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産業在我國發展曆史悠久,早在5000年前,我國蠶絲業就興盛發展,古老的絲綢之路,有蠶絲之源的美譽。古老的蠶業發展促進了我們同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推動了經濟發展。養蠶分為春蠶和秋蠶,南方的蠶吃桑葉兒,北方養春蠶北方隻能養春蠶吃柞樹葉。随着現代工業化進程的發展,養蠶業開始逐漸沒落,目前養蠶行業都是經濟實力比較強,有穩定的銷售渠道的人員,如果是普通工薪階層,沒有相關的資源人脈,不建議投入這個行業。而有些人則是為了當生活娛樂的消遣。下面我将從自己的經曆為大家介紹下養蠶的過程以及相關技術。
養蠶選址
我們家養蠶比較早,在大集體後期生産隊解體時候,成包一片山坡養蠶。每年農曆五月前後蠶農到本地蠶業部領取健康蠶繭,每二百五十個繭為一串,然後用農村做鞋的細麻繩穿好。穿有繭頭的一面,用大針慢慢地穿上。在北三季短方冬季長,蠶農隻能養一茬蠶,所以必須小心經營認真管理,想盡辦法增産增收一年的收入全在于此。
養蠶孵化
蠶場約三十畝地面積的陽坡嫩柞樹林,用小棍将穿好的蠶繭小心翼翼的挂起來。選一個通風好陽光充足濕度适中的地方。溫度在二十七度左右和孵化小雞差不多,二十一天出蛾,我們那時一般下午三四點鐘開始出,大約四五小時就出完了。雌雄分開保存,雌蛾的肚子比較大,雄蛾的肚子比較小,雌的放在晾衣服用的那種橫繩上,雄的用扁筐裝起來蓋好。待到蠶蛾的翅膀幹了就能飛了,就可以雌雄放到一起交尾。一般一筐大約雌的四十個左右雄的五十隻左右。在平底筐裡鋪大白紙,将這些卵放一起用千分之一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晾幹,将這些蠶卵放在準備好保溫箱裡。和孵化小雞差不多,溫度15度以上慢慢升溫,21天小蠶就噼裡啪啦出來啦,它們一個黑乎乎的象黑線頭似的小蟲子,好吓人的!
一般養蠶分三個場地,到五月份将一個場地高的柞樹頭去掉留一米左右樹樁,到六月中旬樹樁發出嫩芽,再将樹底雜草割除,去螞蟻窩,再将柞樹的嫩葉摘一些回家,給這些黑乎乎的小蟲自己慢慢地爬上去。再用平底蓋将這些小蟲送到山上,然後将這些小樹葉慢慢一片片地放到柞樹的嫩芽上。太陽一曬這嫩樹葉就蔫了,這些小蠶便慢慢地爬到新鮮的嫩樹葉上了。這時我們開始忙了,時不時敲敲鐵貧,吓唬一下山鳥别過來偷蠶吃。還要防着蛇這些家夥也是蠶的天敵。靜的時候也時而能聽見沙沙的蠶食響聲,是這些小家夥在吃樹葉的聲音。
疫病防治
這些小家夥在孵化過程中溫度撐握好一般地是不會生病的,偶爾的蠶拉稀可以用千分之一的鍊黴素水噴在柞樹葉上或者将好蠶立即轉場移到另一個場地。避免交叉傳染。有淘氣會爬太靠葉邊掉地上,看見了就趕緊撿起慢慢地再把它們放在柞樹葉上。不然它就危險了,時間一長螞蟻和鳥就會把它當美味吃掉。一轉眼就到秋天了,我們山坡放養蠶長的可能慢些,一般經過幾次體眠兌皮生長,一個多月拉絲做繭化繭成蝶。一般染病的蠶無法拉絲變成僵蠶,具有一這藥用價值。值得注意是發現有病蠶及蟲轉場,剩下病蠶再及時治療,比如孵化溫度低易出現拉稀,上山遇惡劣天氣降溫都會引起蠶拉稀病,應提前預防。在樹葉噴藥治療。預防出現僵蠶可用僵蠶靈預防。春蠶到死絲方盡是對蠶勤勞一生的最好的谵語。
現代養蠶
現代養蠶業分為兩個方向,一是工業化與手工技術相結合,規模化,區域化養蠶。這種适用于大規模養殖,但資金投入較大,需要有穩定可靠的銷售渠道。需要的經濟實力以及銷售能力較強。另一種是精品化養蠶,純手工純天然,小規模精品化,打造高端生産路線,蠶絲或者蠶絲制品僅供應于小規模的人群。目前市場價格一棵桑樹苗的價錢在0.5元左右,一畝地可以種植一千四百棵左右,7-8年為一周期,這樣計算下來平均每年的投入桑樹為88元左右/畝。 而桑蠶每畝的淨利潤大概在7500元左右,每50公斤桑蠶價格大概在2850元左右。這種價格是市場均價,但是當走精品話的銷售路線利潤則要比普通養殖高的多,其上限銷售價格上不封頂,要取決于你的銷售對象。市場上一直存在一部分人有巨大的購買能力,而且要求其購買的物品一定是精品且少有的,當你可以滿足這部分的用戶需求,那麼可以得到的利潤則要高的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