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浣溪沙小閣重樓有雁過晏殊

浣溪沙小閣重樓有雁過晏殊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2 05:53:42

這首詞很多人都很熟悉,尤其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兩句,可以說是脍炙人口,并經常被選用到辭章中,而且已不是文人的專利,此乃全民共享之。

面對這樣的詞解讀起來有點兒為難,筆者隻能從自悟感觸寫再讀體會與讀者分享,或有不妥之處,敢請方家指教。

浣溪沙小閣重樓有雁過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1

紀念郵票《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開首起句就出了難題,是寫今還是思昔?是自斟自唱還是共飲共樂?曆代評家争議不休。

這一句成了岐說異論的分水嶺。如果是今日獨酌的紀實,則必定此詞為傷春;如果理解為昔日共飲的追憶,那必視此詞為懷人之作。見仁見智,真是“詩無達诂”。

浣溪沙小閣重樓有雁過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2

晏殊詞《浣溪沙》

有評家認為,這首詞雖無懷人之語,卻有懷人之意。詞的上半阙由今思昔,天氣、亭台、夕陽,這些相對的時間和空間,既是今日之時空,也是往昔之時空,依稀相似,然而其事卻是往事的回顧。

“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這裡寫“去年”就在這樣的環境中,主人公曾與友人同酌共飲,共品新詞,一曲一曲又一曲,一杯一杯又一杯,其意揚揚,其樂融融,内心情意,溢于言表。

浣溪沙小閣重樓有雁過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3

晏殊詞意境

下半阙寫今日在同樣環境中的情形和感慨。“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寫春景“花落去”“燕歸來”,這是實寫,然而實中有虛,見到春花落去而聯想到人之杳然。

花常用以比喻女子,觸景生情,那“蕭娘”一般的唱曲者遠去了,或者竟然是凋謝辭世了。觸景生情,因而發出無可奈何的喟歎;情懷難堪,卻又見春燕歸來。去年歡會時有燕,今之歸燕自是“似曾相識”。

可是,燕歸來,人卻不在,這燕子的旁襯,更使懷人之情更加濃烈,為排遣此時的孤寂之感,隻在小園的香徑上獨自徘徊。這“香徑”或許還是去年她走過的小徑,因而想及遺香猶存。如此,原想在這小徑上解愁,沒想到反而引發起懷人的更多情思。

浣溪沙小閣重樓有雁過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4

晏殊《浣溪沙》詞意境

這首詞寫得明明白白,淺明如話,沒有堆砌典故,但繪出如此濃重的境界。其高妙之處恰在于不作态,不粉飾,不矯情,不用典。作者不斤斤于字面上的泛泛說愁道苦,而是通過時間和景物的對比,有意蘊而不質直,不言愁苦而愁苦自見,用語流暢而不雕琢,王國維贊其大家氣象,應是中肯。

在這首詞中,那兩句脍炙人口的對偶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成為千古名句。這一聯被稱譽為“天然奇偶”,工巧俪對,有贊許“對法之妙無兩”。

浣溪沙小閣重樓有雁過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5

集王羲之字書晏殊詞

今再讀晏殊詞,感其音節諧暢,文辭優美,有清氣撲人之感。晏殊詞雖不作态,而百媚俱生,雖不粉飾,而容光洋溢。這給人一個啟示,那些流傳千古的名篇佳句,并不都是刻意為之,往往在似乎不經意的瞬間溢出,晏詞的作意和做法,值得仰視并借鑒。

【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