
【乘興而來,興盡而返】
出處:《世說新語·任誕》 人問其故,王(子猷)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安道)?”
釋義:趁着當時的興緻而來,興緻滿足了就返回。指興緻融景而産生,又随興緻被破壞而改變最初的想法。
【攀龍附鳳】
出處:《世說新語·排調》 猶以文采可觀,意思詳序,攀龍附鳳,并登天府。
釋義:比喻依附帝王以成就功業或揚威。也用來比喻依附有聲望的人以立名。
近義詞:攀高結貴
反義詞:安貧守道
【普天同慶】
出處:《世說新語·排調》 元帝皇子生,普賜群臣,殷洪喬謝曰:“皇子誕育,普天同慶,臣無勳焉,而猥頒厚赉。”中宗笑曰:“此事豈可使卿助邪?”
釋義:整個天下一塊慶祝。
近義詞:舉國歡騰
反義詞:哀鴻遍野
【空洞無物】
出處:《世說新語·排調》 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無物,然容卿輩數百人。”
釋義:沒有什麼内容,沒有東西,多指言談、文章極其空泛或不切實際。
近義詞:空空如也、有名無實
反義詞:名副其實、言之有物
【後生可畏】
出處:《世說新語·排調》 郗重熙與謝公書,道:“王敬仁聞一年少懷問鼎,不知桓公德衰?為複後生可畏?”
釋義:指青年人勢必超過前輩,令人敬畏。
近義詞:少年老成
反義詞:少不更事
【漸入佳境】
出處:《世說新語·排調》 顧長康啖甘蔗,先食尾。問所以,雲:“漸至佳境。”
釋義: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從上到下,越吃越甜。後比喻境況逐漸好轉或興趣逐漸濃厚。
近義詞:佳境漸至
反義詞:急轉直下
【咄咄逼人】
出處:《世說新語·排調》 桓曰:“矛頭淅米劍頭炊。”殷曰:“百歲老翁攀枯枝。”顧曰:“井上辘轳卧嬰兒。”殷有一參軍在坐,雲:“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
釋義:形容氣勢洶洶,使人難堪。也指形勢發展迅速,給人壓力。
近義詞:盛氣淩人
反義詞:和顔悅色
【顧名思義】
出處:《世說新語·排調》 桓南郡與道曜講老子,王侍中為主簿,在坐。桓曰:“王主簿,可顧名思義。”
釋義:看到名字,就可以想到含義。
近義詞:望文生義
反義詞:名不符實
【望梅止渴】
出處:《世說新語·假谲》 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釋義: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或别人。
近義詞:畫餅充饑
反義詞:心想事成
【咄咄怪事】
出處:《世說新語·黜免》 殷中軍被廢後,在信安,終日恒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釋義:使人驚訝的怪事,形容事情不合常理,讓人無法理解。
近義詞:不可思議
反義詞:天經地義
【流芳百世】、【遺臭萬年】
出處:《世說新語·尤悔》 桓公卧語曰:“作此寂寂,将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後世,亦不足複遺臭萬載邪?”
釋義:流芳百世指美好的名聲在後世永久流傳
遺臭萬年指人雖死了,但壞名聲卻永遠傳了下去,遭人唾罵。
近義詞:流芳百世 永垂不朽、名傳千古
遺臭萬年 聲名狼藉、臭名昭著
反義詞:流芳百世 遺臭萬年、臭名遠揚
遺臭萬年 流芳百世、萬古流芳
【華亭鶴唳】
出處:《世說新語·尤悔》 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歎曰:“欲聞華亭鶴唳,可複得乎?”
釋義:形容不知及早隐退而遭受饞言、感慨平生以及留戀過去之意。
【卿卿我我】
出處:《世說新語·惑溺》 王安豐婦常卿安豐。安豐曰:“婦人卿婿,于禮為不敬,後勿複爾。”婦曰:“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遂恒聽之。
釋義:形容男女相愛,十分親昵,情意綿綿。
近義詞:兒女情長
反義詞:視同陌路
【進退維谷】
出處:《世說新語·纰漏》 殷仲堪父病虛悸,聞床下蟻動,謂是牛鬥。孝武不知是殷公,問仲堪:“有一殷,病如此不?”仲堪流淚而起曰:“臣進退唯谷。”
釋義:形容無論是進是退,都處于困境之中。
近義詞:進退兩難、左右為難
反義詞:進退自如、左右逢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