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全球還有多少頭藍鲸

全球還有多少頭藍鲸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06:52:59

導讀:1、極地海域的磷蝦總重量有沒有100億噸?2、地球上磷蝦的總重量超過了其他所有動物的總重量,是真的嗎?3、随着全球氣候變暖和洋流循環路徑的改變,磷蝦的數量會大量減少嗎?4、地球上最大的動物藍鲸以微小的磷蝦為食,每天要吃下重達4噸的磷蝦,這是真的嗎?5、藍鲸會不會因為磷蝦數量的減少而滅絕?

國産“雪龍2”号極地科考船,已經跟随“雪龍”号的“腳步”,共同進行中國第38次南極考察,形成“雙龍探極”的科考新常态。這次考察将圍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開展大氣成分、水文氣象、生态環境等科學調查工作。當然了,南極高達數億噸的磷蝦資源,也是這次科考的内容之一。

全球還有多少頭藍鲸(全球有100億噸藍鲸一天吃8噸)1

全球最大動物藍鲸的主食,磷蝦

全球磷蝦的總重量究竟是多少,是否超過地球上其他各種動物總重量的總和?

磷蝦是一種非常小的甲殼類動物,大多數身長5、6厘米,以海洋中的浮遊植物以及浮遊動物為生,廣泛分布于南北極海域。磷蝦屬于濾食動物,它們會用胸肢把海洋中的浮遊生物過濾出來吃下。而浮遊植物在海洋中分布非常廣泛,所以磷蝦一般不需要長途跋涉覓食。大多數磷蝦會每天在海底與海面之間往返移動,它們在白天下潛到深海躲避掠食者,在黑夜裡浮到水面進食。

雖然個子小,膽子也小,但磷蝦是全世界總重量最高的動物,沒有之一。據傳全球磷蝦的總重量——也就是生物量,超過地球上其他所有動物加起來的總重量,高達100億噸——這是不是真的呢?

先不說磷蝦的總重量有沒有100億噸,就算是有,也不會是其他所有動物加起來的總重量,為什麼呢?

首先,全球人口目前已經接近76億,按照人均體重50公斤來算的話,總重量也有3.8億噸了。

其次,2015年美國農業部對全球牛活體個數的估計:在10億頭左右——這個數據包括存欄的飼養肉牛,以及印度牛、水牛、牦牛等,但不包括野牛。平均一頭牛的重量在400公斤左右,牛也有近4億噸的總重量了。

而且,美國農業部的資料顯示,2016年巴西的人均雞肉消費量達到43.8公斤,是全球平均水平的4倍——也就是說,全球每人每年吃雞大約11公斤,雞的總重量也在0.8億噸以上;而全球每年消費的豬肉和羊肉,也分别有1億噸上下。

全球還有多少頭藍鲸(全球有100億噸藍鲸一天吃8噸)2

無處不在的白蟻

還有,人們平時很常見的螞蟻和白蟻的總體重,也是相當驚人的。據科學家推算,螞蟻和白蟻的總重量和人類差不多重。

螞蟻和白蟻屬于昆蟲,而磷蝦是甲殼動物,包括昆蟲和甲殼類在内的節肢動物,它們總重量加起來占動物總重量的60%左右。

簡而言之,即便是磷蝦的生物量有100億噸,也絕對不會超過地球上其他動物總重量之和。

那麼,地球上的磷蝦的總重量究竟是多少呢?

過去,科學家估計南北極海域的磷蝦資源總量為10到50億噸,甚至也有人估計有100億噸。但根據科考實測結果來估計,磷蝦的蘊藏量為4到6億噸。但實際上,磷蝦資源量在每年都有很大的變化,也有可能超過10億噸。

