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李清照寫了一首《夏日絕句》來贊美項羽。
這讓我們誤以為,項羽是一個悲情英雄。
但事實上,項羽勇猛善戰是真的。
泣别虞姬,烏江自刎也是真的。
悲情有那麼一點,英雄卻是未必。
原因是他太殘暴。
《史記 .項羽本紀》:
太史公曰: “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
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
視人命如草芥
曹操在《蒿裡行》中說:
“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岑參在《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中說:
“虜塞兵氣連雲屯,戰場白骨纏草根。”
杜甫在《北征》中說:“夜深經戰場,寒月照白骨。”
戰争是殘酷的,但可以濫殺無辜嗎?
當然不是。
但是縱觀項羽在秦末戰争、以及後來的楚漢戰争中,
動辄“坑殺”、“屠城”的行為,他顯然已經在濫殺無辜了。
襄城戰役是項羽起兵以來的第一個戰役。
關于這次戰役的具體情況,司馬遷在《史記》中沒有做任何交代。
可能是因為本次戰役不大。
但是卻給我們透漏了一個重要信息:
“項梁前使項羽别攻襄城,襄城堅守不下。
已拔,皆阬之。”
既然已經攻破城池,按照一個正常人的做法,是不是應該先安撫老百姓,以維護城内的秩序為主。
我們常說,“吊民伐罪”,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但是項羽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秦末的反秦戰争,正是在“天下同苦秦久矣”這樣的呐喊聲中,把大家号召起來的。
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人之所以雲集響應。
大家正是抱着一同“伐無道,誅暴秦”的目的而來的。
所以說,項羽當時戰争的對象,應該是秦王朝的反動勢力,而不是普通老百姓。
但是在襄城戰役中,項羽顯然是沒有分清敵我。
破城之後,無論是兵還是民。
無論男女老少,一概坑殺了事。
這不是沒人性,又是什麼?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項羽當時,之所以做出全部“坑殺”,這樣傷天害理的事情,大概是因為“襄城堅守不下”的緣故。
換句話說,當時襄城上下,軍民齊心協力,固守城池。
這讓項羽打得比較費勁,所以破城後他非常生氣。
如果說襄城戰役,多少有一點洩憤的味道在裡面。
那麼,坑殺秦将章邯所部,降卒二十萬又怎麼解釋呢?
章邯所部本是秦軍主力,隻因在河北趙地打了敗仗,朝中又有趙高弄權,污蔑陷害, 所以秦二世對他很不滿。
章邯擔心受過,所以就帶領二十萬秦軍投降了項羽。
項羽一開始也是歡迎的,後來又改變了主意。
于是就發生了,“楚軍夜擊阬秦卒二十馀萬人新安城南。”這樣的事情。
為什麼要坑殺秦軍二十萬降卒呢?
《史記 .項羽本紀》:
諸侯吏卒異時故繇使屯戍過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無狀,及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輕折辱秦吏卒。
秦吏卒多竊言曰:“章将軍等詐吾屬降諸侯,今能入關破秦,大善;即不能,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
根據這段話,我們總結出三大原因:
第一,楚兵和秦軍降卒産生了矛盾。
楚軍中的士兵之前服徭役時候,受到過秦朝士兵的不當對待。
那麼現在反過來了,秦軍降卒成了俘虜,楚兵剛好要在他們身上,發洩當年的不滿。
所以矛盾就産生了。
第二,秦軍降卒,擔心遠在關中的家人,會因他們的投降而受到牽連。
所以就有了一些議論。
當時要是有電話就好了。
就在項羽入秦前,劉邦所部早已攻破了鹹陽城。
他們與民秋毫無犯,并“約法三章”。
三秦父老,無不是“箪食壺漿以迎王師”。
可是這些最新的戰況,遠在趙地的秦軍并不知道。
要是知道的話,他們大概不會“鬧事”。
那說不準還能全師而還呢。
第三,基于以上兩點,項羽等人就擔心秦軍降卒會發生“兵變”,所以就将他們全部給坑殺了。
對此,我們有一個疑問:
既然秦軍已經投降,他們手上肯定是沒有武器的,難道他們要徒手反抗嗎?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隻能說明一點,項羽太殘暴了。
戰争中的項羽是這樣的,生活中項羽又是怎樣的呢?
項羽入鹹陽以後,就有人跟他建議說:
“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
意思是建議他定都關中。
但是項羽卻心懷故鄉,他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項羽的見識我們在這裡也就不多評論了。
關鍵是這個建議他定都關中的人,因為一句,“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的話,竟然惹惱了項羽。
項羽一怒之下,就将那個提建議的人,給活活的“烹”了。
如果說,戰争中往往有無法預料的事情,手段殘忍也還能找出一些理由。
那麼生活中,對待“逆耳忠言”怒不可遏,一“烹”了之。
這不是殘暴,又是什麼呢?
視戰争如兒戲
楚漢戰争前,項羽和劉邦名義上都是楚懷王孫心的部下。
他們分别從北邊和東邊攻秦,這也是楚懷王的安排。
後來劉邦先攻下了秦都鹹陽。
項羽對此非常生氣,并撂下重話:
“旦日飨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項羽要調轉槍頭來攻打劉邦。
要不是他叔父項伯從中斡旋,恐怕一場厮殺又不可避免。
項羽沒有攻打劉邦,但是卻把心中的怒火,發在了鹹陽老百姓身上。
《史記 .項羽本紀》:
“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鹹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
其貨寶婦女而東。”
前面我們說,項羽入關前,劉邦已經攻破秦都鹹陽。
秦王子嬰投降劉邦,秦王朝随之覆滅。
劉邦和三秦父老“約法三章”穩定了當時的局面。
在秦王朝已經覆滅,戰争已經結束的情況下。
項羽再上演一出“攻打鹹陽”的“戲碼”。
這不是戰争狂又是什麼?
可憐鹹陽城當時的老百姓,眼巴巴盼望着,好不容易等來了戰争結束。
結果還沒有安定幾天,又遭到了戰争魔鬼,無情的殺戮。
但是項羽覺得這些還不夠,他将秦皇宮洗劫一空後,索性再給它來一把火。
于是“楚人一炬”,“矗不知其幾千萬落”的阿房宮就化為了一堆焦土。
而此時,項羽帶着從秦皇宮擄來的美女、金銀财寶,正在東歸的路上。
這還是我們要的英雄嗎?
顯然不是。
後來項羽在“垓下之圍”中感慨“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這是多麼的荒唐、可笑。
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終于惹得“天怒人怨”。
在衆叛親離,“四面楚歌聲”,項羽中拔劍自刎。
這真應了那句古話:
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