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制造業如何做到碳達标

制造業如何做到碳達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1 17:09:10

文 | 賈博鑫

編輯 | 蘇建勳

當前,全球處于從高碳向低碳及淨零碳轉型的重要曆史時期,而中國制造産業面臨着關鍵低碳技術水平薄弱、零碳制造相關标準和體系不健全、能源結構亟待優化、零碳制造政策支持有待完善等挑戰。

這一背景下,如何把握“零碳紅利”新機遇,實現傳統制造業企業零碳轉型,就成為業界聚焦的課題。

9月13日,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産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波士頓咨詢公司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夥人周園、聯想集團數據智能工業節能解決方案總監陳鑫出席了在聯想全球總部舉辦的“零碳制造:轉型新路徑”圓桌論壇,并結合相關問題發表主題分享。

單志廣從政策層面作出解讀,他認為綠色生産以及綠色消費,都是用戶的需求來決策生産,想要達成減碳目标,就需要在消費習慣、生産模式、技術使用上進行改變。生産、消費是一個大的閉環,國家要形成更加全面的政策體系,才能發揮政策加技術的整體效應。

聯想集團陳鑫在讨論中表示,數字化、智能化與綠色低碳實際上是一體兩面,脫碳能力的提升需要通過數字化、智能化來實現。“聯想集團認為,立足數字經濟的創新優勢和實體制造業的規模優勢,加速‘數實融合’是邁向碳中和的關鍵。”

周園表示,低碳發展不隻是社會責任,更是一個企業核心競争力和國家核心競争力的問題。“減碳不隻是減法,更是加法,對很多傳統行業而言是商業模式和生産方式的變革。我特别鼓勵國内的企業從戰略的角度和核心競争力的角度去看待減碳問題,把它作為一個除了減法以外,還有很大的增量的加法去對待。”

以下為圓桌讨論實錄,經36碳編輯:

主持人:聯想作為全球科技制造企業的代表,又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算力,在科學減碳的實踐過程中遇到過哪些挑戰?

制造業如何做到碳達标(制造業邁向碳中和)1

聯想集團數據智能工業節能解決方案總監陳鑫

陳鑫:在碳排查和碳核算的階段,聯想的減碳路徑有三個計劃點,摸清碳家底,做好碳排查和碳排放的工作;制定科學的減碳措施;落實科學的減碳措施。

這一過程中,聯想遇到了三大挑戰。

首先,工業企業很少能做到實時的碳監測和碳核查,我們采用了基于排放因子這種方法來進行相關測算。不過,目前國家行業和企業的标準不是特别統一和完善,在實際過程中也會遭遇到困難。

其次,對于供應鍊減碳來說,聯想這樣的電子制造行業,上遊可能有上千家二級的供應商,這些供應商也有自己的客戶,針對如此複雜耦合的供應鍊系統,想要制定一個相對完善的碳排查、減碳方案是很有挑戰性的。

最後,對于廣大的中小供應商企業來說,假如碳中和項目無法提供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不能在節能降本增效的某個環節,給他們提供助力或提升,其參與的積極性不會太高,碳中和項目落地難度也會加大。

主持人:從政策方面,如何幫助企業理清制造業碳中和發展的實現路徑,企業在實現碳基線盤查,減排目标設計中有哪些共性的難題?

制造業如何做到碳達标(制造業邁向碳中和)2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産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

單志廣:中國的現實國情是現代化、工業化、城鎮化和信息化是同步發展的,四化同步的背後意味着我們每一步都沒有到位。在碳中和背景下,需要我們更好地實現綠色化和數字化在發展中的協調。

我這裡有一個數據,ICT的碳排放總量不高但增速非常快,相關機構數據表明其速度超過60%,這麼高的增速是其他任何行業都沒有的。一方面要發揮它對其他産業的賦能作用,同時減少其自身的增長。

政策端,我們參與了國家發改委制定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的規劃,包括“十四五”的新基建規劃方案中,都提到了要構建綠色數據中心,要進行傳統産業的數字化轉型,包括通過綠色消費來引導綠色生産。