也毫無疑問,在比較地球上現存各物種的總重量時,人類顯然不是最重的,而是磷蝦。

磷蝦雖小,卻是現存全球最大的生物的主食。

藍鲸體長33米,重達180噸,身型巨大,遠超過體型最大的恐龍。據傳藍鲸的舌頭有一頭大象那麼重,心髒約是一台皮卡車的大小,它身上的某些血管寬到可以讓人類從中遊過,光是它的尾鳍,就有一台小飛機的機翼那麼寬。假如把《聖經》約拿書中曾被大魚吞食的先知,注射到藍鲸的血管中,他就能在藍鲸動脈裡自由自在地遊泳,并被它緩慢、雄渾的脈搏每隔十秒鐘就被推進一次——當然了,事實并不是這樣,藍鲸的心髒隻有高爾夫手推車那麼大,重量在400公斤左右,最寬大的主動脈也隻有嬰兒能爬過。

全球還有多少頭藍鲸(全球有100億噸藍鲸一天吃8噸)3

重達180噸的藍鲸

藍鲸不僅有一副好身闆,還具有好胃口,吃飯飯香,身體倍棒。據BBC一部關于藍鲸的紀錄片介紹,藍鲸的主要食物是磷蝦,平均每天要吃掉4噸食物,其中有一大半是磷蝦。正是由于如此豐富的食物來源,而且生活在水裡沒有支撐體重的限制,所以藍鲸才能成功地生存。

相形之下,生活在北方海域的藍鲸,體型比生活于南極附近水域的藍鲸要小。這與它們食物的種類和數量有着密切的關系。相對來說,南極的磷蝦數量更多,也更集中,因此這裡的藍鲸也更大。事實上,藍鲸的食物還有其它甲殼類、小魚、水母、矽藻以及各種浮遊生物等。

當藍鲸腹中的食物少于2噸時,它就會有饑餓感。而要吃飯,就必須下潛到海洋深處。藍鲸突然将頭低下去,向海底下潛。一頭30米長的鲸魚低頭向下遊時,一條大大的尾巴,像謝幕一般慢慢地消失在黑暗中。藍鲸會潛入漆黑的海底深處,尋找數百萬隻獵物,以填滿它巨大的胃口。藍鲸下潛10分鐘後,大概下潛了200米,它在海水深處看見了,密密麻麻一大群在打旋的磷蝦。

在磷蝦聚集的地方,每立方米的水體就有上萬隻磷蝦。因此,從數量上來看,磷蝦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物種之一。

磷蝦之所以喜歡群居,是因為它們既沒有防身的武器,遊泳速度也不快,隻能依托密集的數量來增加逃生的幾率。磷蝦白天隐藏在黑暗之中。

發現獵物後藍鲸會繼續下潛50米,來到磷蝦群下方,它瞄準數以百萬計的食物,猛撲着穿過磷蝦群。

全球還有多少頭藍鲸(全球有100億噸藍鲸一天吃8噸)4

鲸須示意圖

像藍鲸這樣的巨人能填飽肚子實在是不可思議,這是個生命奇迹。藍鲸吻寬口大,嘴裡沒有牙齒,裡面可以輕松站立一個人;尤其是上颌寬大,向上凸起呈弧形,兩側挂有梳子一樣,高約半米、前後寬度超過3.5米的須闆,須闆上近400枚的鲸須,用于過濾食物;而且,藍鲸的胃和牛一樣有四個,位于咽喉部的第一胃又稱“食袋”,為食道部分膨大而變成的,胃壁肌肉發達而又有彈性。咽喉部有很多像手風琴風箱一樣的褶皺,能擴大又能縮小。當藍鲸張開如洞穴的口部時,褶皺打開,食袋的體積可變成原來的四倍,因而它能吸入與數噸重相當的海水,再用細密的齒狀鲸須闆,過濾出營養豐富的磷蝦與小螃蟹。

全球還有多少頭藍鲸(全球有100億噸藍鲸一天吃8噸)5

藍鲸咽喉部皺褶示意圖

進食中的藍鲸接着開足馬力,以波浪形的路線,在磷蝦群中上下向前穿梭,張開大口,将海水和大量磷蝦一起吞下;然後嘴巴一閉,用力使上颌兩側的兩排闆狀的鲸須,像篩子一樣濾過海水,将剩下的小蝦、小魚,吞而食之

