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
來源産地本品系蒙古族、藏族習用藥材。為胡頹子科沙棘屬植物沙棘 的幹燥成熟果實。秋、冬二季果實成熟或凍硬時采收,除去雜質,幹燥或蒸後幹燥。
生于海拔800-3600m的陽坡、沙漠地區河谷階地、平坦沙地和礫石質山坡。
分布于華北、西北及四川、西藏等地。
别名醋柳果、醋刺柳、酸刺、黑刺、醋柳。
【原形态】
落葉灌木或喬木,高5~10m,具粗壯棘刺。枝幼時密被褐鏽色鱗片。葉互生,線性或線狀披針形,兩端鈍尖,下面密被淡白色鱗片;葉柄極短。花先葉開放,雌雄異株;短總狀花序腋生于頭年枝上;花小,淡黃色,雄花花被2裂,雄蕊4;雌花花被筒囊狀,頂端2裂。果為肉質花被筒包圍,近球形,橙黃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
性味功效
《中國藥典》
酸、澀,溫。
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積腹痛,瘀血經閉,跌撲瘀腫。
《中藥大辭典》
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
《中華本草》
味酸;澀;性溫
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主咳嗽痰多;肺膿腫;消化不良;食積腹痛;胃痛;腸炎;閉經;跌打瘀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湯,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搗敷或研末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