當我們說綠色生産加綠色消費,可很多時候制造業是C2M的,都是用戶的需求來決策生産。就比如說中秋月餅禮盒都是過度包裝帶來的非綠色消費,導緻了碳的增加。所以,還是要在消費習慣上和生産模式上、技術使用上進行改變。

我認為國家要形成更加全面的政策體系,不僅僅是簡單就為了減碳,隻追求這一個方面。因為生産、消費是一個大的閉環,隻有這樣才能發揮政策加技術的整體效應,真正助力我國雙碳戰略目标的實現,否則的話這樣一個大的任務還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

主持人:制造業産業鍊上下遊,企業在實踐綠色低碳生産制造過程中,又存在哪些難題?

制造業如何做到碳達标(制造業邁向碳中和)3

波士頓咨詢公司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夥人周園

周園:我們大概在十幾年前,就跟歐美一些客戶開始做減碳項目,到目前為止項目數量大概達到1000多個。歐洲在人均收入水平、能源結構、服務業占比、城鎮化水平占比等方面都實現了碳達峰,而且受到市場的拉動,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一股力量。

而中國扮演的是全球制造業中心的角色,我們的能源結構和人均收入還遠遠沒有達到相應水平,很多企業都覺得做減碳還為時尚早。

這樣的背景下,我想放在一個更大的視野中來思考,我們為什麼要減碳?一方面,我們有生态的責任,另一方面也是現實的緊迫性。

大家都知道,歐盟碳關稅将于2023年1月1日開始啟動,2023年先針對重排放的行業,包括鋼、化工,到2026年是全行業開始征稅。

那麼,這個碳關稅對我們有什麼影響?打一個比方,現在歐洲的鋼材市場40%是中國供應的,但碳關稅實施之後,中國企業要多交50%的稅,利潤一下子就會下滑40%,我們整個市場會快速收縮。

也就是說,歐洲想通過碳關稅推動歐洲的碳核查、碳披露和碳交易,使之變成全球的标準,某種程度可以說是剪羊毛,這是剪世界的羊毛。

再來說美國,美國上個月通過了《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這個法案大家一定要重視,未來十年用美國政府的基金撬動基數,社會投資是3到7萬億美金的标準,這些錢一半投在了能源端,美國新能源的價格将大大下降,占比大大提升。

在技術端、應用端、制造端也會進行大量的補貼,而這個補貼有一個條件,比如說新能源汽車,美國的補貼法案要求如果拿了這個補貼,就需要50%是在北美生産的,這肯定會對中國市場造成巨大影響。

美國這一招就是把整個制造業吸引回美國,這招是有用的,因為它補貼的比例是非常大的。

另外,大家都知道綠氫一定是能源的未來,現在美國的制氫成本挺高,但補貼之後,就會從3.9降到0.7,如此低的成本,意味着美國将會席卷全球制氫市場。

所以,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是從能源端、研發端、應用端、制造端四端入手,第一是掌握技術标準,第二是吸引全球的投資、全球制造回流美國。

總而言之,低碳發展不僅隻是社會責任,更是一個企業、一個國家的核心競争力,現在我們其實處于激烈的競争過程中,搶占碳紅利是很核心的問題。

主持人:創新技術在賦能制造業中,綠色轉型升級中面臨哪些瓶頸,數字技術方面又有哪些有待調整和優化的地方?

單志廣:整個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還處于爬坡過坎的階段,再加上現在面臨的整個經濟下行的壓力以及疫情的影響,很多企業在做數字化轉型的時候面臨很大難題。

現在國家在推“上雲用數賦智”的專門行動計劃,以及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中,也提到要構建國家級的工業互聯網中心、數字化轉型的數據中心來解決很多企業不會轉,不敢轉、不願轉、不善轉的問題。