藍鲸進食中的每一次猛撲,都要消耗大量的體力,所以它們的食量很大。成年藍鲸一次可以吞食磷蝦上百萬隻,一天可吃下4噸,有時甚至每天要吃掉8噸的磷蝦。海洋裡最大的生物,幾乎隻以微小的甲殼類動物為食。幸虧,它們有一張可以吞下小汽車的大嘴,又能趕上這麼多的食物,捕食的整個過程因此就變得非常簡單而又有效率。

而事實證明,體積就是藍鲸成功的秘訣。藍鲸每天都用大部分時間遊弋于稠密的浮遊生物叢中;之後,海面上便漂浮了藍鲸的糞便,在其磚紅色的黏糊液體裡面,全是磷蝦殘渣。

磷蝦并不是僅僅生活在極地海域。

磷蝦通常隻出現在寒冷的極地海域,但在靠近赤道的食物豐饒的海域裡,一年四季都能看見藍鲸。哥斯達黎加圓突區,是由一股冰冷而富含營養的上升流,形成一片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裡的遼闊海域。

海底深處的冷水,在這裡上升到熱帶溫暖海面下方,中美洲西部海風将表層溫暖海水推開,讓富含養分的冷水湧上來。上升流使得深處的冰冷海水,和表面的溫暖海水交界處的水層憑空凸出10米之高,不同溫度海水的邊界狀似圓突。深處湧上來的冰冷、少氧的海水,攜帶着大量硝酸鹽、磷酸鹽和矽酸鹽等營養物質,這種深海的饋贈在海洋中形成一片富饒的“綠洲”。上湧的營養物質哺育着微小的浮遊植物,而這些植物又成了浮遊動物的美食,磷蝦因此大量繁殖,從而引來大得異乎尋常的最大動物。

全球還有多少頭藍鲸(全球有100億噸藍鲸一天吃8噸)6

赤道附近圓突區裡的密集磷蝦

但出現在這裡的藍鲸,并非是固定生活在這裡的一個鲸群,它們都是來此旅遊的觀光客。這裡是太平洋藍鲸的主要繁殖場地,也是大多數幼鲸的誕生地點。

但正是由于圓突區的熱帶海洋環境特殊,讓磷蝦也能在這裡蓬勃發展。這正是藍鲸留在這裡的原因。

無獨有偶,在印度洋斯裡蘭卡附近溫暖的熱帶海域中,也有藍鲸生活,而且它們似乎常年栖息在這裡,并不遷移。斯裡蘭卡海岸外的藍鲸,生活似乎更加詩情畫意,它們不停地用歌聲表達自己的心聲,重複吟唱隻有四個音符組成的“歌曲”,每次持續2分鐘:“水面的風兒輕輕吹,天空的燕子悠悠地飛,遠方的遊子請你快快回……”——這曲調比極地藍鲸群的兩種音調更生動,使人想起座頭鲸之歌。

斯裡蘭卡的藍鲸不僅相當獨特,而且難以捉摸,它們一年四季留在這片海域,不去高緯度海域覓食磷蝦,它們靠什麼維持生命?又是什麼原因讓它們留在斯裡蘭卡海域?

科學家已經找到了答案:沿着海岸線有一些上升暗流,而且是一片相當大的海域,與哥斯達黎加的圓突區一樣,在這裡冰冷而營養豐富的海水,從大海深處翻湧到水面上。水體是如此營養,因充滿浮遊生物而變得陰暗,置身其中猶如在密林深處,這樣就為藍鲸提供了食物條件。

通常,在熱帶地區是很少出現冰冷而營養豐富的海水上湧,但這裡的水裡确實含有藍鲸需要的最佳食物,似乎它們認為斯裡蘭卡這片藍色的海洋,就是它們自己的家園。

座頭鲸、長須鲸與灰鲸,和藍鲸一樣也是須鲸,沒有牙齒,它們也有鲸須闆,從水裡過濾出食物。它們有一個符合自己食量的好胃口,每天平均吃下2噸多的磷蝦和小魚群。

座頭鲸因此是遊牧民族,在夏天會遷移到冰冷的極地水域,尋找它們喜愛的食物,磷蝦。一旦夏天過了,它們會耗時3個月,曆經5000公裡的旅程,回到熱帶水域繁衍生息,并且在此停留的數月間幾乎不進食,而專注于争風吃醋和尋歡作樂。

