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群衆持續增收穩定脫貧?新華社西甯1月13日電 題:“洋牧民”紮根高原助脫貧 創意帶來增收新路子,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幫助群衆持續增收穩定脫貧?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新華社西甯1月13日電 題:“洋牧民”紮根高原助脫貧 創意帶來增收新路子
新華社記者白瑪央措
高原的清晨寒風蕭瑟,46歲的角毛開始了一天的放牧生活。“過去一個人放羊總是有些孤單,但現在随身帶着紡錘,手裡撚着線,也不覺得無聊了。”角毛說。
在平均海拔3660米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尕巴松多鎮貢麻村,角毛和其他14位村民每月都會選一天聚在一起,拿着自己精心制作好的羊毛包、牦牛絨圍巾等小物品等待“洋牧民”安鵬夫婦來收貨。
1998年,來自荷蘭的安鵬夫婦第一次來到青海西甯,經過兩年的漢語學習,他倆決定前往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教英語。
“我們看到很多村民雖然家中有牛羊,平時也會制作結實防水又保暖的黑牦牛帳篷、羊毛爾恰(抛石鞭)等生活用品,但賺不了多少錢。”安鵬說。那時起,他開始思索如何用這些技藝為牧民們增加一點收入。
2006年,安鵬一家前往同德縣,在當地政府幫助下開始召集有牛羊毛編織技巧的牧民,為他們提供紡錘和編織工具,鼓勵大家在放牧之餘做一些手工藝品。
同德縣曾經是青海省貧困面最廣、貧困程度最深的地區之一,大多藏族村民從事農牧業生産,是典型的高原牧業縣。
“現在一斤羊毛5元,我做一個包可以賣40元,每個月最多能做出15個羊毛單肩包。家裡的160畝草場一年也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再加上30多隻羊,一年怎麼說也有1萬多元收入了。”角毛說,手工藝制作每月能為她增加500-1000元的收入。
經過4年對牧區家庭作坊的研究,2007年,安鵬正式注冊成立了青海安多手工藝品有限公司。“目前我們在全國有30個銷售點,遍布各個旅遊景區,同時還有10個海外銷售點,将這些高原特色産品帶向世界。”安鵬說。
如今,在兩位“洋牧民”帶動下,來自海南州同德縣和共和縣的30戶牧民家庭加入安多手工的創意制作。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将高原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銷往全國,甚至遠銷海外,牧民增收也有了新路子。
2017年底,同德縣實現了脫貧摘帽。同年,青海省藏區文化産業銷售收入達18.7億元,藏區特色文化産業發展優勢凸顯,已成為少數民族地區群衆脫貧緻富的主要産業之一。
逐漸繁榮的藏區旅遊業同樣見證了農牧民生活條件的日益改善,越來越多的遊客選擇将民族特色手工藝品作為最佳的旅遊紀念品。
“之前去西甯,看到自己制作的包整整齊齊擺放在商店,包變得更漂亮了,遊客們都會看一看、摸一摸,我心裡突然有些美滋滋的。”角毛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