數字化轉型包括推動企業綠色化的過程中,其實作用沒能有效發揮出來。比如說AI技術,我看過相關的報告也表明,現在AI技術在促進整個聯合國的17大類169個小類的可持續發展目标中85%都失敗了,這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還有碳足迹、碳計量的問題,涉及到未來存在的一些數據可信的記錄(中國的數據跟國外的數據是要互信的),未來的區塊鍊技術怎麼能在碳足迹進行記錄,進行碳核查;也包括碳市場,因為碳市場背後也是很多碳數據的可信性的保證,在這些方面我們都處在起步的過程中,這種新的技術對我們未來的數字化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但同時,我們仍然有很多技術賦能的短闆,現在有的機構測算,未來中國要實現雙碳目标至少要花300萬億的成本才能做到。

在這個過程中,怎麼把技術的作用更好地發揮出來,同時使得中國本就沒有完成工業化過程的産業及企業能實現跨越式發展,就需要用不同的路徑來達成目标。隻有找到适合中國國情的方案,才能保證中國的雙碳目标能夠實現。

主持人:的确,數字技術在支持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工作中起到奠基石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那麼企業如何持續優化數據和數字技術的使用方式呢?

陳鑫:數字化、智能化與綠色低碳,是不可分割的一體兩面,我們認為綠色低碳能力的提升,需要數字技術源源不斷的賦能。

以聯想的實踐來說,我們為供應鍊的上下遊企業提供了智能化的碳排查核算工具,再用現在主力做聯想工業企業的數智結合九宮格的方案來舉例,有三橫三縱,三橫是主要的目标場景,三縱是主要的發展層次。

“三橫”聚焦場景,分别是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生産用能設備自動化管理與用能優化,面向公建樓宇的智慧節能,以及面向供應鍊的高級計劃與排程系統提升生産計劃的運籌效果;“三縱”劃分層次,由低到高分别是:實時數據化呈現企業運營狀況,分析預測企業經營情況,以及運用人工智能來動态優化和輔助決策。

數字化做到今天,數據的采集和數據的分析其實已經走到了一個相對完善的程度,但我們如何利用這些數據産生價值?其實從能源行業來說就是提升能源利用的效率,從整個生産經濟系統中提升社會生産活動的效率,這是一個問題讓數據産生價值,我們做的是通過數據的自動采集和分析,通過智能體的自動控制、調節、決策來讓數據價值閉環,源源不斷地動态地挖掘企業工廠中的節能潛力包括核心的動力設備,暖通的場景,生産調度的資源優化,通過這樣數據價值的挖掘來為企業提供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從而推動經濟價值的閉環。

最後總結來看,我覺得如果用數據化加速低碳,最關鍵是為客戶的服務中提供動态的、可見的、可測量的、實實在在的自需優化的經濟收益和真正落地的經濟價值。

主持人:下面一個話題,我們來聚焦高端制造業的未來。在零碳紅利下,如何看待數實融合中高端制造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單志廣:大家知道,智能制造、中國制造2025年為我們中國未來的制造業指明了方向。

我們現在要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從生産效率、附加值包括綠色化方面,要體現更高的水準,隻有這樣才能用最少的能源消耗,最少的資源消耗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這也是我國發展數字經濟的非常重要的考慮。

比如說聯想就是用數字技術實現了非常重要的數字化生産,數字化生産核心就是要實現制造的個性化、服務的個性化、需求的個性化。我曾經聽到過聯想最低生産筆記本的接單量是1台,過去少于1000台是不給你造的,因為沒有規模效應,現在整個的生産是基于大數據個性化、柔性化的生産。

我就對經濟的帶動作用非常大,按照麥肯錫的觀點認為,大數據的智能化會給傳統經濟賦能的作用增5到8倍,也就是說如果現在是1萬億,未來完全實現大數據智能化,整個的産值會達到5萬億到8萬億。

中國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的過程中,就必須要有數字化能力的提升包括綠色化水平的提升。這個過程我認為還是非常複雜的,需要技術的問題,還有包括很多思維方式的問題,包括技術創新的問題,因為技術創新必須是核心的動力,我們現在在科技自立自強方面,特别是在“十四五”期間還是面臨非常大的挑戰,我們隻有科技的自立自強,才能支撐綠色化和數字化能更加走穩走實,行穩緻遠。

我想這是我們“十四五”到未來的2035年左右必須要完成的工業化過程,而且要在工業化過程中走出工業強國非常重要的智慧化路徑。

主持人:單主任的發言讓我感覺到的确我們發力高端制造業有很多的難題包括數字化的問題等等。但是,仍然未來可期。零碳紅利與産業融合将在哪些場景和賽道中創造更大的價值呢?