但不幸的是,藍色巨人巨大的體積和胃口,會置它于危險的境地。地球氣候正在發生變化,像南極和北極這樣的地方溫度在飙升,海洋溫度的改變,會影響藍鲸的食物來源;暖化趨勢也會減少鹽分的分布,會對磷蝦群的分布與密度造成重大的影響。磷蝦的數量已經開始減少。當沒有足夠的食物時,和嬌小的企鵝一樣,藍鲸的生存将會成為大問題。

科學家們發現,一些已經死亡的灰鲸,這些屍體大多數都缺乏營養——這代表它們在覓食季節裡,沒有尋找到足夠的食物,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就是磷蝦的數量在減少。

全球還有多少頭藍鲸(全球有100億噸藍鲸一天吃8噸)7

衆多動物以小小的磷蝦為食

磷蝦的天敵非常多,除了鲸魚這樣的大個子,當它們浮到水面時,一些水鳥會把它們當作美食捕撈,還有海豹、企鵝以及魚類等也會把磷蝦當作食物。

當然了,磷蝦也是人類重要的食物。磷蝦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礦物質含量豐富;而且,其蛋白水解産物中氨基酸種類豐富,包含人體所需的8 種必需氨基酸。在一些漁業發達的地方,商業性磷蝦捕撈量大約在15到20萬噸,其中大多數都被日本和俄羅斯捕撈。但磷蝦的甲殼内氟化物水平很高,而且不穩定,磷蝦死去之後,很快會滲透到蝦肉中。因此,高溫蒸煮的加工速度需要很快,否則大量食用是不合适的,會導緻腹瀉。

既然海洋中有許多條鲸魚和鲸鲨這樣的大型天敵,而且,藍鲸每天都要消耗幾噸的磷蝦,為什麼磷蝦還沒有被吃滅絕呢?

在遼闊的海洋中,盡管每年大約有2億噸的磷蝦被消滅,但仍有多一半的磷蝦,能夠活到下一年,繼續繁衍下一代。

一年之中,磷蝦隻需要在春季交配一次,雌性磷蝦就能在夏季連續産卵數次。在這數次産卵中,一隻雌性磷蝦一共可以産下幾千個卵。這是磷蝦每年都有一半被天敵消滅,卻還不至于滅絕的主要原因。

但現如今,由于人類的過度捕撈,氣候與全球生态環境改變,以及海洋污染等原因,使得海洋中的磷蝦數量越來越少。

雖然磷蝦憑借着數量優勢沒有滅絕危險,但以磷蝦為食的大型動物生存狀态不容樂觀。

氣候變化帶來的危機,對藍鲸這樣的海洋巨人來說,不僅僅是肚子小了的問題。随着人類碳排放的增加,全球暖化還将導緻冰川與永久凍土層快速融化,導緻大量的淡水注入海洋。一旦流入海中的淡水量超過臨界點,将會導緻溫鹽環流,即深海洋流瓦解,緻使溫暖與寒冷的海水各自相對地環繞全球,而對藍鲸根據海水溫度變化的遷徙模式,造成毀滅性的影響。藍鲸通常夏季時處在寒冷、高緯度的海域,因為這裡擁有豐富的食物;而冬季時則位于溫暖、低緯度的海域,在這裡它們可以交配與繁殖。#頭條##頭條幫忙##頭條本地通##頭條熱榜##頭條熱搜#

如果不能正常交配和繁殖,藍鲸種群滅絕的日子就不遠了;此外,人類制造了諸多的化學物品,污染了環境,也在藍鲸體内累積,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多氯聯二苯(PCB),化學污染物使得藍鲸的健康狀況,和生殖能力大大下降。藍鲸通常2、3年孕育一胎,但現在有些鲸魚幾乎5年才能生育一個孩子。

最後,藍鲸和座頭鲸這些以磷蝦為食的大型鲸魚,會因為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而滅絕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