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劍(原創)
衆所周知,讀後感是指讀了幾句名言、一段話、一篇文章、一段視頻或一本書後,把具體的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後感也可叫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文體,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簡單說,就是讀完書後的感觸。
寫讀後感,是每一個小學生必須學會的一項基本寫作技能。小學生寫讀後感,曆來是比較棘手的事情。尤其是我們邊遠山區的農村孩子更頭疼。
其實,寫讀後感是有章可循的。隻要我們在寫作前,認真研讀原文。寫作時,恰當運用方法,巧妙引用原文的内容或觀點,在此基礎上展開議論。然後由此及彼聯系實際際加以闡述,最後總結全文,提出觀點,就能寫出一扁較好的讀後感。
具體怎麼操作呢?根據前人的先進經驗和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粗淺地認為,教會學生掌握以下“絕招”,就可讓邊遠山區的農村孩子寫好讀後感。
一、讓孩子精讀文章,找到“感點”。
認真閱讀原文,認真領會文章精神是寫好讀後感的前提。“感”是從讀中産生的。不認真讀,就不能深刻領會原文的精神實質,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如果原文都沒讀懂,那就不可能寫出有價值的感想來。
精讀文章,就要做到一遍又一遍地讀,細細地品味。隻有在精讀中,我們才能深刻體會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文章中令人感動、引人思考的“點”,可能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能是文中的一個畫面、一個感人的情節。總之,哪一點最令你感動,哪一個地方撥動了你的心弦,哪一點就應該是你讀文章後的“感點”。
例如:六年級上冊學的《回家》這篇課文,講了海子在少年時代無論怎麼困難,都要千方百計地回家。但中年後生活條件好了卻很少回家。課文通過這一鮮明的對一比寫法,烘托出海子“為大家而舍小家”的高尚品質。作者把叙事與抒情緊密結合,在字裡行間飽含着人物的情感。父母對家境的無奈,對海子的疼愛、體諒、體貼。海子對父母的孝順,都流露在字裡行間。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激起了讀者的強烈共鳴。我們如果抓住這個“感點”,結合實際,挖堀出寫作素材,寫出來就是一篇比較好的讀後感。
二、圍繞“感點”,引述材料。
圍繞“感點”,引述材料,也就是筒介原文主要内容。适當地引用原文,引出自己的感受來源。在引用原文時,可以直接摘抄原文的重點語句,然後寫感想。也可以間接叙述原文内容,點出感想是從何處産生的。總之,一定要交代清楚“感”的由來。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否則就會喧賓奪主。很多同學隻會“讀”而不會“感”,所以就無感。照抄原文,以引述代替感想,這種寫法就成了對原文内容的介紹,從而使文章本末倒置。所以,在引用原文時,一定要側重與感點有關的内容,以便自然地引出下文。
三、分析材料,提煉“感點”。
分析材料,提煉“感點”,就是亮明基本觀點。對原文内容加以議論,引出下文的“聯系實際”。
寫讀後感,重點應落在“感”字上。針對原文提出自己的感受。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是寫好讀後感的關健。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兒地寫上,什麼都寫一點,就會什麼也講不深、講不透。如果重點部分像蜻蜓點水一樣擦肩而過,這樣的讀後感必然使文章很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寫,也可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真切,文章才感人。
四、聯系實際,縱橫拓展。
聯系實際,縱橫拓展,即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密切聯系實際發表感想。具體聯系你所了解的、聽到的、看到的社會實際或自己的思想、學習、生活實際,談感想感受。
同學們在寫讀後感的時候,最主要的就是聯系實際談感想。可以結合全文來談,也可以結合文章中的某一點來談。談自己的體會、自己的看法、自己這樣做後的結果……這樣,同學們認識問題的能力,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聯系實際,範圍很廣。既可聯系個人實際,也可聯系社會實際;既可以是教訓,也可是當前形勢;既可是童年生活,也可是班級或家庭情況。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系,都要突出肘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五、總結全文,升華感點。
總結全文,升華感點,就是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總結照應開頭的内容,再次強調感動的地方,總結自己受到的教育或啟發。
總結可以回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種方式結尾,都必須與前文貫通,渾然一體。
以上方法,隻是寫讀後感的基本套路。這些套路不是一成不變,要善于靈活掌握、應用。隻要靈活掌握了基本套路,就一定能寫出比較好的讀後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