周園:第一,我們企業去做零碳,不應該隻是一個政治正确或者是國外叫“塗脂抹粉”,很大程度上零碳的轉型就是單主任談到的管理方式轉型、數字化轉型,因為零碳最核心的要有大數據。

我就用聯想所在的ICT行業來舉例,範圍1、範圍2是23%,大部分的數據是77%,是你的供應鍊上下遊。供應鍊包括我們做的一個車企,一家企業的供應鍊是幾萬個零部件,來自上千個供應商,40多個國家,這些數據很多企業根本就沒有掌握,我們國内企業連ERP都沒有掌握,自己内部的數據都搞不清楚。

我們現在要跟歐洲和法國競争,中國的數據一定要跟國際接軌,如果要接軌我們的數據必須是真實的,必須是可核查的,這個數據我覺得是企業從以數據為基礎做支撐,這些數據肯定要通過數字化。

第二,我們波士頓咨詢在全球做的最多、最好的一個項目叫做CU2AI,就是我們用人工智能的工具大概在全球連接了40多個數據庫。通過人工智能的方法去學習,我們數據庫裡大概有700多個減碳的舉措,不同的舉措成本和影響差别是非常大的,有一些減碳的舉措成本是很高的,所以不必要做成本高的減碳數據,你怎麼知道哪些是有什麼樣的成本呢,就需要人工智能,通過推薦,挑便宜、效果好的先去做,随着時間發展和技術發展,成本會迅速下降。這個Scenario Planning,由AI、人工智能去支撐的場景的演算推演和排出去,企業到底用什麼樣碳舉措,在這個階段我們叫做減碳路徑,碳路徑是合理的,這是很重要的一條。

第三,減碳不隻是減法,很大的一塊是加法,這是我跟很多企業做項目的時候,董事長會覺得特别興奮的地方。我們自己估算,單主任說是300萬億,我們估算是250萬億。250萬億市場是什麼概念?是每年2個4萬億,會帶來多少的新模式、新産品、新産業、新企業,以及大量的增長。

所以,我覺得減碳不隻是減法,更是加法,對很多傳統行業而言是商業模式和生産方式的變革。我特别鼓勵國内的企業從戰略的角度和核心競争力的角度去看待減碳問題,把它作為一個除了減法以外,還有很大的增量的加法去對待。

主持人:邁向零碳未來,高端制造業如何實現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的統一?未來的新藍海又在何處?

陳鑫:我們現在正在做智慧化節能和減碳的事情,能幫助企業降低生産成本,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它可以既省錢又減碳。我們的目标是希望優化經濟收益和社會效益的比重,通過技術創新來更深度地達到這樣的節能效果,讓我們的産品适應更多場景,讓我們産品的安全性包括挖掘節能潛力的程度更加地深化,進一步提升我們産品為客戶服務的投資回報率。

我覺得對企業來說,可能投入低碳的技術會增加一定的成本,但是長遠來看無論是綠色産品的設計還是生産工藝的改進,還是我們最基礎的數字化、智能化的改造,都能為企業提供更長遠的數字戰略的收益。

關于新藍海在哪兒的問題,聯想一直認為結合數字經濟的創新優勢和我們實體制造業的規模優勢,實現數實融合是邁向碳中和的關鍵,無論是在實踐中為廣大的供應鍊企業提供碳核查的工具,還是剛才說的工業智能的解決方案,從設備的運行層面,從調度排産的優化層面,從建築樓宇暖通的調節層面,包括工廠動力車間、公輔設備、潔淨廠房、生産排程調度的計劃等場景入手,為企業提供實實在在的節能降本的收益。

總結來看,我覺得數字化和智能化是和綠色低碳是不可分割的一體兩面,綠色低碳的提升一定會通過數據技術創新來實現,這是我們看到的新藍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