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療法如何操作?拔罐:古稱“角法” ,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負壓,使罐吸附于腧穴或體表的一定部位,以産生良性刺激,達到調整機體功能、防治疾病目的的外治方法,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拔罐療法如何操作?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拔罐:古稱“角法” ,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負壓,使罐吸附于腧穴或體表的一定部位,以産生良性刺激,達到調整機體功能、防治疾病目的的外治方法。
我們常用的罐具有玻璃罐、抽氣罐、竹罐、角罐等。下面介紹一下常用罐具的優缺點:
1、玻璃罐
優點:質地透明,使用時可以窺見罐内皮膚的瘀血、出血等情況,便于掌握拔罐的程度。
缺點:容易破碎。
2、抽氣罐
優點:可以避免燙傷,操作方法容易掌握。
缺點:沒有火罐的溫熱刺激。
3、竹罐
優點:輕巧價廉,不易摔碎。
缺點:容易燥裂、漏氣、吸着力不大。
4、角罐
優點:牛角、羊角等獸角制成,清熱力度大。
缺點:容易燥裂漏氣,不易觀察皮膚的變化。
拔罐法根據排氣方法的不同,分為火罐法、水罐法、抽氣罐法、擠壓排氣罐法等,将拔罐法與其他療法綜合應用稱為綜合罐法。
火罐法是最常用的拔罐法,利用燃燒時消耗罐中部分氧氣,并借火焰的熱力使罐内的氣體膨脹而排出罐内部分空氣,使罐内負壓,借以将罐吸着于施術部位的皮膚上。 常用的火罐法有閃火法、投火法、貼棉法。閃火法比較安全,不受體位限制,是較常用的拔罐方法,需注意操作時不要燒到罐口,以免灼傷皮膚。
拔罐法的應用比較廣泛,有閃罐法 、留罐法 、走罐法 、排罐法 、針罐法 、藥罐法 、起罐法。那拔罐有什麼作用呢?
拔罐的作用:
1、負壓作用
負壓使局部的毛細血管通透性變化和毛細血管破裂,出現自身溶血現象。在機體自我調整過程中産生行氣活血、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祛風除濕等功效,起到一種良性刺激,促其恢複正常功能的作用。
2、溫熱作用
溫熱刺激能使血管擴張,促進以局部為主的血液循環,改善充血狀态,加強新陳代謝,增強局部耐受性和機體的抵抗力,起到溫經散寒、清熱解毒等作用。
3、調節作用
調節作用是建立在負壓或加上溫熱作用的基礎上,達到對神經系統的調節及微循環的調節作用。
拔罐的作用那麼強大,那拔罐時間是越長越好嗎?當然不是了,拔罐時間一般以10~15分鐘為宜,但是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有些人體内濕氣重,拔罐時間需要縮短,否則會起泡,起泡并不是壞事,而是給體内濕氣一個出路;為了避免起泡後病人不注意衛生産生感染,所以濕氣重的人拔罐時間可以控制在5分鐘左右,多拔幾次濕氣可以逐步排出來。有些人走進誤區,認為拔上半小時豈不是把體内邪氣都拔出來了,當然不是,拔罐時間久了會耗散人體的正氣,拔完後會出現疲憊勞累狀态,适得其反。另外,也有些人認為我每天都拔罐豈不是也很好,和拔罐時間久了一樣都會耗散人體正氣的,一周一到兩次足以,要給上次拔罐留下的痧印一個消散的過程。拔罐後我們要多喝些熱水,加速邪氣的排出。
拔罐可以治病用,也可以保健用,是人人都可以拔罐嗎?不是,拔罐也有禁忌,如下:
1、急性嚴重疾病、接觸性傳染病、嚴重心髒病、心力衰竭者。
2、皮膚高度過敏、傳染性皮膚病,以及皮膚腫瘤(腫塊)部、皮膚潰爛部。
3、血小闆減少性紫癜、白血病及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
4、急性外傷性骨折、中度和重度水腫部位。
5、精神分裂症、抽搐、高度神經質及不合作者。
6、眼、耳、鼻等五官孔竅處、。
7、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拔罐。
希望大家看完這篇科普後,對拔罐療法有一個正确的認識。
文/康複中心 石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